說到精神“奢侈”,有哪些具體內容和指向呢?
感恩的意識。一個人感恩意識的有無或強弱,是精神作用的產物。精神豐富的人,感恩意識較強,感恩天地賜予萬物,感恩父母賜予生命,感恩國家賜予平安祥和的生存空間,感恩單位賜予發(fā)揮才能的平臺,感恩生命中每一個賜予友情、愛情、親情的人,甚至感恩每一個遇見或邂逅。一個懂得感恩和知恩圖報的人,精神上絕對不會貧乏、寂寞、槁荒;相反,一個人精神“奢侈”,才會讓周圍的人肅然起敬、津津樂道并學習仿效。
慈善的行為。僅有感恩的意識還不足以維護精神的寬泛度和“奢侈”度,還必須體現在慈善的行為上。依賴于源源不斷的向外布施恩德、懸壺濟世、見義勇為、扶殘助弱,才能彰顯悲天憫人的情懷,或讓自己獲得恒定的精神能量,用物質的“舍得”換來精神上的“得到”,這種“奢侈”,是一件“小失”換“大得”的快慰之事;很多人看不到這個層面的價值與意義,因而,總不愿意付出慈善的行為,甚至淪為“戀物狂”“金錢的奴仆”,甚至吝嗇無比,為富不仁,被世人恥笑和唾棄,實是不可取。
向上的力量。偉大精神的價值在于激勵人們追求向上、向美、向善、向好的力量。精神頹廢的人,帶給周圍的人,一定是負能量或負面情緒因子,絕不可能把一個健康向上或正向主流的價值觀傳遞給別人;而一個人在時時、處處體現出向上向美的力量和品行,那是他的精神“富余”的表現,是他長期的精神砥礪和發(fā)光的結果。這樣的人,精神碩果累累,人格魅力四射,能夠成為人們精神的領袖和向導。
堅韌不拔的毅力。精神“奢侈”的人有一個廣泛的內在特征,就是無論做什么事都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絕不會朝三暮四、朝令夕改,更不會一遇到困難和挫折馬上打“退堂鼓”,輕言放棄。他們心理承受能力極強,敢于自我挑戰(zhàn),直面慘淡的人生。這樣的人,風雨過后見彩虹,挺拔的精神撐起了精神“奢侈”的“大廈”,讓他們榮辱不驚,順逆不懼;最后,苦盡甘來,滄桑帶來的精神“涅槃”,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而又豐沛飽滿。
自控的定力。一個人精神“飽滿度”的虛實,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是否擁有內斂自控的定力上。有的人在物質上獲得了巨大收獲之后,在精神上反而迷惘淪陷了;就如時下人人詬病的“暴發(fā)戶”所顯現的不可一世、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聲色犬馬、酒池肉林、忘乎所以等等諸嘴臉和丑行,就是一些人內斂自控的定力缺失造成的惡果,而真正精神“奢侈”的人,無論是怎樣的成功或大福大貴,所表現出的樣貌,一定是氣定神閑、自律自控、不驕不躁、不露聲色,就像成熟的麥子,總是“低頭不語”,把視線和身段俯向大地,去關注關心普通民眾,傾聽基層的呼聲,而不是到處炫耀和招搖。另外,你只有時時保持持續(xù)精進的恒心,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tài)和習慣,才能贏得生命之樹的枝繁葉茂和長青不老。
除上述幾個方面外,精神“奢侈”的內容,還應包括追求誠實守信的操守、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氣謙恭的行為、健康的興趣與愛好……限于篇幅,就不展開細談了。
我常想,在時下已脫貧的中國,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不是物質擁有的多寡,真正物分人與人之間的富有程度,還是要看精神上的“貧富懸殊”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