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的相守,是堅持,是承諾,更是對幸福的追求。
金秋十月的烏蒙山,群山多彩,靜美如畫,引無數(shù)游客注目。突然,一陣對答聲劃破寧靜,引來鳥鳴啾啾?!癒86看守點,客車6081次呼叫?!被疖囁緳C的聲音從對講機里傳來?!癒86看守點正常?!倍肆⒃阼F路線外的防洪看守工秦德勝迅速回應。幾分鐘后,滿載著歡度國慶假期旅客的6081次列車,呼嘯著穿過隧道,消失在遠方的崇山峻嶺間。
52歲的秦德勝放下象征安全的黃色指揮旗,和身邊同為看守工的妻子陳留仙相視一笑,而后變魔術似的把幾粒糖果放進她的手心。陳留仙被逗得開懷大笑,笑聲在山谷里回蕩。夫妻倆極其珍視這三五分鐘的“鵲橋相會”,因為很快就要回到各自駐守的站點,并且將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碰面,哪怕他們的工作地點僅相距400米。
這對防洪哨所“牛郎織女”不是第一次因工作無法一起過節(jié)了。越是闔家團圓的假期,夫妻倆越是要堅守崗位,今年春節(jié),他們就過了個特殊年,吃了頓特別有意義的年夜飯,當時被人民日報點贊,引發(fā)了眾多網(wǎng)友的關注。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對鐵路哨所夫妻。
相隔400米,兩頓團圓飯
回憶起2024年春節(jié)那次特別的年夜飯,夫妻倆仍記憶猶新。
大年二十九的晚上,寒氣逼人,但陳留仙的2號看守房里滿是歡聲笑語。5歲的小兒子秦浩宇舉著飲料跟媽媽碰杯,并送上真摯祝福?!澳銑A給媽媽的菜,好吃得很,太香啦!”
400米外,同樣的幸福氛圍彌漫在秦德勝的房間?!鞍?,新年快樂!”21歲的二兒子秦猛端起飲料和父親干杯。秦德勝笑著點頭:“新年快樂!你和你大哥在外面好好工作,我就是最高興的!”
2024年春節(jié)期間,秦德勝和陳留仙剛好在同一天值班,而他們在外地工作的大兒子秦澤運也因值班沒法回家過年。得知情況后,遠在浙江實習的二兒子秦猛做了一個決定。除夕夜,他要和弟弟在家陪伴75歲的奶奶,于是在大年二十九他帶著弟弟上山和爸媽提前慶新年。孩子們的到來,讓秦德勝和陳留仙很欣喜,但歡聚之余,他們照舊盡職盡責做好每一次巡查。
下午4:35,秦德勝的工作順利完成,他趕緊帶著等候許久的哥倆貼起春聯(lián)。接著,他又和二兒子一起做起了年夜飯。一陣陣飯菜香從廚房飄出,一式兩份的五菜一湯上了桌。秦德勝把其中的一份打包好:“快,給媽媽送過去!”兄弟倆小心翼翼地端著飯菜走向媽媽所在的看守點?!皨寢?,開飯咯!”浩宇遠遠地就扯開嗓子喊起來。陳留仙笑著走出來,給哥兒倆一個大大的擁抱。
蒸魚、炒豆腐、煮火腿、清炒豌豆……熱氣騰騰的飯菜剛擺好,秦澤運的視頻電話就打來了:“媽,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陳留仙回道:“兒子,新年快樂,工作順利?!笨蓯鄣暮朴钜话褤屵^電話,向大哥匯報:“大哥,我和二哥陪爸爸媽媽過年,你就放心吧?!贝蠹乙黄鹦ζ饋?。
打完視頻電話,秦猛端著媽媽蒸好的糯米飯回到父親的1號看守房,父子倆吃著聊著,碰杯聲伴著屋外的爆竹聲不斷響起。不遠處,陳留仙抱著浩宇望向煙花升騰的夜空,前方兩條鋼軌正向遠方無限延伸。一家人,400米,兩頓別樣“團圓飯”,他們以這樣的方式迎接龍年的到來。
明明相距只有400米,為何夫妻倆沒法相見?這就要說到他們駐守的這條“特殊”的鐵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烏蒙山腹地的村民們,見證著層巒疊嶂的美景,卻也被它的陡峭牢牢困在山中。20年前,連通滇黔兩省的惠民鐵路水紅鐵路開通,一改村民出山難的困境,極大帶動了沿線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條極其重要的鐵路安全壓力很大,因為它依山而踞,橫跨北盤江大峽谷,沿線山高谷深,邊坡落石、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時有發(fā)生。
為保障水紅鐵路安全暢通,鐵路部門特意安排了一批鐵路人二十年如一日巡檢鐵路線,監(jiān)測危險地段情況,以保證旅客和列車安全。秦德勝、陳留仙正是其中成員。他們負責看管的這段鐵路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qū)的烏蒙山深處,雖只有400米,但由于山體阻擋,鐵路被迫轉(zhuǎn)了一個“u形”彎。列車行駛時,只能看到前方200米的路況,而另外200米則藏在“u形”彎的另一端。再加上鐵路一側(cè)是巖層裸露的高山,另一側(cè)是深不見底的峽谷,路況異常復雜,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曲靖工務段特意在“u形”彎兩端設置了兩個防洪看守點,保證24小時不間斷巡查守護。就這樣,夫妻倆成了“鐵路銀河”兩頭的“牛郎織女”,秦德勝駐守1號看守點,陳留仙負責2號看守點,只有相向巡護時,才能匆匆見上一面。
家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雖然不能時常見面,但對于這份工作,夫妻倆相當珍惜:“我們覺得很好,不用出遠門就能賺錢,還可以顧家?!币晦D(zhuǎn)眼,夫妻倆已經(jīng)在K86公里1號、2號防洪看守點工作12年了。
年輕那會兒,秦德勝為了賺錢遠赴昆明打工,家里的重擔全都落在妻子一個人身上。她經(jīng)常身上背著一個娃,懷里抱著一個娃,還要在田間地頭干農(nóng)活。秦德勝實在于心不忍。后來,家鄉(xiāng)要修建水紅鐵路,秦德勝興沖沖趕回來在鐵路上做工人。待到建好通車,他便留下來做了看守員,再也不四處漂泊了。但當真正站在工作崗位上,秦德勝才發(fā)現(xiàn)這份工作的辛苦程度超乎想象。為時刻掌握鐵路沿線的安全狀況,他需要每三天巡山一圈,每隔一小時巡線一次,還要在客車到來前10分鐘例行巡檢一趟,一天忙到腳不著地。
看守點處在危巖落石威脅比較大的地段,巡山時,秦德勝需要爬到道旁陡峭的山路上檢查。那里常年長滿雜草,崎嶇難行。秦德勝不僅要扛著鐵鍬,隨時鏟除道旁的碎石樹枝,還要當心腳下突然竄出的蛇蟲鼠蟻。白天的巡檢還好說,到了晚上就異常難熬。間隔一小時的巡檢,讓人沒法睡覺。為趕走瞌睡,秦德勝在屋子里來回走。實在太困,就洗把臉;再不行,干脆猛灌一肚子冷水,人瞬間清醒了,可時間久了,就落下了胃病。
一天午后,秦德勝正準備出門巡檢,突然聽到一聲巨響。他飛奔出去,倒吸一口冷氣:兩塊碩大的石頭從山上滾了下來,差點兒砸在軌道上。秦德勝果斷按下預警按鈕,第一時間上報情況,要求封鎖區(qū)間路線,并留在現(xiàn)場揮動紅色信號旗,以示警告。經(jīng)過工區(qū)人員的搶修,鐵路順利恢復了暢通。
秦德勝擦擦臉上的汗水,目送列車上一張張笑臉遠去,他被曬得黝黑的臉上也揚起了笑容。因及時處置危石險情,秦德勝成為單位里的安全標兵。榮譽感澎湃在胸膛中,秦德勝覺得這份工作有奔頭,更有意義,只要付出與堅守,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來。沒多久,他說服在家務農(nóng)的妻子也加入進來,夫妻倆一起守護鐵路。
守好安全,就是守護幸福
“單位考慮周到,讓我們各在一個看守點,錯開排班,方便照顧家?!鼻氐聞俳榻B說。他和陳留仙的3個孩子都是自己帶大的,很少讓家里人幫忙。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是錯開時間上班的。秦德勝在家時,陳留仙出來上白班;陳留仙看孩子時,秦德勝上夜班。但這樣的安排也會導致夫妻倆經(jīng)常見不到面,因此,偶爾碰到兩人同天上班,他們就很期待,終于可以見到對方了。
秦德勝解釋說:“一天中的首次出巡和客車來之前的出巡,才會碰得到?!北M管他和妻子每隔一小時就要巡視一次,但由于出巡時間不同,他們碰面的機會只有兩次。這天早上8點鐘,秦德勝和陳留仙背好工具包,走出各自的看守點,開始首次巡檢。“喂!下來,不要走路道!”秦德勝看到兩個村民正在翻越鐵路,大聲喊起來。等到村民走近,秦德勝又耐心叮囑:“過鐵路要注意安全,隧道里要是遇到火車,提前避到車洞里。”秦德勝說完繼續(xù)大步往前走。沒一會兒,他敏銳發(fā)現(xiàn)一處小型塌方,目前沒有對行車造成影響,但盡職盡責的他還是拿出手機拍照上報,不留下任何安全隱患。
按照巡檢圖安排,秦德勝和陳留仙相向而行,20分鐘后,他們已經(jīng)能望見彼此的身影了。秦德勝快步迎過去,開口第一句就是:“這幾天雨多,你巡山的時候要多加小心,寨子里經(jīng)常有老人放牛橫穿鐵路,要特別注意提醒。”隨后,他掏出兩根剛掰下來的玉米,塞進妻子背包,陳留仙笑著點頭。沒有甜蜜情話,沒有你儂我儂,這對夫妻的“難得一見”,居然如此樸素。陳留仙很知足,靦腆地笑著說:“能見上一面,就感覺很開心?!钡氐聞龠€是有點兒不放心妻子:“她那條路上,上山割草、橫穿鐵路的人特別多,我要多提醒她小心。”
夫妻倆雖然辛苦,但很欣慰:“孩子們都很懂事?!贝髢鹤涌忌狭速F陽財經(jīng)大學,一畢業(yè)就找到了喜歡的工作。二兒子今年畢業(yè),已經(jīng)落實了實習單位。去年陳留仙過生日時,沒等秦德勝張羅,兩個兒子就一齊把活兒攬了過來。大兒子為母親準備了兩套漂亮衣服,二兒子用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給她買了一對手鐲。陳留仙忍不住紅了眼眶,她和丈夫沒讀過太多書,講不出什么人生大道理,他們只是用樸素的生活作風、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們。
“叮鈴鈴……”看守房的座機響了。陳留仙拿起電話,接收來自曲靖工務段生產(chǎn)指揮中心的指令:“K86公里2號看守點,開始客車前巡檢?!币话阍诹熊嚱?jīng)過看守點前10分鐘,看守員需要進行全面巡檢。陳留仙迅速帶好防護包,拿上望遠鏡、對講機,戴起安全帽,大步朝外走。雖然巡檢路線走過千百回,檢查動作爛熟于心,但每一次他們都如第一次那樣,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對待。
對于自己肩負的職責,夫妻倆非常清楚,牢牢盯死鐵路線上方“虎視眈眈”的石頭和大樹,一旦掉落下來,能處理的第一時間處理,一個人實在做不到的,及時上報。陳留仙說:“前段時間,一個樹根掉在鐵路上,被我迅速拽走了?!?秦德勝力爭做到“早發(fā)現(xiàn)隱患、早防控風險”,把一切有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的險情全部掐滅:“每隔3天,我們就要爬上來看一次,哪些石頭、哪些地方需要重點關注,我們都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到了雨季,夫妻倆腦子里的弦就繃得更緊了。好幾次,暴雨突至,他們顧不上穿雨衣就沖出去巡檢,一會兒工夫,豆大的雨點把人從頭到腳澆了個透。
降雨不停,巡檢不止。夫妻倆在暴雨中來來回回地巡視,確保一處不漏,遇見淤堵立即疏通。有時候?qū)嵲陴I得心慌,就跑回看守點扒拉幾口涼飯,吃的時候還要站在門口,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鐵路。
今年雨季來臨時,不巧小兒子生了場大病。為不耽誤巡檢,夫妻倆特意做了分工,秦德勝堅守崗位,陳留仙帶著兒子去外地尋醫(yī)問藥。多少個日夜,秦德勝一邊巡檢一邊默默牽掛著遠方的妻兒。
但陳留仙還是放心不下工作,孩子情況一好轉(zhuǎn),她就匆匆趕回家鄉(xiāng)。剛下火車顧不上休息,就直奔工作崗位。就這樣,日日奔波的她足足瘦了10多斤。但陳留仙不覺得苦,因為只有親眼看到鐵道旁這些石頭安安穩(wěn)穩(wěn)的,心里才有底。
遠離喧囂,駐扎深山,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正如夫妻倆所說:“干工作就像干自家的事,來上班就像回家一樣。”夫妻倆像打理自家一樣裝點著看守點。淡黃色的小平房被收拾得窗明幾凈,里面有工務段配備的冰箱、電磁爐、電飯煲等生活設備。屋外一角,種著紅艷艷的辣椒、翠綠的小蔥和金黃的苞米,那是夫妻倆經(jīng)營起的獨特風景線。
南來北往,春去秋來,這份工作雖不起眼,但正所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微小個體的付出和堅守,也能為“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圓夢時刻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光和熱。
穿行于水紅鐵路的6081次列車上,熱熱鬧鬧擠滿了烏蒙山區(qū)的村民們。“夏賣脆桃,冬賣甘蔗”,他們正笑容燦爛地將自家特產(chǎn)帶到外面賣個好價錢,這班列車是奔向新生活的“幸??燔嚒?。
車窗外,是一閃而過的1號、2號看守點,也許沒有多少人注意過,那里正有一對鐵路守望者夫妻,為他們的行路安全保駕護航,平安送走了10多萬趟列車。
巍峨的烏蒙山,擋不住人們追尋生活的熱情,更擋不住秦德勝和陳留仙夫妻倆齊心協(xié)力守好400米鐵路線的初心和承諾。工作平凡,做好卻難,守住一方平安,就是守好一個小家和萬千大家的幸福。聽,遠處山谷里又一次鳴起了悠長汽笛聲,仿佛是在向夫妻倆致謝。
(感謝中國鐵路昆明局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