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題好文一半。”寫作時,好的開頭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fā)讀者的探究欲望。精彩的文章開頭俗稱“鳳頭”,能讓文章顯得不同凡響,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常見且實用的文章開頭方式有回憶式、開門見山式、對話式、反問式、排比式、對比式、比喻式、設問式……它們各有優(yōu)點,不管哪種方式,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讓文章成功。
一、回憶式開頭
寫作的根本目的是抒發(fā)真情實感,因此,寫作以親身經歷為主,才能更好地表達所思、所想、所感。在這個過程中,好的開頭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讓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寫開頭時,可以運用“回憶式”開頭打開寫作的大門,設置懸念,讓讀者對后續(xù)的文本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例如:
八月十五的窗外,月亮是那么圓,夜晚是那么寧靜,朦朧的月光灑在窗外的樹上,仿佛抹去了樹葉經歷的歲月和滄桑。面對此情此景,我的心緒飄向了遠方,想起了那個團圓之夜。
開頭運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月圓的場景,并在這樣的場景中通過“我的心緒飄向了遠方,想起了那個團圓之夜”引出回憶。根據開頭的敘述可知,下文作者將圍繞“那個團圓之夜”詳細描寫。運用回憶的方式作為文章的開頭,能設置懸疑,為下文的寫作埋下伏筆,也能讓讀者對這個團圓之夜產生強烈的好奇和期待。
二、開門見山式開頭
開門見山式開頭是指在開篇就交代文章主題,能幫助讀者在讀的過程中跟隨作者的思路進行深層次思考。然而在運用這種開頭方式的過程中,要注重抒發(fā)真情實感,描寫真實的人和事,直截了當地點明中心,一目了然地展示文章的亮點。例如:
爸爸是一個有大愛的人,他對工作如癡如醉,對家庭無悔付出,對長輩尊敬孝順……對我的愛,卻讓我說不清道不明,那是一種感人至深卻不露聲色的愛,每時每刻都陪伴著我、溫暖著我,讓我有無窮的前進動力。他在我為夢想奔跑的路上替我遮風擋雨,我享受著他的愛,也享受著當他最愛的寶貝。
作者開頭描寫爸爸對工作、對家庭、對長輩的愛,經過鋪墊后引入“爸爸”對“我”的愛。開門見山的表達方式讓讀者明白了,這篇文章主要描寫的是父愛。借助這種方式,作者的思想情感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也讓讀者快速掌握情感解讀的目標和方向。
三、對話式開頭
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對話式開頭,起到豐富人物形象的作用,讓讀者能通過對話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從而更準確地塑造人物。例如:
“王師傅,我家的電話又壞了,你有空幫我看看?!备舯诘膹埓蟛窒裢R粯樱淮笄逶缇蛠淼介T口“求救”。正端著碗在門口津津有味地吃“酸菜魚”的父親隨聲答應道:“好,我吃完這口飯就來?!彪S后,轉身把半碗飯遞給我,便走了出去??粗谋秤埃覠o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這個開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通過父親與張大伯的對話,讓讀者體會到這兩個人的質樸性格,并在后續(xù)的人物描寫中,聯(lián)想這一生動畫面,從而更全面地剖析這兩個人物形象。此外,這樣的開頭也與文章的其他段落連接起來,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從而展示作者在人物描寫上的技巧。
四、反問式開頭
反問式開頭最獨特之處在于能借助問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進而幫助讀者更好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開頭采用反問式的寫作手法,不但能使語勢更強,還能讓文字傳達的情感更加真實有力,也為后文情節(jié)的開展做好鋪墊。例如:
媽媽的嘮叨是我每天都能聽到的“音樂”。周末早上,鬧鐘還沒響呢,媽媽就開始嘮叨了:“起床了沒有?周末也不能松懈,要用熱水洗臉,要疊好被子,不能偷懶,要養(yǎng)成好習慣?!彼刻於疾粎捚錈┑卣f這些話,嘮叨個不停。即使在周末的早上,我閉著眼睛也要與媽媽周旋幾分鐘,心想媽媽的嘮叨可真煩人啊。但再仔細想想,如果沒有這些嘮叨,每天只有鬧鐘作伴,那生活該多么索然無味,我又怎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呢?
作者描寫了日常生活中與媽媽相處的場景——媽媽叫自己起床,通過語言描寫,讓讀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媽媽日常生活中的“嘮叨”,以及剛開始作者對這種“嘮叨”的抵觸心理。后來,作者借助反問句,寫出對媽媽嘮叨看法的轉變——嘮叨也是一種愛,能讓自己的生活內容更加豐富。這種反問式開頭,能有效增強語勢,突出文章的主題。
五、排比式開頭
排比是修辭中最常見的一種,其在文章開頭也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寫作時,可以運用排比式開頭,突出寫作主題,其相同的句式和相似的結構,能更好地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讓讀者在讀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例如:
春天到了,花園里的花兒都綻放了,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來了,道路兩旁的樹木枝繁葉茂,綠得像翡翠,密得似屏風,亮得像綢緞。秋天來了,銀杏樹上的葉子紛紛掉落,枯得像朽木,黃得像金子,脆得像餅干。
——《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
作者把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用排比句呈現出來,描寫了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如描寫春天的花兒時,用火象征紅色的花,用彩霞象征粉色的花,用雪花象征白色的花,三個簡短的排比句把花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排比句式作為文章的開頭,可讓文章的語言更有節(jié)奏感,更具有魅力,不僅增添了文本的吸引力,也表現了作者的寫作功底,讓文章從一開始就能抓住讀者的眼球,更好地呈現了這篇文章的精彩之處。
六、對比式開頭
對比手法能更好地表現事物的特征,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采用對比式開頭,能在比較的基礎上突出事物的特點,從而使文章內容更加醒目,讓描寫對象更加全面立體。例如:
春天的銀杏生機勃勃,在春風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滋潤下,逐漸長出新芽;在日復一日的太陽照射下,它不斷吸取養(yǎng)分,孕育著一顆又一顆綠油油且嬌嫩的果子。而到了秋天,它仿佛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風一吹來,樹葉嘩啦啦地落下,不曾有一點兒留戀,就像失去了與命運斗爭的激情。
作者描寫了銀杏樹在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和在秋天不堪一擊的景象,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讀者對春天和秋天這兩個不同季節(jié)中的銀杏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文本的情感基調更加明顯,便于讀者在讀的基礎上,根據銀杏樹的特點聯(lián)想其他事物,進一步思考,從而更全面地呈現文本的情感價值。
七、比喻式開頭
運用比喻式開頭,就是把此物比作他物,用生動且人們熟悉的形象作為比喻的載體,確保兩個事物具有明顯的關聯(lián)性和某種程度的相似性。這種手法的運用,能讓枯燥的事物更加靈動,形象地表現事物的外在特征,從而加深文章在讀者腦海中的印象。例如:
秋天的麥田好像一望無垠的大海,一陣風吹過,金黃的麥穗扭動著身體,隨風搖曳。遠遠看去,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起伏不定。這樣的景象不僅讓我產生了輕松的感受,還獲得了靈魂的放空。
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把麥田比作大海,把風吹麥穗比作大海的波浪,將秋天的麥田一目了然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不僅讓人讀起來通俗易懂,也讓語言描寫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八、設問式開頭
設問是為了吸引別人注意力而采用的自問自答的修辭。運用設問式開頭,能更好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讓其在讀的過程中深入思考,讓文章的層次更加鮮明立體。例如:
生活是什么?生活其實是一首歌,是一首具有悲歡離合曲調的歌,也是一支催人奮進的進行曲,更是一首要用心去歌唱的歌。生活告訴我,只有做好生活的歌手,才能吟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樂章,也只有做好生活的歌手,才能譜寫出更美麗的人生篇章。
作者先拋出“生活是什么”的問題,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親身經歷給出答案。運用這種設問手法,讓文章一開頭就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并且能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引發(fā)讀者思考,進而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也能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題。
冬天的記憶
冬天來了,來得悄無聲息,好像并沒有主動接過秋天的接力棒,而是直接由夏天百米沖刺到了冬天。雖然來得急促,卻帶著大自然的禮物來到了人間。
隨著冬天的到來,寒氣遍布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即使是天晴無風的日子,也會在早上和晚上突然讓你感受到寒冷的撫摸。人們在室外只待那么一小會兒,就被凍得面紅耳赤,想立馬鉆進被窩。
南方的孩子期待下雪,記得童年很多美好的早晨都是被媽媽的呼喊聲叫醒的——“下雪了,快起來看雪吧!”在媽媽一聲聲的呼喚中,我總是立刻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帶上玩雪的工具,叫上小伙伴,開始堆雪人這個大工程。我們先把雪捏成小團,再把這個小小的雪團逐步擴大,拼成雪人的頭和身體,再用胡蘿卜做雪人的鼻子,用兩顆黑豆充當眼睛,還給雪人戴上厚厚的圍巾。
關于冬天的記憶,最開心的莫過于堆雪人、打雪仗了??呻S著年齡的增長,我已經逐漸忘卻了那種只有冬天才有的快樂,也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下雪而欣喜若狂了。
冬天有自己的神采和節(jié)奏,正是在這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點 評
作者運用比喻式開頭,把冬天比作人,表現冬天“來得快,來得急促”,讓冬天的形象生動立體,有利于讀者快速明了文章的主題,即對冬天的喜愛。而后,作者開門見山地指出了“我”愛冬天的“理由”——帶著大自然的禮物而來,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