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博物館, 關鍵指標, 質量評價, ISO 21246:2019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10.018
0 引言
國際標準化組織(I SO)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非政府性國際標準化專門機構,負責協(xié)調世界范圍內的標準化工作,制定、發(fā)布和推廣國際標準。目前,I S O擁有171個國家成員、839個技術委員會和分技術委員會、已發(fā)布25,431項國際標準[1]。1985年,ISO發(fā)布的ISO4791-1:1985《實驗室儀器-基本上由玻璃、陶瓷或玻璃硅制成的儀器相關詞匯 第1部分:儀器項目名稱》國際標準在定義“長方形標本罐(Rectangularspecimen jar)”時,在許用術語中使用了“博物館罐(Museum jar)”,這是“博物館(Museum)”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國際標準中[2]。2016年和2019年,博物館領域兩項國際標準ISO 18461:2016《國際博物館統(tǒng)計》和I S O 212 4 6 : 2 019《信息和文獻-博物館關鍵指標》先后發(fā)布。我國作為博物館大國,近年來,博物館數量與質量持續(xù)提升,“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我國目前備案的博物館數量已達6565家[3],博物館總量已經躍居全球前五位[4]。IIEKybrcAyLJnLOaS3j/ww==標準化為博物館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2016 -2020年)》(國辦發(fā)[2015] 89號)提出要加快博物館公共服務質量、技術、服務設施等重要領域的標準修訂與實施工作。《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fā)[2 016 ]17號)提出推動博物館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完善服務標準、提升基本陳列質量、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等。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門印發(fā)的《關于加強文物科技創(chuàng)新的意見》的通知(文物科發(fā)[2023]32號)提出重點推動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急需國家和行業(yè)標準制修訂,有效發(fā)揮標準“保底線”和“拉高線”作用。ISO 21246:2019標準自2019年發(fā)布以來,已得到英國(BSI ISO 21246:2019)、丹麥(DS ISO 212 4 6:2019)、斯洛文尼亞(SISTI S O 2 1 2 4 6 : 2 0 1 9)、阿爾巴尼亞(S S H I S O21246:2019)、保加利亞(BDS ISO 21246:2020)、愛沙尼亞(EVS ISO 21246:2021)等國家的等同采用。我國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fā)起成員國、ISO常任理事國和ISO技術管理局的常任成員,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近年來,我國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承擔的秘書處和技術機構的主席數量都在增加,并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筆者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技術委員會統(tǒng)計和績效評估分技術委員會國際博物館統(tǒng)計工作組(ISO/TC 46/SC 8/WG 11)的中國注冊技術專家,參與了ISO 21246:2019標準和國際博物館領域其他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本文對ISO 21246:2019《信息和文獻-博物館關鍵指標》標準進行解讀,以期為我國博物館各項關鍵指標確定和博物館質量評估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標準概述
1.1 標準制定的背景
目前,全球估計共有約10 . 4萬家博物館,各個國家、地區(qū)的博物館大小、類型、數量、性質不同,博物館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標志。為了評估博物館質量,美國[5]、英國[6]、澳大利亞[7]等國家和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ICOM)、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理事會(MLA)[8]、歐洲博物館統(tǒng)計小組(EGMUS)[9]等國際組織、科研機構開展了博物館質量關鍵指標研究。2019年,ISO 21246:2019《信息和文獻-博物館關鍵指標》國際標準發(fā)布,該項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技術委員會質量——統(tǒng)計和績效評估分技術委員會博物館統(tǒng)計工作組(ISO/TC46/SC8/ WG11)負責制定和維護,該工作組已發(fā)布了ISO 18461:2016《國際博物館統(tǒng)計》國際標準,目前正在開展ISO/DIS 16687《博物館影響評估》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1.2 標準的目的
ISO 21246:2019標準的目的是規(guī)定了一套評估博物館質量的關鍵指標,主要用于博物館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內部管理,向資助機構、政策制定者或公眾等利益相關方提交報告,促進博物館在學習和研究、教育和文化、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比較同一博物館不同時期和不同博物館之間的結果,各項指標的適用范圍限制于每項指標說明的條款范圍中。ISO 21246:2019標準在規(guī)范性附件A給出了每一項關鍵指標的解釋和計算過程,同時在范圍中提出并不排除使用標準未指明的其他指標來評估博物館的質量。
1.3 標準的基本結構
ISO 21246:2019標準的內容包括“前言”“介紹”“標準正文”“附錄”和“參考文獻目錄”,其中“標準正文”包括標準的范圍、術語和定義、博物館的功能和質量、博物館關鍵指標、博物館關鍵指標清單、規(guī)范性附錄A:博物館關鍵指標解釋和計算及資料性附錄B:博物館質量評估補充信息清單,標準整體的內容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博物館關鍵指標”“博物館關鍵指標清單”和“規(guī)范性附錄A:博物館關鍵指標解釋”是標準的核心內容,規(guī)定了博物館核心功能對應的關鍵指標,關鍵指標的選取、使用、描述性框架及每項關鍵指標的解釋和計算過程,為博物館關鍵指標的選取、計算和使用提供了依據。
2 標準主要內容
2.1 術語和定義
ISO21246:2019標準共列出66個術語及相關定義,引用已有I S O、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ICOM)的術語63項,引用ISO的標準有ISO 11620《信息與文獻-國際圖書館績效指標》、I SO 18 4 61《國際博物館統(tǒng)計》、I S O 512 7《信息與文獻-基礎和術語》、I S O 2 78 9《信息與文獻-國際圖書館統(tǒng)計》、I S O 21 2 4 8《信息與文獻- 圖書館質量評估》、I SO 16 439《信息與文獻-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方法與流程》,定義了“博物館關鍵指標(museum key indicator)”“專業(yè)員工(professionalstaff member)”和“分數(score)”3個術語。ISO21246:2019標準將博物館關鍵指標定義為:根據博物館使命對其活動進行評估的數字、符號或語言表達(注:指標可從博物館統(tǒng)計數據和其他用于描述博物館活動特征的數據中得出)。
2.2 博物館的功能和質量
ISO 21246:2019標準確定了博物館收藏、保存、展覽、教育活動、研究、管理等功能。一系列關鍵因素對博物館工作的成功至關重要,主要包括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的明確概念和總體吸引力,常設展覽與當前研究和教育理念相適應,涵蓋員工研究活動和出版物的總體研究計劃,對每件展品的差異化描述,藏品的獨特性和/或背景(特定藏品被收藏的原因)。同時,還包括員工的能力、服務的精準性和可靠性、可用性、美學、以訪客為導向、效益和效率、員工的樂于助人等因素。
2.3 博物館關鍵指標
博物館關鍵指標主要包括博物館關鍵指標的選取依據、描述性框架、選取、使用、結果的可比性。
2.3.1 博物館關鍵指標的選取依據和描述性框架
ISO 21246:2019標準規(guī)定博物館關鍵指標應具有以下5個特征:(1)提供信息,用于衡量博物館某項活動的成果,識別博物館運營中的問題和不足;(2)可靠,即在相同情況下重復使用時,能持續(xù)產生相同的結果;(3)有效,即應測量其預期測量的內容;(4)適當,適用于博物館的具體情況并能確切地表達出預期測量的特征;(5)實用,即合理使用資金、時間、合格的人員、博物館觀眾的參與等資源。
ISO 21246:2019標準規(guī)定了博物館每項關鍵指標的標準格式,包括每項指標的名字、背景、目的、適用范圍、指標定義、方法、結果的說明和使用、來源。每項博物館關鍵指標都應具有唯一的描述性名稱。背景說明描述指標在衡量博物館服務、活動或方面的實際狀態(tài)和重要性,評估所采取的方法和指標。目標說明該指標與博物館目標的關系。范圍應說明該指標可適用的博物館類型,是否適合在博物館之間進行比較以及是否有任何限制。定義描述了指標所需的數據及其關系。方法應說明收集數據和結果計算的方法。參考文獻應說明指標的來源,還可包括有關指標使用、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更詳細信息的文件。
2.3.2 博物館關鍵指標的選取、使用和結果的可比性
由于世界各地博物館存在差異,博物館關鍵指標的選取應基于博物館的使命、目標和目的,并與利益相關方達成一致意見,其中一些指標的實施和處理需要博物館各級員工具備相應的技能。
作為評估工具,博物館指標的主要目標包括使博物館管理過程更加有效,作為博物館工作人員、資助機構和用戶群體之間參考和對話的基礎,用于對具有相似使命或目標的博物館進行比較分析。博物館指標可用于評估博物館提供的活動、資源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益,評估博物館分配給此類活動和服務的資源使用效率。
博物館指標可用于博物館的自我診斷,比較同一個博物館不同年份的績效,也可用于不同博物館之間的比較。當在不同博物館之間比較時,應基于每個博物館的使命和核心任務、資源、不同的觀眾、管理模式、內部程序等。
2.4 博物館關鍵指標清單
ISO 21246:2019標準提出的博物館關鍵指標與博物館的核心功能相對應,包括藏品、展覽、數字化、觀眾認知度和滿意度、教育活動和事件、科學研究和管理共7個核心功能,每項核心功能包括相應的關鍵指標,并給出了附加信息,見表1。
2.4.1 藏品
藏品關鍵指標主要評估藏品是否已被編目以及能否aTSU/akHX8jXhKnJsMYvPw==在互聯(lián)網上被檢索到,向其他博物館出借的用于展覽的藏品數量可顯示藏品的知名度和獨特性,評估藏品具有適當的存儲條件、保存狀況以及損壞或瀕危藏品的處理。同時可考慮博物館是否有書面的藏品政策以及對存儲條件和保存狀況進行監(jiān)控的頻率。
2.4.2 展覽
展覽關鍵指標主要評估展出藏品的獨特性以及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的知名度和時效性,同時考慮展覽數量和展覽參觀人數。
2.4.3 數字化
數字化關鍵指標主要評估藏品數字化的全面性和實用性,同時計算數字化藏品的規(guī)模和每年新增的數量。
2.4.4 觀眾認知度和滿意度
觀眾認知度和滿意度關鍵指標主要評估觀眾對博物館的評價和觀眾滿意度,還包括重復參觀者的數量和首次參觀者的增加情況,同時考慮觀眾使用博物館和參觀博物館的原因。
2.4.5 教育活動和事件
教育活動和事件關鍵指標主要通過博物館人力資源的投入和觀眾的滿意度來評估博物館在教育服務方面的參與度和教育項目的吸引力,同時觀眾可細分為成年人、兒童、學生、旅行者等特定群體。
2.4.6 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關鍵指標主要通過博物館員工研究成果的發(fā)表數量來評估員工研究的價值,同時考慮博物館組織的會議和研討會數量以及擁有博士學位的員工人數。
2.4.7 管理
管理關鍵指標主要評估博物館通過高比例的自籌收入應對資金問題的能力,博物館對未來的適應能力通過其參與員工培訓與合作以及對志愿者的吸引力進行評估。
2.5 博物館關鍵指標的解釋和計算
ISO 21246:2019標準在規(guī)范性附錄A中給出了32項博物館關鍵指標每一項的解釋和計算過程,包括指標的背景、目的、適用范圍、指標定義、計算方法、指標解釋和影響指標的因素、來源和相關指標共8項。僅以博物館核心功能“A.1藏品”的關鍵指標“A.1.2可在互聯(lián)網上檢索到藏品記錄所占的比例”為例對關鍵指標的解釋和計算過程進行闡述。
2.5.1 A.1.2.1背景
現(xiàn)今許多博物館都提供在線藏品目錄,然而仍有大量的數字藏品目錄僅對博物館員工開放,因此將可在互聯(lián)網上檢索到博物館藏品記錄所占的比例作為一項指標。
2.5.2 A.1.2.2目的
評估藏品信息是否可通過網絡被檢索,該指標還衡量博物館在網絡上推廣其藏品的程度。
2.5.3 A.1.2.3適用范圍
指標適用于所有博物館,博物館之間的比較可能會受到編目程度(見指標A.2.1)以及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對藏品目錄數字化資助程度不同的影響。
2.5.4 A.1.2.4指標定義
在報告期結束時,可在博物館網絡上檢索到記錄的博物館藏品占所有藏品的百分比。
2.5.5 A.1.2.5方法
統(tǒng)計博物館藏品總數,如果無法獲得實際數量,應進行估算。統(tǒng)計可在博物館網絡上檢索到記錄的博物館藏品數量,如公式(1)所示:
其中:
A:可在博物館網絡上檢索到記錄的博物館藏品數量;
B:博物館藏品總數。
按四舍五入法取整數。
該指標可按藏品類別(如:藝術品、印刷文件)劃分。
2.5.6 A.1.2.6 指標解釋和影響指標的因素
本指標是0~100之間的整數。分數越高越好,分數越高意味著博物館藏品中可在網絡上檢索到記錄的博物館藏品比例越高。
2.5.7 A.1.2.7 來源
此項指標來源于ISO 11620:2014《信息與文獻-圖書館績效指標》,B.1.2.6。
2.5.8 A.1.2.8 相關指標
此指標與“A.1.1 已編目藏品占所有藏品的百分比”有關聯(lián)性。
3 標準特點分析
3.1 關鍵指標聚焦于博物館的核心功能
ISO 21246:2019標準提出了博物館核心功能相對應的關鍵指標,包括收藏、展覽、數字化、觀眾認知度和滿意度、教育活動、研究、管理7項核心功能,與ICOM 2022年公布的博物館的新定義中博物館的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展示功能是高度契合的。ISO 21246:2019標準在制定過程中積極采用ICOM、EGMUS等國際組織、科研機構的關于博物館定義和功能的研究成果。同時,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國際文獻工作委員會(ICOM CIDOC)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技術委員會(ISO/TC 46)的A類聯(lián)絡員,積極參與了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ISO要求在制定國際標準時要建立全球共識、確保利益相關方廣泛參與、注重與市場接軌等,確保國際標準具有科學性、公正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國際標準能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
3.2 關鍵指標以觀眾需求為導向
ISO 212 4 6:2019標準提出的7項核心功能中“觀眾認知度和滿意度”和“教育活動和事件”的14項關鍵指標的設置體現(xiàn)了以觀眾需求為導向的理念,即從觀眾的角度來測度博物館的資源和服務滿足觀眾需求的程度,這也是國外博物館界在制定博物館關鍵指標標準中一以貫之的理念。“觀眾滿意度”“再次訪問的意愿”“參加者對教育活動的滿意度”等指標來評價博物館滿足觀眾需求的程度,“重復參觀的百分比”“愿意推薦參觀的受訪者所占比例”“參觀人數增加的百分比”等指標也體現(xiàn)了以觀眾需求為導向的理念。觀眾是博物館公眾服務的對象及主體,在博物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主動吸引觀眾參觀博物館,提供高水平服務滿足觀眾需求,同時也增強了博物館自身的資金獲取能力,從而促進博物館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已成為博物館健康運營的關鍵指標。
3.3 關鍵指標重視博物館數字資源
ISO 21246:2019標準在“藏品”核心功能中給出了“可在互聯(lián)網上檢索到藏品記錄所占的比例”關鍵指標,在“數字化”核心功能中給出了“數字化藏品占所有藏品的百分比”“可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到有一個或多個數字圖像或音頻或視頻的藏品占所有藏品的百分比”和“每個數字化藏品的在線訪問次數”3個關鍵指標,體現(xiàn)了對博物館數字資源的重視。博物館藏品數字資源是博物館利用攝影、掃描、虛擬現(xiàn)實、三維動畫等數字化手段,對藏品進行數據采集、存儲和加工而形成的數字內容體系,其通常表現(xiàn)為電子文本、圖片、三維圖形、音視頻等以數字化格式存在的藏品信息。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博物館通過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實現(xiàn)數字化采集與存儲、智能化展示與交互、信息化管理與運營等,可為觀眾提供更為豐富、深入、個性化的參觀體驗,已經成為當今博物館界的共識。
3.4 關鍵指標關注博物館的潛力與未來發(fā)展
ISO 21246:2019標準在“藏品”核心功能中給出了“每名專業(yè)員工的外借藏品數量”關鍵指標,在“術語和定義”中給出了“專業(yè)員工”的定義:具有大學學歷或具有博物館行業(yè)的專業(yè)培訓課程經歷的博物館雇員,其職責要求其具備專業(yè)教育或經驗。博物館向其他機構借出藏品時通常要求對藏品進行編目、記錄藏品的保存狀況并完成必要的防護和保護工作等,這些活動都需要博物館專業(yè)員工,每名專業(yè)員工的外借藏品數量可作為衡量博物館借出藏品的參與程度。同時,在“科學研究”和“管理”核心功能中分別給出了“每位專業(yè)人員發(fā)表的研究出版物數量”和“員工接受正規(guī)培訓人均時數”“員工投入合作伙伴關系和項目所占的工作時間百分比”3項關鍵指標,評價博物館員工科研、培訓和參與項目的情況,表明其注重對博物館在潛力和發(fā)展方面的考慮,通過這些指標的設置來引導博物館對未來發(fā)展?jié)摿Φ闹匾暋?/p>
4 結語
ISO自2 016年發(fā)布博物館領域首項國際標準ISO 18461: 2 016《國際博物館統(tǒng)計》以來,又于2019年發(fā)布了ISO 21246:2019《博物館關鍵指標》國際標準,博物館領域國際標準化逐漸得到關注和重視。ISO 21246:2019標準確定了博物館收藏、展覽、數字化、觀眾認知度和滿意度、教育活動、研究、管理七大核心功能,根據核心功能給出了32項核心指標,并在附錄中給出了每一項關鍵指標的解釋和計算過程,為博物館質量評估提供了參考。隨著全球經濟、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博物館承載的社會職能和主要特征也在不斷變化,未來博物館的關鍵指標應不斷修訂與完善。我國作為文明古國和博物館大國應積極參與博物館領域國際標準的制修定工作,促進我國博物館與世界接軌,提升我國博物館國際化水平,推進我國博物館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