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蘇頌等人曾研制過一種可讓人進入渾天象內(nèi)部,來觀察星象的儀器——假天儀,它讓人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星宿在天空中的運動。球面對應天空星象的位置被鑿出小孔,人進到球內(nèi),即可看到如天上繁星般的點點光亮。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也制造過一臺假天儀,他稱之為玲瓏儀,堪稱現(xiàn)代天象儀的祖先。
1923年,世界上第一臺現(xiàn)代天象儀在德意志博物館的10米圓頂內(nèi)演示,利用投影技術人造星空。人造星空雖可模擬地球任一地區(qū)的星空,甚至還可以模擬其他星球上看到的星空,可以規(guī)避光污染、氣象不利等因素帶來的天文觀測困難,但終究不是真實的天空。
西班牙“蒙特塞克之眼”天文館彌補了這種遺憾。它利用“滑蓋式”圓頂,讓真假天空瞬間實現(xiàn)自由切換,滿足了觀眾的參觀與學習需求。
“蒙特塞克之眼”天文館位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qū)阿赫爾鎮(zhèn)上的蒙特塞克天文公園。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可以打開圓頂觀察真實天空的天文館,他們的設計底氣來自阿赫爾鎮(zhèn)得天獨厚的觀天條件。這座小鎮(zhèn)人口密度僅約3.8人/平方公里。這里云量很小、降雨少,1570米的較高海拔及干燥的氣候使其可以觀測到更高星等的天體。
此外,過去10年的光污染監(jiān)測表明,該鎮(zhèn)所在的蒙特塞克山脈大部分地區(qū)夜晚都處于非常黑暗的環(huán)境中。該地政府還頒布了多項法規(guī),以保護此處環(huán)境免受光污染影響。2013年,這里被評為世界上進行天文觀測和欣賞星空的11個最佳地點之一。
“蒙特塞克之眼”天文館在直徑12米的天文館圓頂內(nèi)安裝了3D播放系統(tǒng),配有5臺4K投影儀等,可以展示歷史上、當下或未來地球乃至太陽系其他行星上任意地點、任意時刻的迥異星空,且不受天氣影響,甚至還可以讓觀眾通過游戲手柄,模擬人造航天器遨游在逼真的假宇宙中,來一場沉浸式星際旅行。
如果選擇在晚上到訪,天文館在星象演示結束后,會打開圓頂讓大家觀看寬廣而深邃的真實夜空,感受宇宙的壯觀與神秘。觀眾可以躺靠在舒適的影院座椅上,運用科技輔導員剛剛傳授的春季大三角、夏季大三角、秋季大四邊形等辨星技巧來確定星座的位置,還可根據(jù)天象預報,到館觀賞流星雨等天象奇觀。
孟德爾//摘自2023年12月22日《科普時報》,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