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一次環(huán)游全國的機會,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大巴?火車?高鐵?還是飛機?一位十四歲的瑞典小男孩——尼爾斯,居然騎在家里一只大鵝的背上,跟著一群大雁,用幾個月的時間飛越了整個國家……這是一趟多么奇幻的旅行啊!
這場旅行對尼爾斯而言是意料之外的。原本他只是想捉弄那衣柜上的小精靈,卻被變成了一個小人兒。他去家禽那兒求助時,一群大雁從空中掠過,家中的雄鵝莫頓也想和大雁們一起走南闖北,看看世界。為了不讓莫頓飛走,尼爾斯從墻上跳到了它的脖子上,誰知卻被莫頓帶上了高空,開始了周游瑞典的旅途。
被大雁們發(fā)現(xiàn)了的尼爾斯,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然而,平日里人類給大雁們制造了太多的麻煩,每每提起這些,它們都憤憤不平,可憐的尼爾斯自然遭到了排斥。好在善良的雄鵝莫頓沒有放任尼爾斯不管。
這天夜里,尼爾斯從狐貍斯密爾的口中救下了一只灰雁,可他卻被狐貍困在了一棵樹上。最終,還是灰雁頭領(lǐng)——阿卡帶領(lǐng)的隊伍救下了尼爾斯,他們也因此和斯密爾結(jié)下了梁子。
斯密爾想盡方法要置尼爾斯于死地,它想利用烏鴉捉住尼爾斯。這下,尼爾斯和斯密爾徹底成了死對頭。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不久,斯密爾又一次設(shè)計陷害尼爾斯和雁群,但因為有紅尾鴝(qú)和其他小鳥的幫助,危機又一次被化解了……
事情的發(fā)展總是出人意料:尼爾斯和大雁們失散后,他又遇到了斯密爾,只不過這時的斯密爾是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如果你是尼爾斯,你是否會幸災(zāi)樂禍地嘲諷斯密爾?你是否會落井下石?然而,尼爾斯非但什么也沒有說,反而想方設(shè)法地讓斯密爾重獲了自由。這個結(jié)果是不是更加出人意料?
與從前相比,此時的尼爾斯成長了,他不再是那個游手好閑、招惹是非的“混不吝”,也許是雄鵝莫頓的善良感染了他,也許是阿卡的勇敢正義激勵了他……總之,在這趟旅途中,尼爾斯徹底蛻變了。
除了狐貍斯密爾,尼爾斯還結(jié)識了很多伙伴,擁有了很多與眾不同的體驗:
農(nóng)莊的女主人孤零零地死去了,在女主人的母牛的央求下,尼爾斯選擇克服恐懼,去合上了女主人的眼睛,讓她安息,尼爾斯變得勇敢、富有同情心了;一位大學(xué)生弄丟了別人的手稿,正在懊惱,他愿意換上尼爾斯的衣服,代替尼爾斯變成小人兒繼續(xù)這趟風(fēng)餐露宿的旅途,以此贖罪??赡釥査共粌H請渡鴉巴塔基找回了手稿,還選擇了繼續(xù)與莫頓和灰雁們風(fēng)雨同舟,正義感和對朋友的忠誠,讓尼爾斯更像一個小男子漢了……在一個個小故事里,尼爾斯除了不斷成長并不斷擁有了美好的品質(zhì),也對自己的祖國有了更多的了解。當他重返家鄉(xiāng)時,重新變回了那個高高瘦瘦的少年,一個善良、勇敢、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一篇童話小說,因為要介紹瑞典的歷史與地理,所以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方法描寫環(huán)境,如大量形象而生動的比喻,既讓孩子們感到熟悉,又能讓他們不費力氣地記住。文中也有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作者運用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令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值得一讀。
尼爾斯跟著家鵝莫頓以及阿卡帶領(lǐng)的灰雁群飛越瑞典,故事中有許多對瑞典風(fēng)景的描寫。
“他停下來,等著對方回答。但是那個年輕的牧羊人朝他點了點頭?!^續(xù),我聽著呢!’他說道?!⒖耍屑毬犞?,你和我居住的這個厄蘭島原本就是那只蝴蝶。整個島嶼的形狀就像一只蝴蝶。島的北面是圓圓的腦袋和細長軀體的上身,南面可以看出是軀體的下身,先是由細變粗,再由粗變細,最后才是一根尖尖的尾巴?!?/p>
師:這段文字介紹了厄蘭島的地形、地貌,你喜歡這樣的介紹文字嗎?為什么?
生:喜歡。這段文字的描寫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很有意思,一下子就讓人了解了這個島嶼的外形。
師:請同學(xué)們想一想,這樣介紹地理知識、描寫環(huán)境有什么好處?
生:這一段文字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厄蘭島比喻成一只大蝴蝶,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厄蘭島的地形特點,讓人記憶猶新。
“大家盼望的時刻終于到來了。大孩子點燃一把干草,塞到木柴堆下面。篝火馬上熊熊燃燒起來,細枝條燒得通紅,枯枝發(fā)出噼啪的爆裂聲,一團團濃煙徐徐升起,煙霧黑沉沉的頗有咄咄逼人之勢。片刻后,火苗終于從柴堆頂上躥了出來,火光十分明亮,火勢燒得旺盛,火頭可以達幾米高,整個地區(qū)都能看得到。”
這段環(huán)境描寫選自第六章《達拉那省的人們》第一節(jié)《五朔節(jié)之夜》,為何孩子們要在這個節(jié)日的夜晚點上一堆堆篝火呢?篝火旁的大人們又在做些什么?文中像這樣細膩的環(huán)境描寫還有很多,它們往往會引出一個故事,這其實是為了向大家介紹瑞典的民間傳說、風(fēng)土人情等內(nèi)容,這也使得《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成為了一本堪稱“瑞典百科”的書。
“這時候斯密爾似乎明白過來,原來追上來的人沒啥厲害的。它停下來,低頭去尋找大雁的咽喉想要一口咬斷它,不過轉(zhuǎn)念一想,倒不如先逗逗那個小人兒?!疂L開,跑回去朝主人哭哭啼啼吧!現(xiàn)在我可要咬死這只大雁啦!’它冷笑著說道。
男孩兒現(xiàn)在看清楚它追趕的那只‘狗’長著非常尖的鼻子,吼聲野蠻而嘶啞,心頭猛然一驚。
大雁趁機脫身,它吃力地拍動翅膀騰空而起,飛回到了湖面上。
但是斯密爾惡狠狠地朝男孩兒猛撲了過去?!页圆坏侥莻€,就要抓住這個?!鸾械馈!?/p>
家長:讀了這幾段細節(jié)描寫,你對狐貍斯密爾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印象?
孩子:兇殘、壞主意多。
家長:為什么這么說呢?
孩子:他對那個男孩兒一點兒都不友好,甚至要當著他的面咬死他的大雁伙伴,大雁躲過一劫,這狐貍居然又打起小男孩的主意,想吃了他。
家長:狐貍斯密爾確實是心胸狹隘且詭計多端的。作者對它外貌和聲音的描寫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筆,但它已經(jīng)給我們留下了野蠻、兇殘的印象。
孩子:寫得真生動,我現(xiàn)在對這只狐貍沒有絲毫好感,希望男孩兒趕緊逃跑。
作者塞爾瑪·拉格洛夫通過這部作品啟發(fā)孩子們從小就要培養(yǎng)美好的品質(zhì),見賢思齊,向他人學(xué)習(xí),改正自己的缺點。讓我們一起翻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跟著尼爾斯去旅行,和尼爾斯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