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前饋控制理論干預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22年9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12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臨床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前饋控制理論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血氣指標[包括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生活質(zhì)量[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滿意度。結果: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lt;0.01);干預后,兩組pH值、PaO2、PaCO2、SaO2均優(yōu)于干預前(Plt;0.05),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Plt;0.01);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干預后,兩組WHOQOL-BREF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lt;0.01);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前饋控制理論干預可有效改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狀態(tài),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獲得較高的滿意度。
【關鍵詞】
呼吸衰竭;前饋控制理論;心理狀態(tài);血氣分析;住院時間;生活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R473.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7.019"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7-0065-04
呼吸衰竭是以呼吸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通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氣道高反應性,需要長期接受治療[1]。老年患者因免疫功能較差,抵抗力下降,肺功能衰退,且易合并多種基礎疾病,一旦發(fā)生呼吸衰竭,極易誘發(fā)其他器官病變,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老年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較低,對呼吸衰竭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有限,當出現(xiàn)呼吸衰竭相關癥狀時更易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從而對治療效果及預后造成不良影響[2-3]。因此,對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臨床干預至關重要。因呼吸衰竭患者存在多種并發(fā)癥風險,是導致患者不良預后的主要原因,故提前預見患者的風險因素,并制訂針對性應對方案,采取積極的處理措施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常規(guī)臨床干預內(nèi)容較為繁瑣,且缺乏規(guī)范的流程,干預效果有所欠缺,未能滿足老年患者的護理需求,故仍需強化干預策略。前饋控制是事前積極控制,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后果進行評估和預判,采取針對性應對措施的一種理論,現(xiàn)階段該理論已在臨床干預中得到廣泛應用[4]。相關研究表明,基于前饋控制理論的臨床干預能夠有效避免或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從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5]?;诖耍狙芯繃L試將以前饋控制理論為基礎的干預應用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并觀察其干預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22年9月1日~2023年5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者;②首次發(fā)病住院者;③年齡≥60歲者;④入院后意識清晰者;⑤患者或家屬對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合并傳染性疾病者;③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治療者;④視、聽、說功能障礙者;⑤同時參與其他研究性試驗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60~75(67.56±3.80)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18例,高中14例,初中15例,小學13例;原發(fā)性疾?。郝宰枞苑渭膊?0例,重癥哮喘20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60~74(67.04±3.55)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17例,高中13例,初中16例,小學14例;原發(fā)性疾?。郝宰枞苑渭膊?7例,重癥哮喘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臨床干預。包括常規(guī)生命體征監(jiān)測,配合醫(yī)生開展各項治療,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指導,并向患者口頭健康教育疾病相關知識等。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前饋控制理論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組建前饋控制干預團隊:由1名護士長及數(shù)名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組成,并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全體成員均進行前饋控制理論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充分了解前饋控制理論的臨床應用方法,經(jīng)考核合格后參與研究。②擬訂前饋控制預案及風險評估:通過查找既往病例、查閱國內(nèi)外文獻,了解以往老年呼吸衰竭風險事件的類型及發(fā)生率,篩查出影響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進展的高危因素,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結合臨床對老年患者護理工作的主要特點,制訂各種風險應對措施,并確定最終干預方案。③干預過程:a.心理干預。入院后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社會關系,評估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如對于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對其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使其明確自身病情狀況,緩解過度恐懼心理;同時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疏導及鼓勵,加強溝通,使患者積極樂觀面對疾病。b.呼吸道干預。對于存在明顯咳痰癥狀的患者,指導其進行排痰,必要時采用濕化裝置進行氣道濕化,對于無法自主排痰的患者可借助機械輔助排痰。c.吸氧干預。依據(jù)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面罩吸氧方式,對于經(jīng)鼻吸氧患者囑其不得張口呼吸,以免發(fā)生漏氣;對于面罩吸氧患者,指導其正確經(jīng)鼻呼吸方法,降低胃腸脹氣的發(fā)生率;同時保持氧氣裝置管道的暢通,密切監(jiān)控血氣狀況,必要時調(diào)整參數(shù)。d.并發(fā)癥干預。針對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的患者每4 h進行1次口腔沖洗或擦拭,以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從患者一側口角注入,3 s后吸凈口腔內(nèi)液體,然后固定口腔插管,并以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口腔內(nèi)不易沖凈的位置,以預防下呼吸道感染;適當抬高床頭30°~45°,防止胃液反流,每2 h給予翻身、叩背,在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后指導并協(xié)助其行床上肢體按摩和主動運動鍛煉,防止長期臥床導致壓力性損傷或深靜脈血栓形成。e.飲食干預。評估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結合評估結果進行飲食管理,指導患者及家屬飲食中注意優(yōu)質(zhì)蛋白、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的攝取,禁食刺激及產(chǎn)氣類食物。f.教育干預。結合患者的認知情況,向其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詳細講解患者住院期間存在的安全隱患、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積極配合臨床療護的重要性,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提升干預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態(tài):以焦慮自評量表(SAS)[6]和抑郁自評量表(SDS)[7]進行評價,SAS、SDS均含20個項目,各條目均計為1~4分,SAS評分<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53分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②血氣指標:干預前后采用血氣分析儀測量兩組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aO2)指標水平。③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包括肺部感染、呼吸道出血、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心律失常。④生活質(zhì)量:干預前后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8]進行評估,從生理(7個條目)、心理(6個條目)、社會關系(3個條目)和環(huán)境(8個條目)4個維度評價,共24個條目,得分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高。⑤滿意度:以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評價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得分≥80分為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以滿意率和一般滿意率之和計算干預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導入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見表2。
2.3" 兩組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比較" 見表4。
2.5" 兩組滿意度比較" 見表5。
3" 討論
呼吸衰竭以肺換氣或肺通氣功能嚴重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伴隨一系列生理及代謝功能紊亂的綜合征[9]。老年患者因本身體質(zhì)較弱,面對疾病時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均較差,易產(chǎn)生諸多心理問題及相關并發(fā)癥,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進程及預后。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對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預見老年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采取針對性應對措施是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前饋控制理論是事前預見風險因素的管理理論,目前基于該理論的干預在臨床中展現(xiàn)出獨特優(yōu)勢。夏濤等[10]將基于前饋控制理念的風險預警應用于手術患者,可在較大程度上提升護理質(zhì)量,確保手術安全。在王慧等[11]研究中發(fā)現(xiàn),前饋控制可降低全身麻醉患者的躁動發(fā)生率及躁動引起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lt;0.01),提示基于前饋控制理論的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心理健康。與胡雨等[12]研究相似??赡苁且驗樵谌朐汉髮颊叩募彝?、社會關系等進行全面了解,通過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采取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從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pH值、PaO2、PaCO2、SaO2是反映機體缺氧程度及呼吸酸堿平衡程度的重要指標[13]。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上述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lt;0.01),提示前饋控制理論干預可改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分析原因:通過對患者病情的密切監(jiān)護,有利于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及轉(zhuǎn)歸情況,通過對患者呼吸道及吸氧方面的細致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氣情況,減輕患者的缺氧及酸堿失衡狀況。本研究中,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提示前饋控制理論干預有助于減少患者的并發(fā)癥,促進患者疾病康復??赡苁且驗榛谇梆伩刂评碚摰母深A通過對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既往風險因素及護理工作特點的分析總結,進一步制訂針對性的防范處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WHOQOL-BREF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說明經(jīng)前饋控制理論干預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升,可能是因為該干預方案對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及不良事件的控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預后,從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中,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lt;0.05),說明對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應用前饋控制理論干預可獲得較高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前饋控制理論干預對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預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血氣指標,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康復,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1]" 蘇科文,萬群芳,曹曉琳,等.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衰弱情況及與預后關系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23,28(5):745-749.
[2]白映雪,王瑩.強化心理護理對重癥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小板指標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3):860-861.
[3]李志華,崔瓊,李琴.治療性溝通及自我效能干預對呼吸衰竭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依從性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20,44(10):1646-1647.
[4]楊學青,柳彥君,王莉莉,等.前饋控制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0,24(3):81-83.
[5]王書環(huán),王珍,時紫瑋,等.前饋控制策略聯(lián)合藥浴干預對新生兒黃疸退黃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5):1-4.
[6]張嬌,閆城,黃芳.Zung氏焦慮抑郁量表測評心血管內(nèi)科住院患者的適用性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7,24(8):909-912.
[7]王汝展,劉蘭芬,崔開艷,等.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作為內(nèi)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礙篩查工具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8):923-925.
[8]Noerholm V,Groenvold M,Watt T,et al.Quality of life in the Danish general population-normative data and validity of WHOQOL-BREF using rasch and item response theory model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4,13(2):531-540.
[9]吳曉倩,孫茜,宋素萍.人性化護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1,24(S1):210-212.
[10]夏濤,湯軍,張純,等.基于前饋控制理念的風險預警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21,36(11):1528-1531.
[11]王慧,楊文曲,韓沖芳,等.前饋控制在麻醉恢復室全身麻醉病人躁動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9,33(11):1995-1997.
[12]胡雨,張曉婕,劉蕊,等.前饋控制護理模式對半月板損傷關節(jié)鏡手術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23,38(4):571-574.
[13]廖珍慧,劉霞,魏亮.優(yōu)質(zhì)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的應用研究[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8,33(2):283-286.
本文編輯:董永陽" 2023-10-20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