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1889年—1959年),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樞,別名非,又號閑人、聞人、老非。他是近現(xiàn)代中國畫史上致力于工筆花鳥畫研究與創(chuàng)作并有著重要成就的畫家。他的工筆花鳥,線條挺秀精致有力,色彩強烈不失沉穩(wěn),典雅清麗又不流于嬌媚,生動傳神又富于裝飾趣味。
1889年4月,于非闇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里出生。于家祖上三代都是清朝舉人,以教書為生,于非闇從小耳濡目染,接受了來自祖父和父親的文化熏陶,對詩文和書畫篆刻非常感興趣。
22歲時,于非闇開始師從民間畫師王潤暄先生,學習畫花鳥草蟲。這位啟蒙老師擅長工筆花卉草蟲,尤以畫蟈蟈聞名于世,對于非闇終生的藝術樣式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后,于非闇曾廣泛地涉獵過山水畫、花鳥畫、工筆畫、簡筆畫,但以半工半簡、勾花點葉的花卉居多。
為了掌握物象特點,于非闇養(yǎng)了不少花和鳥。他非常喜歡鴿子,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與鴿子為伴。在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中,鴿子是一個常見的主題。他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描繪,將鴿子的形態(tài)、羽毛、動作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例如,在《直上青霄》中,他畫了兩只展翅飛翔的鴿子,白羽黑頸,飛翔在白云之上,寓意著向往自由和天空。在《金盆浴鴿圖》中,他描繪了兩只鴿子圍著水盆戲水的場景,呈現(xiàn)了鴿子安逸、放松的生活狀態(tài)。
于非闇的鴿子不僅是一個具體的描繪對象,更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通過描繪鴿子,于非闇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現(xiàn)了他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與敬畏。
自1935年開始,于非闇把藝術的重心轉向了工筆畫。此時的于非闇40多歲了,起步雖晚,成就卻大,他所繪的工筆畫雕青嵌綠、富麗絢彩,明艷卻不失雅致,白描的蘭、竹、水仙更是清逸絕倫。到了20世紀40年代,于非闇的名聲已經與著名畫家張大千比肩了。
張大千與于非闇是莫逆之交,他很欣賞于非闇的學識、性格和繪畫風格,建議于非闇放棄以前的小寫意繪畫風格,專攻雙勾工筆花鳥畫,并配上瘦金書題款。于非闇聽從了張大千的意見,開始專心研究工筆花鳥畫,他從清代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入手,后來又學習宋元兩代的花鳥畫?!爸毓乓狻背闪擞诜情溊L畫作品的一大特點,他創(chuàng)新兩宋雙勾法,逐步形成了“于派”工筆花鳥畫的樣式和語言,打破陳規(guī)的構圖,一舉成名。
在于非闇的牡丹畫作中,盛開的牡丹嬌柔嫵媚,層層暈染的花瓣豐滿滋潤,色彩柔婉鮮麗,花葉與枝干穿插有序,主次分明,立體效果極佳,給人端莊秀麗之感。
于非闇的畫作里高古的氣韻、精到的筆法與色彩的艷麗并不沖突,不會因“艷”而顯出“俗”。艷美之色與高古之意,是于非闇作品的一種格調,也是識別他的作品的根本特征。
除了工筆畫,于非闇的瘦金字體在近代首屈一指,這源于他小時候學書法打下的好底子。他從晉唐的楷帖開始臨摹,也臨摹上溯秦漢的篆隸,后來專攻瘦金字體。瘦金字體結構嚴謹、布局疏朗,于非闇在書寫時注重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和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這使得他的書法作品在結構上既嚴謹有序,又不失生動活潑。
自從聽取了張大千的意見后,于非闇的作品多是畫與瘦金字體題款相配。于非闇在繪畫和書法之間找到了完美的結合點,他的書法與畫作相互映襯、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世界。這種書畫結合的藝術風格,讓于非闇的瘦金字體更具魅力和獨特性。
于非闇天賦優(yōu)越,但他仍然勤勉有加,每天都要畫畫、練書法,直至晚年都堅持不懈。作畫時他專心致志,不會因為周圍環(huán)境的不堪而讓自己的繪畫有所懈怠。天賦加勤奮,讓于非闇的作品更加出色。
于非闇的藝術成就和貢獻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他被視為近現(xiàn)代工筆花鳥畫的奠基人之一,對中國現(xiàn)代繪畫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作品深受同行和觀者的喜愛,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并獲獎,為中國藝術贏得了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