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同世界交往史上,“下南洋”是頗為豐富生動的一個段落。2000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拉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友好交往的序幕?!爸鄄袄^路,商使交屬”,綻放出亞洲文化兼收并蓄、萬物并育的獨特氣質(zhì)??缭綒v史長河,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碩果盈枝。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2024年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人民網(wǎng)“文化絲路”攝制組前往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兩國,聆聽相知相親、互融互通的動人故事,見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交流新圖景徐徐展卷。
“弦歌不輟”多元?化培育絲路英才
“我會打籃球?!薄澳銜斡締??”雅加達一所職業(yè)中學的教室里,印尼中文教師舒?zhèn)パ耪龓ьI學生們朗讀新學的詞匯。該校校長里法特一語道出中文課受歡迎的原因:“雅加達有很多中資企業(yè),我們重視中文課,因為這能讓學生們畢業(yè)后更有就業(yè)優(yōu)勢?!?/p>
近年來,東南亞學中文、說中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職業(y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亦不斷深化,成果斐然。
目前,中國已與東盟職業(yè)院校開展了至少70個學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和2個教師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組成了19個職業(yè)教育聯(lián)盟,還建立了形式多樣的交流合作平臺,為各國職業(yè)教育從業(yè)者提供了分享經(jīng)驗、切磋技能的機會,為中國﹣東盟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注入動力。
教育關乎未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教育合作逐漸深入,展現(xiàn)出民心相通、文明互鑒的新氣象。
2 0 1 6年2月,中國高校設立的第一所海外分校——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正式迎來首批新生。多年來,該校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素質(zhì)復合型人才,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zhì)量發(fā)展。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副校長張穎表示,學校不僅注重學生的個人成績,還致力于讓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了解不同的文化,“我們鼓勵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去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尤其是不同的節(jié)慶活動,增進了解與認知,做到互鑒與互賞”。
“雙向奔赴”?旅相?盡顯開放活?
“距離已不是問題,這條線把我們連在一起……”雅加達開往萬隆的列車里,印尼音樂人邱烈豐再次唱起自己為雅萬高鐵而作的《向前行把夢實現(xiàn)》。
這首中印尼雙語歌曲唱出了印尼民眾的心聲。雅萬高鐵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開通運營9個月已累計發(fā)送旅客超400萬人次,為印尼的發(fā)展注入了加速度。
行走在雅加達街頭,也許還會聽到更為熟悉的旋律——《一路生花》《后來遇見他》《都怪我》等中國流行歌曲在東南亞走紅;由《一路生花》改編的印尼語歌曲“Mimpi”,在當?shù)匾魳菲脚_的播放量已經(jīng)超過5000萬次。
文藝往往可以超越國別、種族、語言,成為建立人文連接的最佳方式。來自中國的文藝作品受到東南亞人民的喜愛,為“文化絲路”帶來全新注解。
現(xiàn)任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的拿督吳恒燦,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促進中馬兩國文化交流。圍繞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他組織馬來語版本的翻譯和出版,推動戲劇改編及巡演,讓中國古典文學瑰寶融入馬來社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并逐漸被馬來社會接受,越來越多馬來民眾想要了解中國?!眳呛銧N表示,“未來,我們希望能引進更多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將一個真實、鮮活的現(xiàn)代中國展現(xiàn)給馬來西亞讀者?!?/p>
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擁有燦爛多元的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推進,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間的文旅聯(lián)系更加緊密,“詩和遠方”成為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的窗口。
在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杰鑫看來,中國和馬來西亞之間的文旅交流大有可為,“旅游是促進人文交流的重要載體,是兩國人民加深理解和友誼的有效方式,讓中國和馬來西亞人民的心貼得更近”。
“天涯?鄰”華僑華?延續(xù)?明記憶
鋪紙、蘸墨、揮毫,印尼書畫學院的一堂書法課上,學員們認真對待一筆一畫。墻上,“上善若水”“字如其人”“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等一幅幅書法習作一字排開,或遒勁有力,或飄逸靈動,述說著中華文化跨越山海仍賡續(xù)傳承的故事。
印尼華裔書法家阮淵椿注意到,近年來,喜歡中國書法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是華人群體愿意研習書法,越來越多其他族裔的民眾也開始對中國書法感興趣,并從中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p>
時光荏苒,文脈相繼。
中華文明自古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具有兼收并蓄、包羅萬象的寬廣胸懷。正是由于這樣的特質(zhì),中華文化在一代代華僑華人堅持下不僅薪傳不息,更不斷吸收當?shù)匚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為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繪就美美與共的文明畫卷作出獨特貢獻。
或喜或怒,或醉或醒,獅舞百態(tài),形神兼?zhèn)?。中國傳來的舞獅技藝到了馬來西亞后,從平地“跳”上了高樁——高樁舞獅不僅展現(xiàn)了獅子的敏捷與活力,也提升了舞獅的觀賞性和挑戰(zhàn)性。其中,萬勝行龍獅藝術制作坊創(chuàng)始人蕭斐弘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工藝,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獅頭。他帶領的獅隊屢屢在國際舞獅比賽中獲獎,推動了舞獅運動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發(fā)展。
磅礴有力,響徹云霄。由馬來西亞華人創(chuàng)作的二十四節(jié)令鼓,融合了中華文化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書法藝術和廣東獅鼓表演,發(fā)展至今,日益得到馬來西亞多元族群的認可,吸引了當?shù)卦S多青少年報名參訓?!昂⒆觽冏畛蹩赡苁潜还穆曀?,漸漸地,他們能從打鼓的過程中學會團隊精神和相互合作。”馬來西亞大眾鼓藝學院創(chuàng)辦人李政威說。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曾經(jīng),高張于蒼茫南海上的點點云帆,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交流交往的歷史見證。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jīng)走入第二個十年,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必將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繁榮并肩同行。
圖文來源: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