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水果加餐中,小朋友們圍繞草莓種子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草莓上的小點點是種子還是果肉呢?草莓種子應該怎么種?……正值學?!皣H博物館日”宣傳活動,中(一)班的小朋友們提出要利用班里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種子開辦“種子博物館”。于是,我們開始對各種各樣的種子進行探究,包括在戶外收集各種果實和種子、邀請家長進課堂分享種子的結構與生長、觀察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等。
共商:博物館的分區(qū)與分工。怎樣建一個種子博物館呢?小朋友們通過分享逛博物館的經歷,總結出博物館是有分區(qū)的,于是他們也對種子博物館進行了分區(qū),包括展示種子藝術品的觀賞區(qū)、挖掘種子寶藏的游戲區(qū)、觀察種子不同形態(tài)和生長過程的科普區(qū)、種子相關繪本的閱讀區(qū)等。之后,通過協(xié)商、舉手表決等方式,他們對項目進行了分工、分組,并積極投入小組的活動中,完成各自的任務。
共創(chuàng):博物館門票、錢幣、展品和文創(chuàng)產品。在日常逛博物館的過程中,小朋ZFr4vzy+x7JEQ5+ngw9LbqfShH4NdnpSK2HHKJEXejU=友們有檢票、逛展和購買文創(chuàng)產品的經驗,我們將這些元素也融入了種子博物館中——小朋友們用線條、文字設計了門票,還用圖畫、數字設計了“貨幣”。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種子博物館需要一些展品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我們由此聯(lián)想到種子的不同妙用:裝飾、食用、藥用、做成標本,以及科普。于是,我們一邊籌備種子博物館,一邊利用美工區(qū)現(xiàn)有的材料,制作了各種各樣的種子衍生產品,如種子粘貼畫、種子復活節(jié)彩蛋、種子花草紙、種子滴膠標本等。
共建:博物館的布置。開展前,經過討論、協(xié)商和投票,我們最終決定將所有人分成六個組:負責做文創(chuàng)產品的制作組,負責門票、貨幣和宣傳海報的設計組,去各班進行活動宣講的宣傳組,檢票和維持場館秩序的安保組,介紹展品的講解組和售賣文創(chuàng)產品的售賣組。小朋友們通過自愿報名或競選的方式進入各組,在開辦展覽的過程中各司其職。種子博物館的特展持續(xù)了三天,所有小朋友都積極參與。
共享:博物館奇妙夜。展覽過程中,有一些其他班的孩子自愿報名擔任海報設計者、博物館宣傳員、檢票員、安全維護員、畫展講解員、銷售人員等。他們通過努力工作,可以掙得購買種子標本的種子幣。其他小朋友逛博物館時,可以通過觀察、摸索、實驗等方式,了解種子的生長過程、特點和分類等知識,還能在博物館中“看”起來、“聽”起來、“舞”起來、“玩”起來、“買”起來。最終,種子博物館獲得了老師和小朋友們的一致好評。
在種子博物館籌備和運營的過程中,小朋友們解決問題、承擔責任、分工合作、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綜合提升,生發(fā)出了自主成長的力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十一學校附設幼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