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黨和國家授予我如此崇高的榮譽。那次行程令我終生難忘!”1999年9月,上海水產大學(今上海海洋大學)新疆班班主任、食品學院講師張淑平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并作為上海代表團成員赴北京出席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觀禮。
“再次喚起美好記憶!”張淑平翻看著老照片,20多年前表彰大會的一幕幕動人場景,又浮現(xiàn)在眼前。“出發(fā)前,上海市委市政府為代表團舉行了歡送儀式,市領導親自把我們送上飛機。受到如此重視,我們都十分感動?!碑斈?,張淑平是上海代表團7位赴京代表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的基層一線工作者。
1999年9月29日,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氣氛莊重熱烈。張淑平現(xiàn)場聆聽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10月1日上午,張淑平出席了國慶觀禮活動?!拔易谖饔^禮臺,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振臂歡呼。”再次回想觀禮現(xiàn)場,張淑平仍舊熱血沸騰、倍感振奮。閱兵儀式中的每一個方陣都讓她印象深刻,當飛機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時,張淑平禁不住流下熱淚,深深感慨國之偉大、國之強盛、國之繁榮,感到無比驕傲。
在京期間,張淑平還作為全國少數(shù)民族參觀團成員參加了國慶招待晚宴、觀看文藝演出等活動。此行,讓她大開眼界、收獲頗豐。心懷感恩,回到上海后,張淑平立刻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分享給學生們……
談起學生們,張淑平滔滔不絕,這也是她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結緣的開始。
1997年9月開學,上海水產大學迎來了一群來自新疆各地的各民族學生27人,他們組成了新疆班,張淑平擔任班主任。為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城市和校園生活,她在學習、生活上給予了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愛。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她多方奔走,爭取到希望工程、企業(yè)公益等資助。在學校和張淑平等老師的關心幫助下,一個學期下來,班里就有23位同學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學生們離家這么遠,要讓他們感受到家人般的關心?!睋伟嘀魅?年間,張淑平做了大量工作,贏得新疆班全體學生愛戴。如今,當年的27名同學已離開上海在全國各地工作,為邊疆民族地區(qū)現(xiàn)代化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貢獻著力量。
“獲獎不是終點,而是起點?!?5年來,由一名講師成長為上海理工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淑平格外珍惜榮譽,立足本職工作,積極為學校搭建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體系,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長三角聯(lián)合攻關、國際合作項目等,在海藻生物制造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國內海藻及應用領域的領軍人才。
此外,張淑平還充分利用科研專業(yè)優(yōu)勢,積極服務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她主持實施的“海藻肥與納米技術在新疆葡萄綠色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成為科技部首屆科技支疆項目;她帶領團隊攻關“鹽堿地綠色治理種植在上??萍贾гκ驳貐^(qū)的示范推廣”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科技惠民優(yōu)秀成果……
作為十四屆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民盟上海市委委員,張淑平積極做好參政議政、組織建設工作。她表示,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繼續(xù)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依托民主黨派平臺,積極服務民族地區(qū),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責編/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