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強調“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滿級人類”賽場上,2024年巴黎奧運會憑借“松弛感”滿滿的開幕式和選手們,水靈靈地拉開了“松弛感元年”的序幕。所謂生活化“松弛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汲取精神力量?!八沙诟小笨赡軄碜砸粋€具體的空間、一件具體的事、一瞬間的感覺。你有沒有在哪個時刻、哪個角落曾邂逅生活化“松弛感”?或者你有沒有在朋友身上感受到“松弛感”?
@ 何小兔: 立秋后的某天晚上,我去天橋藝術中心看音樂劇《搖滾學校》,路過一家叫“菘菘”的音樂餐館,就順便進去吃了個飯。餐廳老板絕對是孫燕姿的鐵粉,店名的巧思不必多說,音響里循環(huán)播放她的一張又一張專輯,旁邊的階梯還擺放著孫燕姿早年登過的雜志。那頓飯的滋味我早就忘了,但在當時大腦放空、幸福感爆棚的時刻我卻一直記得,窗外行人戴著耳機匆匆走過,我在里面吃著東西聽著歌,一天的疲憊突然就消失了,在這片刻的“松弛感”中,我也漸漸喜歡上了北京這座城市。
@ z . : 有一天傍晚,我突然想去河邊看落日,于是騎上單車狂奔。然而,等到了視野開闊的地方,太陽已經(jīng)落下了。那時,城市的燈光亮起,我坐在河邊靜靜地吹著晚風,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松弛”。
@梓森:我最大的“松弛感”常常來自旅行,陌生環(huán)境讓我能夠無所顧忌地展示自我。今年,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來到了南京——我心中的“白月光”城市。讓我驚喜的是,厚重的歷史積淀并沒有讓這座城市顯現(xiàn)高傲,相反,它是如此的隨和包容。遮天的梧桐樹、晃晃悠悠的小電車、此起彼伏的蟬鳴,我漫步在梧桐大道上,那一刻的放松消散了旅行中所有的疲憊。
@李小暖吖:去年,我回到老家陪父母去地里收玉米,一轉身看到孩子蹺著二郎腿躺了下來,悠哉悠哉地看著天空。那段時間我的工作壓力很大,但是那一刻讓我瞬間想起了被自己遺忘的童年。原來背靠著草地,就能凝望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天空,累的時候要學會放空自己。
@阿白:有天上午,我抱著枕頭來到小廣場。原本只打算把枕頭放在那里曬一曬,然而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讓我不舍得離開。于是,我決定在這里和枕頭一起曬太陽。我坐在椅子上,微瞇著眼,緩慢地呼吸,腦中繁亂的思緒停止了。不遠處,一群頭發(fā)花白、精神抖擻的老太太圍在一起閑聊,孩子們跑著叫鬧,路上行人來來去去……明明四周是喧囂的,但我卻有種安靜之感,好像身處其中,又覺得人在局外。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