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逐鹿中原,來自司馬遷老師的《史記·淮陰侯列傳》,里面有一句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意思是秦國丟了一只鹿,天下的人都想得到它,后來就演化成了逐鹿中原,誰要是控制了中原,大致是現(xiàn)在的河南,誰就有了一統(tǒng)天下的實力。
殷墟就在中原的西北角。殷就是地名,在河南安陽,商朝中后期的首都,墟就是廢墟。殷墟就是商朝的首都的廢墟。
上中學的時候,我很愛看一部電視劇,叫《封神榜》,原著書叫《封神演義》。里面有個商紂王,他文武全才,可惜不務正業(yè),寵幸一個叫蘇妲己的狐貍精,還把酒倒?jié)M一水池子,把肉掛起來搞派對胡吃海塞,創(chuàng)造了“酒池肉林”這個成語。有個大臣叫比干,給他提意見,紂王煩了,就讓人挖了比干的心,說聽別人講忠臣都有七巧玲瓏心,今天要看一看。他還發(fā)明了炮烙之刑,讓犯罪的人光著腳丫從燒紅的銅柱上走過去,那不全燙死了嘛。所以紂王成了中國歷史上殘暴君主的象征,蘇妲己成了紅顏禍水的符號,比干也成了忠臣的鼻祖。后來周文王請姜子牙當了宰相,他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西周。像哪吒、楊戩、雷震子、申公豹,都是《封神榜》里的重要角色。
不過呢,真實歷史里的商紂王哪里會壞得冒煙兒,有一句話你們要記住: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事實真相只有親歷者才知道。那些亡國之君往往都留下了很多罵名,比如秦二世、隋煬帝、商紂王等等。隨著后人的不斷添加,紂王被列出了70條罪狀,但是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了一下,戰(zhàn)國給紂王添了20項,西漢加了21項,東晉加了13項。這下紂王是永世翻不了身嘍。
武王伐紂成功以后,建立了西周,定都鎬京,在現(xiàn)在的西安,后來遷都到洛陽,把商的首都殷地的王公貴族給遷走,這殷就荒了下來,這一荒就是3000年,被世人給遺忘了,慢慢成了廢墟,地上形成了村莊,一個都城深埋在了地下。
我家離安陽很近,我不少小學同學來自安陽,其中有幾個是高樓莊小學的,那個小學啊,竟然就在殷墟的地面上。前兩個月同學見面,他們講啊,小學的時候他們上學放學,在路邊的田間地頭經(jīng)常撿到烏龜殼,上面還刻著看不懂字,就裝口袋里拿回家,放在小箱子里,結(jié)果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說那東西不吉利,端起箱子給扔了。
我聽到這里一拍大腿,哎呀,可惜啊可惜,扔掉的那都是珍貴文物啊。
為什么這么講呢?那就是殷墟的甲骨文,中國歷史上目前為止最早的文字。
話說晚清時候,100多年前,北京不少藥鋪有了一味中藥,叫做龍骨,售價還挺貴。有一個讀書人得了病,讓人去抓藥,看到了這些龍骨嚇一跳,趕緊研究研究,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就是歷史上商朝刻在龜甲和牛骨上的文字,用來占卜吉兇的。于是金石學家們開始收藏來自殷墟的龍骨,這時候幾位考古學家和大學者出手了,他們正式確定了這些就是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好嘛,這些甲骨文價格瘋漲,被倒買倒賣起來。到了1928年,中國的學術(shù)界首次正式對殷墟進行科學發(fā)掘,大學者董作賓揮動了第一下鋤頭。中國的第一代考古學家李濟、梁思永,都是從發(fā)掘殷墟開始的,梁思永就是在五臺山發(fā)現(xiàn)佛光寺的梁思成的弟弟。
所以殷墟也成了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出發(fā)點,從這里一共發(fā)掘出了16萬片甲骨,整理出單字4300多個,已經(jīng)破譯出1600多個,從此中華文明的密碼被逐漸解開了。
1936年,考古學家發(fā)掘出了大型甲骨坑,1.6萬片帶字的甲骨,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檔案庫。1939年,安陽的村民從地下掘出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鼎,1976年,發(fā)掘出了保存完好的婦好墓,她是商代國君的夫人,中國古代的女戰(zhàn)神。2000年,考古界評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殷墟以最高得票數(shù)名列第一。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中國所有的歷史,目前有文字可記載的,最早就是在殷墟,在它之前的以猜測和傳說為主,你說殷墟重要不重要。而且啊,從甲骨文的記載來看,人家商紂王也不是只會花天酒地,也是個挺有能力的君王,東征西討,只可惜精力過剩,實在太愛折騰,得罪了不少人,還把主力部隊都派出去打仗,結(jié)果都城空虛,被姜子牙一鍋端了。紂王一怒之下,點著了鹿臺,自己跳火里自殺了。
故事講了這么多,殷墟里面埋著什么文物寶藏呢?
首先是15萬片價值不可估量的甲骨文,里面記載的資料把中國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還產(chǎn)生了一門學科——甲骨學。甲骨文是漢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不僅證明古老的漢字是獨立起源的,還提供了中國古代獨立的文字造字法則,對3000年以來的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殷墟都城遺址也被發(fā)掘出來了,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甲骨窖穴等構(gòu)成,代表了中國早期文化、工藝和科學的黃金時代,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最繁榮的時期。殷墟出土的大量工藝精美的陪葬品證明了商代手工業(yè)的先進水平,現(xiàn)在它們是中國的國寶之一。殷墟出土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藝術(shù)品等,禮器有鼎、斛、簋、觚、爵等,樂器有鐃、鈴、鉦等,兵器有戈、矛、鉞、刀、鏃等,工具有錛、鑿、斧、鋸、鏟等,生活用具有銅鏡、杖首、漏、勺、箸、器座、角形器等,裝飾藝術(shù)品有人面具、人頭面具、銅牛、銅虎、銅鈴等。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fā)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選自《千里走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