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參觀天津博物館舉辦的商周文物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刻在龜背或獸骨上的文字,是古人用刻刀一筆一畫完成的。這些字和我們現(xiàn)在的字體不一樣,它們更像是畫出來的。
比如,“ ”字好像一頭直立行走的大象,它有著半圓形的耳朵、長長的鼻子、大大的肚子、尖尖的牙,通過這些特點(diǎn),我早就猜到它是一個“象”字了。
還有一個字—— ,長得很像一只小貓,頭上豎著兩只尖尖的耳朵,還有四條腿,我原以為它是“貓”字,看介紹我才知道,它是“鼎”字?!岸Α焙孟裨谡f:“你認(rèn)錯了吧,我可不是‘貓’字哦?!?/p>
我對“田”字的印象也很深刻。在商朝早期,它還是由九個小方塊組成,好像一面井字旗,后來才變成了四個小方塊,和我們現(xiàn)在的“田”字很像。“田”字有一個特點(diǎn),不像其他的文字那樣總是變來變?nèi)ィ挥性谏坛缙谑蔷艂€方塊,后面幾乎沒怎么變,始終由四個方塊組成。
文字的發(fā)展真是太有趣了,我以后要多多研究甲骨文。
指導(dǎo)老師/劉瑜 發(fā)稿/沙群
媽媽小記錄:羋非從小就喜歡歷史。參觀過程中,我引導(dǎo)她仔細(xì)觀察和思考文物的特點(diǎn)及其背后的歷史文化?;丶液螅嬖V我,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奇形怪狀的甲骨文。于是,她回憶起自己覺得最有趣的幾個字,寫下了這篇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