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坊巷,你是否會想到“不見吳時人,空生唐年草”的世事無常?是否會想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人生多變?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用筆墨記錄了坊巷間的故事,而我今天要帶大家游覽三坊七巷,看看家鄉(xiāng)的坊巷。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目前保留下來的都是非常完整的唐宋時期的坊巷格局:以南后街為中軸,兩邊平行排列十條坊巷,這種格局已有1100多年歷史,有“里坊制度活化石”之稱。街區(qū)內(nèi)保留了大批明清時期建筑和眾多名人故居,因此也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和“近代名人聚居地”。
步入南后街,仿佛來到了明清時期鼎盛的商業(yè)文化街區(qū)。它是一條長600米的街道,呈南北走向。歷史上,這里民居稠密,商鋪繁榮,有字畫裱褙店,還有始于明末清初、歷史悠久的“舊書攤”,專賣古舊書籍,人稱“古舊書店一條街”;南后街北段西側(cè)的大小水流灣內(nèi),還有聞名遐邇的家具集市;有桶石店,專賣福州新娘嫁妝必備的漆馬桶、高腳盆、鏡箱等;還有鞋市,南后街安民巷口的鞋市始于清末,其特點是多制售女鞋,全盛時達20多家;南后街也是中醫(yī)學家活動點,這里曾設(shè)立福建中醫(yī)講習所、中醫(yī)師公會、中醫(yī)學會、市醫(yī)學圖書館等。此外,街上還有各種福州風味小吃。
南后街的西邊自北向南分別有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東邊自北向南分別有楊橋巷、郎官巷、塔巷等七條巷。坊中很多小巷道彼此相通,形成了一個坊中有巷,巷巷相通的棋盤狀格局。
位于三坊中最南邊的坊名叫光祿坊。因坊內(nèi)有“三藏”之一的“閩山”,這里舊名為閩山坊,北宋熙寧以后改為光祿坊,一直沿用至今。
除此之外,三坊七巷最精華的地方就是這里名人輩出,是一片風水寶地,歷史上從這里走出來的名人多達400多位,僅近現(xiàn)代就有150多位,比如林則徐、嚴復(fù)、林覺民等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一片三坊七巷,半部近代史”的美譽即由此而來。
老街古巷,粉墻黛瓦,小巷的記憶在流逝的歲月里發(fā)酵,讓一種懷念越來越清晰。小巷的記憶開始走進懷古的歷史,逐漸被林立的高樓抹去。小巷的記憶是一個不老的話題,就像一首歌,唱響著城市的往昔。
指導(dǎo)老師 林 慧
名師點評
本文開門見山,通過詩句加問句的形式,既吸引了讀者,又點出文章主題。小作者按照游覽順序,詳細介紹了三坊七巷的地理位置、歷史人文及景色,最后抒發(fā)情感,表達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