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的建筑,立體的故事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凝結(jié)歷史記憶,銘記輝煌歷程。想了解一座城市,就去逛它的博物館。在博物館中“順流而下”,從古到今,在一件件器物中遙想當年的盛景,感受歷史并未褪去的溫度。
曲阜曾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國都,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故鄉(xiāng)。千年的歷史浸染中,這座城市早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孔子烙印,孔子也成為它的象征與代名詞。
作為建筑和規(guī)劃大師,吳良鏞先生一直堅信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學是致用之學,科學和藝術在建筑上應是統(tǒng)一的,建筑既需要科學的拓展,也需要藝術的創(chuàng)造。40多年前,他針對曲阜的城市特點和歷史底蘊,提出了“十字花瓣”城市模式的設想。40多年后,一座基于儒家美學思想,建筑與人、自然和諧共處的孔子博物館作為“新三孔”之一,在曲阜新城的“十字花瓣”中央建成,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老三孔”(孔廟、孔林、孔府)遙相呼應。
孔子博物館歷時5年建成,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從這里開始,人們將走進2500多年前那個動蕩的社會,了解這位對中國影響至深至遠的傳奇人物的一生。
作為孔子博物館建筑規(guī)劃的主持人,吳良鏞先生的建筑設計作品展現(xiàn)出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想象力,表達出用建筑營造歷史語境的深厚功力,以及在天地之間用建筑與古圣賢對話的文化魄力,是中國當代建筑中的大雅之聲。
吳良鏞擔綱的建筑設計恢宏大氣而簡潔,具有中國文化的特點。優(yōu)秀的建筑設計和高大的空間,為展陳設計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先決條件。擔任孔子博物館整體展陳設計的,是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張烈副教授。在策劃和設計過程中, 張烈始終希望孔子博物館是與眾不同的,不同于目前常見的博物館的形態(tài),為博物館和展示行業(yè)帶來更多的討論與思考。他希望孔子博物館是吸引人的,不論年齡層次、知識背景,都能夠從中有所收獲,都能夠看到他們所喜聞樂見的一些知識和事物,他還希望孔子博物館最終能夠呈現(xiàn)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我們希望呈現(xiàn)孔子這位文化巨人智慧的高度和深度,努力賦予其應有的一種感受和面貌”。
和大部分博物館不同的是,在張烈和團隊的整體展陳設計之初,孔子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要展示出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以及對當代人的啟示,相對來說表達了一個偏抽象的觀念。經(jīng)過反復論證,“景仰、對話、洗禮”的六字展陳設計理念被確定下來。這為設計和實施增加了難度,但也增添了意義。為傳達這種精神的力量,設計團隊特別注重以故事來講精神,以借物詠志的故事體驗和隱喻的手法,讓觀眾從景仰、對話到洗禮。
在實踐的過程中,張烈和團隊不斷提升自己、完善想法,將學術上的思考和最終的實踐結(jié)合到一起,去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澳軌蛞圆煌囊暯侵匦驴创O計問題,我們的思路和視野可能會更加開闊。從設計的角度來講,色彩、材質(zhì)、空間造型和氛圍營造等呈現(xiàn)協(xié)調(diào)的美的方式,對于一個博物館來說是不夠的。博物館的重點還是要講故事,所以我們與建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有了更多的溝通和互動。此后,我們思考如何用觀眾喜愛的形式和話語,把一些專業(yè)術語、考古發(fā)現(xiàn)等轉(zhuǎn)化為更易于理解的敘事體系。同時,我們努力提升傳播效率,形成更容易為觀眾所接受的展示設計?!?/p>
“我覺得一個好的博物館,應該是親切的、溫暖的、有故事的,同時也應該是引人入勝的。就像戲劇舞臺一樣,它能夠吸引觀眾來投入展覽空間,投入我們的故事所營造的氛圍中去?!睆埩液退膱F隊希望為觀眾呈現(xiàn)立體的孔子和精彩的儒家文化故事。
科技賦能文化
孔子博物館的建成運行,讓很多“藏在”檔案館中的文物得以重見天日,讓塵封于庫房已久的70萬件孔府珍品變得可觀、可感、可體驗,讓學術研究更接地氣,讓豐厚的文化資源活起來,通過聲、光、電技術的應用,立體化、動態(tài)化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孔子博物館的裝飾和陳設極具中式美感,偏厚重的暖色調(diào)給人以莊重肅穆感,行走間能聞到木頭特有的香氣。館內(nèi)展陳由“孔子的時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與中華文明、孔子與世界文明、永遠的孔子”六大部分構(gòu)成。上行空間展線,是展示孔子文化的主展線;下行空間展線,展示的是孔府家傳文物及孔府歷史,為副展線。整體的展陳以孔子文化為核心,以文物為基本載體,以高科技為手段,以服務大眾為目標,突出互動體驗與感悟。
踏入體現(xiàn)博物館整體氣質(zhì)的第一個展廳“序廳·大哉孔子”,星空穹頂、孔子和山的形象,通過聲、光、影的多媒體方式呈現(xiàn)在乳白色的環(huán)幕書墻上;頂棚設計了可發(fā)光和多媒體星空兩種視覺效果,通過多種藝術方式和高科技把序廳塑造成一個莊重、肅穆、純凈的空間。
“從藝術的角度,我們進行了一個轉(zhuǎn)換,用很多亞克力的書模,并通過背后的光效配合,擺出了高山起伏中樹立孔子像的造型,呈現(xiàn)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睆埩医忉尩溃霸谶@個空間,我們把人的視線往上引,仰頭去看孔子像的輪廓,實際上也給人一種景仰的感覺?!?/p>
序廳外32米高的“圓筒書墻”也是設計的一大亮點。書墻從一樓直通向頂樓,陽光從頂樓的開放式穹頂直瀉而下。張烈說,這面大規(guī)模的真實木質(zhì)書墻,要克服書架本身和書籍的雙重重量,在技術難度上是一大考驗。而書架的厚重、文化的厚度,在進館之初,便讓人感受到來自深邃博大的中華文化之光的沐浴。
孔子圣跡圖大型互動廳和孔子的智慧單元,較為集中體現(xiàn)了“對話”理念?!啊畬υ捠ホE圖’中,我們設計了孔子圣跡圖數(shù)字化長卷,觀眾可通過和孔子對話,聆聽孔子故事和智慧,并產(chǎn)生親切感?!睆埩艺f,“博物館是一個真實的空間,有真實的物品和真實的存在感,在此基礎上,我們?nèi)リU釋和衍生出更多有意思的信息,盡量把真實和虛擬的表達結(jié)合在一起。”
2000多年來,儒家文化留下了近70萬件文物。俗諺有云:“孔夫子搬家——盡是書?!闭褂[館內(nèi)的孔府文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當數(shù)9000多卷、20多萬件孔府檔案。現(xiàn)存孔府檔案包括明代、清代、民國3部分,跨越1534年至1948年間414年的歷史。除記錄孔氏宗族事務外,還記載了歷代帝王登基、慶典、科舉等皇室大事和國家政事。除此之外,宋代以來4萬多冊善本古書、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飾及大量的與祭祀孔子有關的禮樂器等,都在館內(nèi)一一呈現(xiàn)。
“一個好的博物館,是一種跨界合作的成果,這非常重要。”張烈介紹道,孔子博物館中凝結(jié)了很多清華美院老師的參與和藝術創(chuàng)作。雕塑系李鶴的浮雕《軸心時代》、繪畫系莫芷的繪畫作品《在齊聞韶》、信息藝術設計系王之綱的多媒體藝術作品《大哉孔子》和雕塑系王洪亮的雕塑《孔子見老子》、浮雕《稷下學宮》等,都為博物館增色。
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學說植根于中華大地,歷經(jīng)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不斷發(fā)展完善,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滋養(yǎng),對歷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曲阜視察時,發(fā)出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號召,強調(diào)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最近,孔子博物館組建了“簫韶樂團”,主要圍繞《詩經(jīng)》,利用出土文物研制出來的各種傳統(tǒng)樂器為游客進行演奏。此外,孔子博物館還專門成立了禮樂傳習所,旨在研究、傳播禮樂知識,將傳承數(shù)千年的禮樂文化推廣普及到社會各個領域。同時,孔子博物館也通過舉辦論壇、講座、培訓、快閃演出、互動體驗等活動,營造更加濃厚的禮樂文化風尚,打造年輕人喜歡的潮流文化IP,以及永不落幕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