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1922年夏天,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別爾江斯克療養(yǎng)院診療期間,幸遇了一個名叫柳茜的女孩兒。
說起這場幸遇,還是別人“有意的安排”。初住院時,奧斯特洛夫斯基整天待在病房里,沒有工作可干,不能自由活動,很快變得愁悶起來,經(jīng)常長吁短嘆。主治醫(yī)生看在眼里,認為不僅要治療他的傷病,更要疏導(dǎo)他的情緒。想來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柳茜,就對女兒講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情況,吩咐她多多接近并關(guān)照“這位特殊的病人”。
柳茜比奧斯特洛夫斯基小三歲,活潑調(diào)皮,有一副熱心腸,她當即答應(yīng)了父親。這天,柳茜摸到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病房,透過門上的玻璃窗偷偷打量,看到一位“身材高高瘦瘦,前額寬闊,頭發(fā)濃密,面色蒼白,美麗的雙目透出憂傷”的大哥哥,立刻抿嘴笑了。她推門進屋,張口就唱一首小孩子們的搞笑兒歌,一下子逗樂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隨后,兩人談天說地,毫不生分。
柳茜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孤寂的診療生活。有時候,她會編搞笑的故事,引得奧斯特洛夫斯基捧腹大笑;有時候,她會帶女伴過來,攛掇奧斯特洛夫斯基扮裝表演戲??;有時候,她會做好奇孩童,纏著奧斯特洛夫斯基講戰(zhàn)斗故事;有時候,奧斯特洛夫斯基心不在焉或沉默不語,她便找有趣的話題東拉西扯,看似胡侃亂聊,實則循循誘導(dǎo),希望他快快轉(zhuǎn)憂為喜……就這樣,在柳茜天真爛漫的陪伴下,奧斯特洛夫斯基逐漸松開了緊皺的眉頭,消融了胸中的塊壘,心中蕩漾起一種輕松且愉悅的快感。
心情舒暢果然有利于治療,奧斯特洛夫斯基很快由撐雙拐變?yōu)橹粢桓终茸杂勺邉?,同時對柳茜也變得“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起來。
只是,奧斯特洛夫斯基還惦記著工作,身體尚未完全康復(fù)就堅決要求出院。臨走那天,他不忍心和柳茜分別,就一個人悄悄去了火車站。但是就要進入車廂時,他停下了步子。此時,恰好有人遠遠地喊他的名字。他循聲望去,竟是柳茜——她氣喘吁吁地跑來,兩個緋紅的臉蛋仿若兩朵燦爛的花兒。他心里一熱。那一刻,偌大的火車站喧囂嘈雜,他們相互告別,直至火車司機拉響汽笛一遍遍催他上車。末了,他傷感地說了一句:“在生活中最艱難的時日,我會想起您的?!?/p>
分別后,奧斯特洛夫斯基投入緊張的工作中,但常常會在夜深人靜時想念和柳茜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終于,1922年10月3日,他按捺不住思念之情,提筆給柳茜寫信。這是他寫給柳茜的第一封信。此后兩年間,奧斯特洛夫斯基多次給柳茜寫信,但每次寫到兩人的關(guān)系時總是閃爍其詞。一次寫信,他先是怯生生地說:“我只寫信告訴您一個人,當年有位姑娘意外地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打那以后,我連一分鐘也沒再得到過那樣的愛撫?!彪S后,他又表示:“此地眾多的同志把我視為伙伴,視為干部,如果他們當中有誰得悉,我這個才二十歲、平時硬氣得和年齡不相稱的人,竟寫信給遠方某個姑娘,談?wù)撨@樣的內(nèi)容,那人家會怎么想???”但旋即,他趕緊解釋道:“我之所以寫信給您,是因為在我的個人生活中,您是唯一曾給予我溫存的姑娘……”諸如此類,他每每欲言又止地隱約示愛,與他在工作中堅定、果敢、坦率的行事作風大相徑庭。
令奧斯特洛夫斯基怎么也沒想到的是,他和柳茜分別后竟再無緣見面。十三年后,也就是1935年底,柳茜從報紙上看到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事跡后,給他寫了一封信。奧斯特洛夫斯基收信后,當即復(fù)信并贈送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信中,他這樣說道:“十三年了!多長的時日。但仿佛才是昨天的事兒。這少年時代的純潔友誼多么美好。回想起和年輕的女孩子在火車站分手的情景,立刻感到一陣惆悵?;貞浤敲烂畹?、無法復(fù)制的少年時光,總會如此。”
可見,即便經(jīng)過歲月洗禮,奧斯特洛夫斯基仍對年輕時的朦朧愛情念念不忘。在寫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他把自己的這段朦朧的愛情嫁接到保爾·柯察金和冬妮婭身上,并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看罷印象深刻。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第二段戀情是與母親奧里加的一位好姐妹的女兒。
1926年天氣漸涼時,奧斯特洛夫斯基聽從醫(yī)生的建議,準備在南方找個氣候溫和的城市休養(yǎng)數(shù)月。母親奧里加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好姐妹留保芙。原來,奧里加和留保芙小時候住在一個村子,是非常親密的玩伴,后來留保芙出嫁,隨丈夫遷居南部城市新羅西斯克市,先后生下大女兒廖利婭、二女兒賴莎和小兒子沃洛佳,其中廖利婭和奧斯特洛夫斯基同歲并且在留保芙回娘家探親時一起玩耍過。奧里加給留保芙寫信,問能否接納兒子借住,留保芙回信表示歡迎。于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前往新羅西斯克市,住進了留保芙家,確切地說,是住進了留保芙在二女兒賴莎房間用柜子圍擋出的小隔間里。
說起來,奧斯特洛夫斯基和賴莎的初遇,頗具戲劇性。當晚吃過飯,留保芙夫婦、廖利婭和奧斯特洛夫斯基圍坐在廚房的餐桌邊聊天,聊著聊著就變成奧斯特洛夫斯基講戰(zhàn)斗故事了。這時候,賴莎從鄰居家回來,被家人安排坐在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身邊。她很害羞,起身想走開,卻一腳踩住了臥在地上的大黃貓的尾巴,大黃貓?zhí)鄣眉饨兄Z了。一群人哈哈大笑,屋里的氛圍立刻輕松了許多。隨后,奧斯特洛夫斯基接著講故事,賴莎到底沒走開,聽得津津有味。夜深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講完了,準備起身活動一下,但起得太猛,一下子跌坐回椅子上。奧斯特洛夫斯基苦笑著伸手揉搓膝蓋:“唉,這討厭的腿,出丑嘍……”
很快,賴莎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熟識了。賴莎是個純樸姑娘,活潑好動、勤勞能干,像只小蜜蜂一樣,屋里屋外飛個不停。一次午飯時,奧斯特洛夫斯基看著來回端菜端飯的賴莎,脫口而出:“我胃口不好??粗嚿視凰氖秤⑺慕】邓腥?,增加食量的。”賴莎則對他說:“那你多吃點兒,吃飽好給我講外面的人和事!”原來,自那天晚上聽他講戰(zhàn)斗故事,賴莎就對這個能說會道的大哥哥仰慕不已,有事沒事總讓他講天南地北的人和事。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奧斯特洛夫斯基坐在院子里曬太陽,留保芙母女三人過來和他閑聊。一番東拉西扯,奧斯特洛夫斯基成了主角。他先講十月革命,又講布爾什維克,再講蘇維埃社會主義。末了,他像在西南鐵路總廠擔任團支部書記動員工人那般揮舞著手說道:“新社會不需要一臉冷漠的旁觀者或滿懷同情的捧場者。它需要的是熱情洋溢的參與者。別做人類幸福大廈建設(shè)的消極目睹者,也別打算偷偷摸摸地從邊門溜進已建成的大廈。讓我們的雙手沾滿混凝土吧,要不然,置身于并非親手建成的大廈里,我們將會感到寒冷和愧疚……”這番話,激昂慷慨,令人動容,聽得賴莎心潮澎湃。
事實上,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次次講解中,許多新鮮事物猶如清泉般流淌進賴莎的心田,她的思想認知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她開始閱讀,反駁父親的一些專制要求,并走出家門參加集體活動。
就這樣,奧斯特洛夫斯基和賴莎走到了一起。在他們的婚禮上,親朋好友紛紛送上祝福,唯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母親奧里加悄悄抹淚——她太激動了,她沒想到有著傷病的兒子竟然找到了意中人,而且意中人還是自己好姐妹的女兒。
結(jié)婚后,無論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居家休養(yǎng)還是外出療治,賴莎都給予其無微不至的照料,使奧斯特洛夫斯基深切感受到除母親外另一種家庭的溫暖與舒適。以至于,好多個夜晚,奧斯特洛夫斯基臨睡前會讓賴莎把吉他放在自己胸脯上,撥弄琴弦,愜意地唱起一首首流傳于家鄉(xiāng)維里亞村的民歌,而賴莎也在一遍遍的聆聽中學會了跟唱。
不久,奧斯特洛夫斯基開始寫作《暴風雨所誕生的》,賴莎則成了他的寫作助手,每天端飯菜、收碗筷、買紙筆、整草稿,很快歷練得“像小伙子一樣干脆利索”。及至奧斯特洛夫斯基寫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賴莎在之前所做事情之外又增添了削鉛筆、查字詞、謄抄稿、做筆錄等多項事務(wù),甚至參與斟酌一個句子怎么寫為好,常常累得頭發(fā)暈。其中,謄抄稿最苦。據(jù)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部前四章五百頁左右的草稿中,賴莎一個人謄抄了將近一半,且多是在下班之后的夜晚謄抄的,至于聽口述做筆錄的稿量就更大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非常感激賴莎,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他把第一本樣書送給了賴莎,以感謝她的鼎力相助。
1936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逝世。那年,賴莎不到三十歲,還很年輕。她決定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陪伴著丈夫——代表奧斯特洛夫斯基出席有關(guān)活動,講述自己熟悉的身殘志堅的鋼鐵戰(zhàn)士的點滴往事,推宣自己經(jīng)歷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艱苦寫作歷程,以實際行動推動“鋼鐵精神”的傳播和發(fā)揚……
1950年,我國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出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賴莎欣然提筆寫序《致民主中國的青年》。在這篇序言中,她提到,1926年中國北伐戰(zhàn)爭時,他們的房間里掛著一張很大的中國地圖,在革命力量占領(lǐng)地插上小紅旗,在反動力量盤踞地插上小黑旗。他們就是如此關(guān)注著中國斗爭形勢的發(fā)展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曾滿懷激情地對她說:“如果我不是病了,我一定騎著戰(zhàn)馬,揮舞著雪亮的馬刀,像疾風一樣奔向中國,支援自己的階級兄弟?!?955年,賴莎以奧斯特洛夫斯基紀念館館長的身份,給連云港市海州中學的學生回信:“你們一定能成為真正的保爾式的出色勞動者,你們將為人民的幸福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正如你們敬愛的英雄保爾所做的那樣……”1956年底至1957年初,應(yīng)中蘇友好協(xié)會總會邀請,賴莎參加蘇聯(lián)對外文化協(xié)會代表團,來到中國多個城市進行友好訪問。及至20世紀80年代,賴莎親筆撰寫出關(guān)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回憶錄《妻子的回憶》(也譯作《永恒的愛》),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后,引起很大轟動。可以說,賴莎的行動推動了“鋼鐵精神”在中國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