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沒有上過一天學,兄弟四人中只有父親沒上過學,從小就揮舞著羊鞭放羊了。
父親十六歲的那年,大伯父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帶領他一家人走上了逃荒、要飯之路。后來聽父親說,有人捎信過來,說大伯還是餓死在了逃荒的路上;二伯父帶著我父親去了山東濟寧的一家建筑工地干起了調(diào)運土方的笨力氣活兒。父親回憶起那一年多的艱難日子,也就有許多感慨要發(fā):“你們現(xiàn)在能受得了那個苦與累嗎?我那時候才十五六歲,肩上擔著兩個大土筐,足足有二百斤重,送到建筑工地的兩層樓上,一天下來,整個人就像癱了的一堆泥。好在能吃飽飯,填飽肚子,才堅持了下來?!鳖B強的生命,就這樣支撐了一年多。
一年后,二伯父就帶著父親爬上一輛拉煤的火車,隨著逃荒的大軍去了荒蕪的“北大荒”。
到了那里的一個農(nóng)場,父親就被安排跟著師傅學起了開拖拉機。父親說:“開拖拉機不需要文化,一天就知道了前進、后退、轉彎,駕著它在廣袤無垠的黑土地上任意馳騁,讓你時時有一種前進的沖動,唯一感到有點兒害怕的就是常有野狼在追攆拖拉機,可慢慢就適應了。開拖拉機的時候,無論天氣有多熱都要把拖拉機的窗戶關好,防備餓狼從窗戶進來傷人。我的膽子越來越大,偶爾會停一下近距離讓它趴在窗戶上,然后一加油門再把它甩開,和餓狼開個玩笑,很是開心?!爆F(xiàn)在想想,這樣做真的很可怕,那可是餓狼在追攆父親?。?/p>
就這樣,父親不但學會了開拖拉機,也學會了維修拖拉機,他能像醫(yī)生聽診一樣,聽拖拉機發(fā)出的聲響,感覺出它的內(nèi)臟運轉狀況,提前做好維護與保養(yǎng),成了沒文化的拖拉機維修專家。
有一天,一個招工進工廠的機會落到了我父親的頭上。父親憑著大家的好口碑和領導的信任,從農(nóng)場的臨時工進到林區(qū)的一個木材水解廠的小型發(fā)電廠,成了一名正式職工,吃上了國庫糧。繼而,父親放棄了拖拉機手,又重新學起了電焊技術,這對于沒文化的父親來說,可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父親在農(nóng)場時認識了母親,結婚后她就隨著父親來到了林區(qū)發(fā)電廠。母親比父親有文化,小學四年級的文化水平,基本上能閱讀一般的報紙,母親常常手把手教父親認字,給刻苦鉆研的父親添加了動力,為父親學習電焊技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父親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在十幾年的工作中,父親的電焊技術一年比一年嫻熟,考取的焊工證達到了最高的八級。那可是真本事,整個林區(qū)電廠就父親能焊接漏油的汽車油箱,也常被兄弟單位邀去幫忙,他都會樂此不疲,引以為豪。
父親的工作業(yè)績實實在在地擺在那里,讓領導刮目相看,經(jīng)研究決定準備吸納父親加入黨員隊伍,就派了兩位工作人員到山東老家來搞家庭外調(diào)。這次外調(diào),讓父親夢寐以求的黨員夢徹底破滅了。大伯父的失蹤,阻止了父親在政治上要求進步的步伐,也成了他一生的最大遺憾。
為了彌補父親沒入黨的遺憾,我參加工作第二年就申請加入了共產(chǎn)黨;女兒在踏入大學門檻時,書包里就放著寫好的入黨申請書,大二時就成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大三時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這些,讓父親的臉上多了一絲絲微笑。
1981 年,父親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父母,千里迢迢,舉家從東北遷回山東菏澤,被安排在了正在由氨水廠改建啤酒廠的籌建維修班,成了后來啤酒廠里的一名老員工,直到退休。
父親在啤酒大罐的焊接中發(fā)揮了他的特長,也是焊接小組里焊工證級最高的,整日和工友們在又高又大的啤酒罐上爬上爬下,頂嚴寒、冒酷暑,加班加點,用了半年時間圓滿完成了大罐的整體安裝驗收。父親的班組為氨水廠成功改建啤酒廠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啤酒廠正式運營生產(chǎn)后,得到了全廠嘉獎。
十六七歲的年齡,沒有學過文化,沒有一技之長,遠離家鄉(xiāng),到一個無親無故的生疏之地,一切從零開始,那樣的生活的狀態(tài),艱辛艱難,孤獨無奈,可想而知??筛赣H憑借著一股不怕困難、勤奮鉆研的精神,硬是拼打出了一片美好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