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駐馬店市保護地土壤酸化問題較為突出,導致蔬菜生育不良和多種病害趨重發(fā)生,已經嚴重影響了設施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基于此,農業(yè)科技人員提出綜合性技術措施進行調理,以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一、保護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一)過量施用化肥
常年大量施用多種生理酸性肥料,如氯化鉀、硫酸鉀、氯化銨和硫酸銨等,忽視鈣、鋅、鎂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土壤膠粒中的鈣、鎂等元素較易被氫離子置換,加之保護地內部土壤難以受到自然降水的淋溶,隨著栽培年限的不斷增加,耕作層土壤中的酸根離子不斷累積,促使土壤逐漸酸化。
(二)堿基元素消耗過多
保護地栽培蔬菜茬口較密,復種指數(shù)較高,造成土壤中吸收消耗的鈣、鎂、鉀等堿基元素過多,又不能及時得到補充,導致土壤日趨酸化。
(三)有機肥施用嚴重不足
有機肥施用較少,促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不斷下降、理化性狀趨劣、影響有益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活性,降低了土壤對酸性的緩沖能力。
(四)耕層過淺
連年使用小馬力旋耕機耕翻土地,深度一般在20 cm左右,耕層過淺,犁底層逐年加厚,耕層板結,嚴重影響酸性物質下滲而積聚在土壤耕層中。
二、保護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危害
(一)有毒金屬元素活化
在酸性土壤環(huán)境中,有毒金屬元素固有的存在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原先以相對穩(wěn)定態(tài)存在的重金屬元素被活化,經淋濾溶出或被農作物吸收后而產生有害生態(tài)效應,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二)較易發(fā)生病害
酸性的土壤環(huán)境既能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又較易滋生致病真菌,較易發(fā)生多種病害。
(三)影響營養(yǎng)元素利用率
相關試驗表明,當土壤pH<6.0時,大多數(shù)營養(yǎng)元素的有效性會降低,會造成養(yǎng)分的大量流失和磷、鉀等元素的固定,導致蔬菜根系因生長不良而對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率變低,其結果是肥料用量大,但蔬菜產量難以提高,倒逼種植戶進一步加大肥料施用量,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四)影響蔬菜根系發(fā)育
土壤酸化可致土壤板結、通透性變差,蔬菜根系伸展困難和發(fā)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苗期表現(xiàn)為緩苗困難,容易形成老苗、僵苗;成株后表現(xiàn)為長勢弱和抗逆能力下降,容易導致病害侵染(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的根腫病和茄果類蔬菜的青枯病、黃萎病增多),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三、改良調理技術
(一)科學施肥
棚室土壤酸化是肥料施用不科學導致的,因此,在保護地蔬菜栽培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均衡合理施肥。
建議每1~2年對土壤進行1次檢測,及時掌握土壤的基本狀況。蔬菜定植前施入底肥時,應足量施用腐熟優(yōu)質有機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優(yōu)化其理化性狀,提升其對酸化的緩沖能力,使土壤pH基本保持在中性狀態(tài),建議每667 m2施入有機肥1000 kg或商品有機肥200 kg。
最好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依據(jù)檢測結果合理施肥,注意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建議不用生理酸性肥料,最好施用堿性配方肥。相關試驗證明,鈣離子的濃度增加可以減弱土壤表層的酸度,因此施肥時注意施用硅鈣鎂肥、碳酸鈣肥及碳酸鎂肥。
(二)土壤深耕翻
每2年對保護地土壤深耕翻1次,深度達到35 cm,既能加深犁底層,又能將上下層土壤對換,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有機物的分解,提高其利用率,有利于耕層酸性物質的下滲。
(三)施用生石灰
施用生石灰既能顯著改善土壤酸化狀況,還能為蔬菜提供所需的鈣素。生石灰的參考施用量:pH為5.0~5.5的地塊,每667 m2用量為130 kg左右;pH為5.5~6的地塊,每667 m2用量為65 kg左右;pH為6.0~6.4的地塊,每667 m2用量為30 kg左右。將石灰均勻撒施于地表后使用旋耕機進行翻耕,以使其和土壤充分均勻混合。
(四)補充微生物菌劑
微生物通過代謝過程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以及分泌的有機酸等物質,可以促進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釋放及螯合,能夠破除土壤板結,促進其團粒結構的形成,優(yōu)化土壤的理化性狀。微生物還能夠活化土壤有機和無機養(yǎng)分,分解有機物,釋放養(yǎng)分并能增加養(yǎng)分的有效性。
(五)增施土壤改良劑
土壤改良劑有疏松土壤、促成土壤團粒結構形成、蓄水保肥,緩解土壤酸化和鹽堿化等功效,已經發(fā)生酸化的保護地土壤建議選用腐殖酸類土壤改良劑進行調理。
作者簡介:羅兵(1968— ),男,河南嵩縣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基層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