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逆向思維;非正式群體;班級組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8-0068-01
非正式群體是相對正式組織而言的,不具備時空上的普適性。在一些情況下,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群體之間還有可能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甚至是合二為一。班級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群體并非先天具有性質上的優(yōu)劣。稱其“正式”和“非正式”只是所處立場不同,是就其所占有的地位、所得到的認同、所產生的影響的一種實然描述,而不應帶有價值上的褒貶判斷。從性質、功能來看,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群體優(yōu)劣并存、瑕瑜互見,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班級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群體都是班級組織的有效構成。班級文化是多源合流的結果,只有在多種文化的滋養(yǎng)和豐盈下,才能源流豐沛,擁有強勁的生命力。
對待非正式群體,既不能輕易“定性”“貼標簽”,又不能聽之任之,對其不管不顧,而應運用底線思維,科學設置“護欄”,夯實基本保障。
第一,給予尊重與寬容。大多數(shù)非正式群體,因興趣、需要“三五成群”“抱團取暖”,不會產生破壞作用。班主任對待這類非正式群體,如果過多干預甚至取締,離心力會越來越強,效果反而適得其反。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戰(zhàn)略定力,給予尊重與寬容。
第二,確立基本規(guī)則。對待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非正式群體,班主任可以先確立基本規(guī)則,如學生可以參加非正式群體活動,但不得影響班級秩序等。這樣,非正式群體既有“合法”的身份,又有了“守法”的規(guī)則,才有可能會激發(fā)內生活力。
第三,建強正式組織。一般來說,班委會和少先隊組織威信高,組織活動有方,能滿足學生需要,班級凝聚力就強,非正式群體影響力也較小。因此,管理非正式群體最好的辦法還是建強正式組織,增強正式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四,抓好“關鍵少數(shù)”。每個非正式群體都有一個核心人物,他們往往個性鮮明,才華出眾、敢于出頭,且影響力大,發(fā)揮作用時能帶動一批人,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少數(shù)”。班主任要重點做好這些“關鍵少數(shù)”的教育工作,引導其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適時派任務、壓擔子,讓他帶動一批人向著健康成長的目標奮進。
(作者系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二級教授,國培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