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這么靜靜地揣著袖子站在柜里,仰著頭,在那個暴雨的季節(jié),與我呼應。
夏季的燥熱總是讓人心生煩躁,從天而降的大量雨水掉落在每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初二研學的地點,是省博物館,里面有一主題展間“天涯覓珍”,放著很多精美的文物。
講解員和老師帶著我們逛著這個房間,不斷地講解著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我漫無目的地跟著大部隊走,走到一個展柜面前,我站在隊伍后面遠遠看著,這個柜子里的陶俑好像有種傲氣,它仰著頭,不看柜子邊圍滿的同學,就只是朝著左邊抬著頭不知看向什么地方。
戴著帽子的它巧妙地躲避開了柜子上方打下來的燈光,讓它的眼睛沒被燈光閃到,只透著一派祥和寧靜。這時,講解員的聲音開始在我的耳邊清晰起來,一字一句地傳到我的耳里。
“它是元代的陶器,叫灰陶韃帽俑,是我們從丹麥追索回來的國家級文物。元代在歷史上只存在了90多年,但是元代的制瓷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個帽俑,代表了元代陶塑工藝的頂峰……”
“這個帽俑是灰色陶樣,穿著類似蒙古大寬長袍的服裝,揣著的手上搭著長巾,戴著‘韃帽’,大臉闊耳。”講解員說,“這是很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形象。”
我周圍的同學明顯對這個第一站第一間里這個由講解員重點介紹的文物很感興趣,紛紛拿出手機拍下不同的角度的它,拍完就跟著講解員繼續(xù)往前走去,不帶半分回眸。隊伍到達另外一個展區(qū)后,我卻依舊站在那,換了一個方向,繼續(xù)仔細看它。這個蒙古人祥和的表情始終透著一股愜意。我回想起最近剛學的元代歷史,思緒仿佛跟著它看向遠方的視線一起脫離現(xiàn)場。
恍惚間,一股夾雜著草與泥土氣味的風狂野地吹向我整個人,帶著不把人吹破、吹跑就不甘心的勁。耳邊除了風的呼嘯,還有許多馬蹄奔跑的噠噠聲……我一個激靈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自己竟在馬背上,前面還坐著個頭戴帽子,身穿蒙古長袍的男子,他腰間佩著弓箭。我環(huán)視周圍,那許多馬蹄踩踏的聲音來源于旁邊幾個穿著和我前面坐著的男子一樣的大汗和他們的馬。
許是我騎術不佳,我的大腿內側開始撕心地疼。馬跑過的地方煙塵飛揚,帶著草和土都飛濺出去。天空突然出現(xiàn)幾個黑點,看到黑點,我前面的人勒馬停下,長箭搭弓,迅速敏捷地對準目標一射,目光如炬地盯著被射下的黑點落在遠處的地上。不知道他對著同伴說了什么,大家都往黑點落下的地方飛奔而去。
我胯下的馬喘著粗氣,一股勁直奔那掉落的獵物。一到目的地,他利落下馬,撿起被射下的鳥禽,拔掉箭,開心地舉起獵物。
我這才看清他的臉——
面帶祥和,大臉闊耳,頭戴“韃帽”……這不就是博物館里的那個仰頭俑嗎?只不過陶俑那生硬的臉變成了生動的肌肉紋理,隨著面前人的面部表情而動。我看著他臉上因為自己精湛的箭術產(chǎn)生的鮮活喜悅笑容,他周圍的同伴因為欽佩都下馬跑過去簇擁著他,攬著他的肩,有兩個還想把他給抬起來扔向天空,被他拒絕了。他拿著今天的勝利品邁著大步走向我坐的馬,把勝利品塞到我手里,說著我聽不懂的話,騎上馬帶著眾人回去。此時,我的思緒也開始混亂,因為老師正在不斷地叫我的名字。
我來不及再細看那個帶給我如此特殊感受的灰陶韃帽俑,急忙跟上隊伍去參觀下一個展廳。但是接下來的參觀中,我變成了走馬觀花隊伍的其中一員,看著其他文物,都沒有那個仰著頭的家伙給我?guī)淼哪前闾厥庥种藷岬恼鸷场莻€陶俑把我?guī)肓怂氖澜?,我幻想的它所在的世界?/p>
在回住宿地的路上,雨已經(jīng)停很久了,我坐在大巴車上,靠著窗開始回憶這次研學之旅,漸漸回過神來。
當我再次在回憶里看這個仰頭陶俑時,大概明白了它在看向何處——它看的是已故的家園,那夾雜著青草與泥土的自由奔跑的風,還有曾經(jīng)年輕時對自己的自信——肆意張揚的曾經(jīng),讓它即使待在這小小的一方展柜里也毫不膽怯。它就這樣揣著袖子,一派從容、祥和地望著那不斷向他簇擁的參觀者和鏡頭。這件毫不起眼兒的小文物在多年歷史的流傳下,隱隱地擁有了生命力,哪怕它只身處一方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