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自然之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人格之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胸懷之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是哲思之智……《古文觀止》將包含這些千古名句的佳作收錄其中。讀《古文觀止》,我們能夠感受到古典文學(xué)的魅力,探尋到傳世經(jīng)典的精髓。
【經(jīng)典拾遺】
《古文觀止》是清代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叔侄二人選編的一部散文集。該書以時代為經(jīng)、以作家為緯,選錄了先秦至明末諸家的經(jīng)典文章222篇,成為影響深遠(yuǎn)的“學(xué)習(xí)古文的入門必讀書”?!豆盼挠^止》收錄的作品題材廣泛,文質(zhì)兼美,主題深刻。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抒寫才智之士內(nèi)心不平的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決心和抱負(fù);蘇軾的《赤壁賦》讓我們領(lǐng)略“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的清朗的同時,也揭示了人生哲理……
【精選精讀】
(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①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②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節(jié)選自《五柳先生傳》)
(二)圬③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④。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天寶之亂,發(fā)⑤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衣食⑥。余三十年,舍⑦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dāng)⑧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⑨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節(jié)選自《圬者王承福傳》)
【注釋】①詳:詳細(xì)知道。②晏如:安然自得。③圬(wū):粉刷。④約而盡:簡約而周詳。⑤發(fā):征伐,招募。⑥手鏝(màn)衣食:操持抹泥板謀取衣食。鏝:粉刷墻壁的工具。⑦舍:居住。" " ⑧屋食之當(dāng):與房租和伙食費相當(dāng)?shù)腻X。⑨上下其圬之傭:提高或降低做泥瓦匠的工錢。
【素養(yǎng)提升】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先生不知何許人也/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
B.或置酒而招之/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C.賤且勞者也/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D.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其名為鯤(《北冥有魚》)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2)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3.請用“/”給選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持 弓 矢 十 三 年 有 官 勛 棄 之 來歸
4.兩篇選文中,貧而好讀的五柳先生和棄官刷墻的王承福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安然自得。根據(jù)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你的理解,簡析二人安然自得的原因。
【參考譯文】
(一)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因為他的屋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為人閑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卻不拘泥于字句的穿鑿附會。每當(dāng)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但家里貧窮,不能經(jīng)常有酒。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就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每次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從來不把顧惜挽留之情放在心上。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fēng)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bǔ)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他卻安然自得。他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以此展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二)粉刷墻壁作為一項技藝,是卑賤且辛苦的。有個人以此作為職業(yè),神情看上去自在滿意。聽他講的話,簡要而透徹。問他,他說姓王,承福是他的名,世代在京兆長安做農(nóng)民。天寶年間發(fā)生安史之亂,朝廷征募百姓當(dāng)兵,他手持弓箭戰(zhàn)斗了十三年,得到了官職與勛級,他卻放棄官勛回到家鄉(xiāng)。由于喪失了原來耕種的田地,就靠抹墻維持生活。此后三十多年,他住在雇主的家里,并付給相當(dāng)?shù)姆孔夂突锸迟M。他根據(jù)當(dāng)時房租和伙食費的高低,來增減他粉刷墻壁的工價;有剩余的錢,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疾、患病和挨餓的人。
【參考答案】
1. B 2. (1)因為他的屋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2)有剩余的錢,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疾、患病和挨餓的人。 3. 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 4. 五柳先生因讀書有會意而自得其樂,因有酒喝可盡興而自得其樂,因能寫文章自娛而自得其樂。王承福棄官歸鄉(xiāng),因能自食其力、偶有余錢幫助“廢疾餓者”而自得其樂。
(作者單位:大連市第三十七中學(xué))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提升版202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