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生活中,最影響生活質(zhì)量和心情指數(shù)的,莫過于寢室關(guān)系了。在大家都還沒能彼此了解的情況下,就要與不同生活習慣、節(jié)奏和需求的人住到一個屋檐下,其中的挑戰(zhàn)不言而喻。我總結(jié)了一個四步攻略,按照這四個步驟來走,每個人都能成為中國好室友。
第一步,把室友當成和你一樣的人,尊重你們的共同需求。
大家在寢室的基本需求是什么?不就是讓緊張學(xué)習了一整天的身心好好地休息放松一下嗎?那有什么因素會造成干擾呢?
也許是聲音,可能你已經(jīng)用了消音鍵盤,可是夜深人靜時,風聲、雨聲、鍵盤聲,聲聲入耳。也許是光線,你只是點亮了一盞小橘燈,可是這黑暗中的燈光就像隧道盡頭的光亮,十分刺眼。也許是氣味,臟衣服、臭襪子、吃剩的外賣餐盒,還有螺螄粉、榴梿等氣味大的食物,都會影響其他人。
也許是好奇。在學(xué)校,每個人的一天都會發(fā)生故事。也許別人并不愿意分享,可是“好奇寶寶”的你卻連連發(fā)問,事事關(guān)心,令人厭煩。
在制定寢室公約的時候詢問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先坦承各自的底線,然后尋找最大公約數(shù),就能避免“踩雷”。
第二步,把室友當成和你不一樣的人,尊重你們的個體差異。
來到學(xué)校,不是為了尋找和我們一樣的人,而是學(xué)會觀察和了解不同的人,讓不同性格的人帶給我們成長。每個人的語言風格各有特色,不同的人說同一個詞,表達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不同地區(qū)的生活習慣,如飲食、衣著、個人衛(wèi)生習慣等也是不同的。不過,這些僅僅只是不同,并不意味著孰優(yōu)孰劣、誰對誰錯。
同樣,我們的生活習慣,也不能輕易套用到室友身上。比如,有位同學(xué)習慣隨手拿用別人的生活用品,久而久之,大家對此頗有意見。她感到困惑不解,對室友說:“我可以用你們的洗發(fā)水,你們也可以用我的呀,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呢?”這是她的個人生活習慣,但是別人不一定也認可。學(xué)習了解差異,達成平衡,是大學(xué)里的必修課。
第三步,把自己當成自己,尊重自己的獨特內(nèi)心。
有一些同學(xué)遇到這樣的困擾:室友們都喜歡看美劇,自己沒看過,覺得無法融入大家,心情特別沉重?;蛘呤矣褌兌际菍W(xué)生干部、社團骨干,一天到晚忙得熱火朝天,只有自己是閑人一個,與他們沒有共同話題,感到壓力重重。
可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活成別人的樣子嗎?其實寢室相處的核心在于,生活上能夠協(xié)調(diào)一致,個人的興趣愛好、前途發(fā)展方向是不是特別契合,倒也不必強求。雖然大家共處一室,但不必把自己和室友捆綁在一起。說不定,你的知己在隔壁、在對門,甚至在其他樓層呢。
第四步,用“我們”代替“你我”,尊重寢室作為一個共同體的存在。
共同體的意思,是需求得以兼顧,情感得以互通。不少同學(xué)來咨詢過作息時間不一致的苦惱,安排好作息時間,到底是照顧某一個人的想法,還是大家共同的義務(wù)?如果你認為要依照你的想法,那么你會將自己看作受害者;但如果你認為這是你們共同的義務(wù),那么你會思考如何兼顧雙方的感受和需求?!拔冶粚Ψ椒瘩g了”是一種情緒,感覺我受傷了;“我們意見不一致”則是一個問題,我們需要解決它。兩種心態(tài),你選哪種?
很多同學(xué)在人際交往中習慣性選擇受害者心態(tài),其實我們更需要共同體心態(tài)。在學(xué)校里如此,進入社會更是如此。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是非對錯,也不是每個問題都一定有一方受到了損失或是受害者,而另一方就是問題的來源或是麻煩制造者。
尊重共同需求、尊重個體差異、尊重自己的真實內(nèi)心、尊重寢室作為一個共同體的存在,這就是和諧寢室“四步法”。按照這個方法去相處,絕大部分的寢室矛盾都可以避免,相處愉快。
棟梁//摘自《成長總是從心開始:寫給大學(xué)生的36個心智錦囊》,華中科技大學(xué)出版社,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