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珍禽圖》乃傳世珍品,圖中畫了、麻雀、鳩、龜、昆蟲等動物二十余件,排列無序,但每一種動物都刻畫得十分精確、細微,甚至從透視角度觀之也無懈可擊,標志著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從早期的粗拙至此臻于精美,中國的花鳥畫家已經具備完善的寫實能力。勾廓填彩,是中國畫獨具特色的繪畫方法,此圖勾輪廓的墨線大都非常輕細,似無痕跡,所賦色彩明顯區(qū)別于唐代畫作的濃烈艷麗,而是以淡墨輕色,層層敷染,更重質感。這種繪畫風格注重表達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現代的拍照。
黃筌(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西蜀宮廷畫家,先后供職前蜀、后蜀,入北宋畫院。他博學多能,采眾家所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江南徐熙并稱“黃徐”,成為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黃筌多畫宮中異卉珍禽,徐熙多寫汀花水鳥,故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諺。
這些動物的造型準確、嚴謹,特征鮮明。每一種動物的神態(tài)都畫得活靈活現,富有情趣,耐人尋味。兩只麻雀,一老一小,相對而立,雛雀撲翅張口,嗷嗷待哺的神情惹人憐愛;老雀低首而視,默默無語,好像無食可喂,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下端一只老龜,不緊不慢,一步步向前爬行,兩眼注視前方,有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毅力。
《寫生珍禽圖》左下方有一行小字款署“付子居寶習”,是黃筌畫給兒子黃居寶作習畫范本用的。當代作家、藝術家馮驥才評價此畫:爬動的蟋蟀、欲跳躍的螞蚱、探路的天牛、飛行的蜂、扇動薄翼而鳴叫的蟬,還有或飛或立或覓食的鳥兒,全都在畫面上活動著。筆法極細膩卻不匠氣,比例結構的精確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