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愿者!”這句響亮的口號,出現(xiàn)在志愿服務站滾動播放文明標語的電子屏幕上,更刻印于許許多多深圳人的心中。以志愿服務為主要活動方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深圳增添了堅實的文明力量。
近年來,深圳持續(xù)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通過豐富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實踐新理念,讓文明之花盛放于鵬城大地。
文明實踐陣地全域覆蓋
“我想和孫女在這賞花”“在公園里跳舞”“想在公園參與讀書分享會”……走進福田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張張寫滿心愿的明信片貼在“心愿樹”上,十分醒目。這棟坐落于香蜜公園的白色建筑,是粵港澳大灣區(qū)首個公園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于2021年年底啟用,把文化、文明、自然生態(tài)等主題有機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香蜜湖畔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tài)圈,也將一個個心愿化為現(xiàn)實。
目前,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的“五有”標準,深圳全市已掛牌建立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8個實踐所以及702個實踐站,在區(qū)、街道(鎮(zhèn))以及社區(qū)(村)實現(xiàn)了中心、所、站全域建設。
在此基礎上,各區(qū)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發(fā)展定位,盤活資源拓展陣地,因地制宜開展活動。龍華區(qū)將數(shù)十家“城市書房”納入文明實踐矩陣,探索引進萬眾城家文化藝術館等社會力量,還整合了上圍藝術村、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產業(yè)奉獻者奮斗長廊等陣地。目前,全市掛牌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站295家,打造了志愿服務站、文化創(chuàng)客園、鋼結構博物館等一批文明實踐特色點,滿足不同群體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需要。
深圳立足城市特點,緊貼群眾需求打造了“文明嘉年華”“國學經(jīng)典誦讀”“幸福新龍崗 文明100分”科普課堂等多個品牌項目;完善“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精準服務群眾流程,進一步突出精準、注重實效、形成常態(tài),以實際行動闡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為民惠民的理念,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志愿服務貢獻文明力量
“公子,建筑歷史久矣,請文明觀之”“好漢,天干物燥,四周皆為樓宇,莫要在此吞云吐霧,小心火燭”……在大鵬所城,你或許會遇到這樣的“類文言文”文明勸導。這些披戴盔甲的“明朝將士”、身著古裝的親子家庭,是退役軍人和游客志愿者。這道獨特的文明風景,是大鵬新區(qū)開展的“帶上文明去旅行”系列活動之一。
大鵬新區(qū)探索建立“公益+旅游”志愿服務體系,通過打造公益旅游點線面結合的新場景、成立首批公益旅游志愿聯(lián)盟等路徑,形成共建共享公益旅游大鵬模式。2021年,創(chuàng)新推出了“南澳公益游”生態(tài)環(huán)保公益行活動,號召學生、游客等,以家庭為單位,在旅游的同時參與清灘凈海護河生態(tài)環(huán)保志愿行動。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主體力量是志愿者。與倡導文明旅游風尚類似,深圳依托志愿服務力量,廣泛開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勸導活動,讓文明健康、綠色環(huán)保等新思想新理念新風尚,深入人心。
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廣大志愿者舍生忘死、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無私奉獻,為保證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筑牢了“防疫墻”,為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貢獻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力量,葉麗芬、魏艷萍等一批優(yōu)秀志愿者獲評“中國好人”“廣東好人”;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根據(jù)防疫形勢需要,即時變?yōu)榉找咔榉揽氐年犖榧Y處,為抗疫志愿者、工作人員送去關愛,開展“您出征,把家交給我”等活動,為3000多戶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家庭提供“小孩照護”“心理疏導”等多種關愛服務,還開展了關愛抗疫一線工作者“暖心行動”。
目前,深圳全市注冊志愿者351萬人,平均每5人就有1名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1.56萬個,遍布公共安全、環(huán)境保護多個領域。近年來,深圳市每年參與服務的志愿者達640多萬人次、志愿服務時長超2200萬小時。人人爭做志愿者,人人崇尚志愿者已成為城市時尚,百萬“紅馬甲”遍布街頭巷尾,彰顯著奉獻與愛心匯聚的城市文明之光。
(責任編輯:陳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