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事兒
說起李子,大家難免口齒生津,它艷麗的顏色、酸甜的口味,還有美好的寓意格外惹人喜愛。
在《西游記》的世界里,李子的分布極為廣泛,從東勝神洲的花果山,到南贍部洲的東土大唐,再到西牛賀洲各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比如,花果山上的李子與楊梅被相提并論:“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酥膏酪?!?/p>
脆李楊梅對應(yīng)香桃爛杏,香桃爛杏是甜蜜的,但李子和楊梅有時是帶有酸味的,花果山的李子也不例外?!八崾a蔭”形容花果山里的李子帶著淡淡的酸味,“脂酥膏酪”則是將花果山的李子比作柔軟甘美的奶制品。看來,花果山的李子雖然略有酸味,但想必是飽滿多汁。此外,唐僧師徒取經(jīng)回到東土大唐,唐太宗在招待國宴之中也準備了“脆李楊梅”。
《西游記》里的另外一座仙山——方丈山也有李子。孫行者推倒人參果樹,曾前往方丈山向東華大帝君尋求幫助,那方丈山上“碧桃紫李新成熟”。方丈山上的李子是仙果,自然不是人間尋常李子所能媲美的。
總而言之,在《西游記》里,李子出現(xiàn)的頻率并不高,但并不代表著唐僧師徒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難得吃到李子。實際上,他們吃到李子的機會可多著呢。
人們常說“開花結(jié)果”,李子在結(jié)果之前,自然也要先開花。唐僧師徒一路上可沒少見到李花。
李花潔白秀美,氣味芬芳,極具觀賞性,自古以來便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喜愛。宋代女詞人朱淑真認為,李花比梅花還要純潔:“滿園花發(fā)白于梅,又與紅桃并候開。”
李花與桃花同時在春天競相綻放,《西游記》里就常常將李花與桃花相提并論,比如,春天時我們能夠見到“桃李爭妍”的美麗景致,又比如盤絲洞外,“園栽桃李,千株千顆斗秾華”。
在傳統(tǒng)文化中,桃和李也總是如影隨形,比如形容學(xué)生有“桃李”,形容友善有“投桃報李”,形容兄弟相助相愛,進而引申為代人受過時,則會用“李代桃僵”??傊一ê屠罨ㄩL得像、一起開,又都美艷,不仔細看還真分不開呢。
李子樹適應(yīng)性強,山崗、路邊常常能見到它們純凈的身影。這不,魏晉名士王戎小時候和伙伴們玩耍,遇見路邊的李子樹,他機敏地推斷出那李子是苦的。后來,女詞人朱淑真特意在詩中叮囑:“可口直須成實后,莫將苦種路旁栽?!?/p>
不知道唐僧師徒在取經(jīng)路上,是不是也嘗過酸澀的李子?
那些有故事的李子樹
李子自古受歡迎,背后還隱藏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還是說說那位神童王戎吧。他小時候能認出路邊的李子是苦的,長大后做起了李子生意。原來王戎家李子樹結(jié)出來的果實非常甜,很多人都想吃。
后來,王戎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李子品牌——“無核”李子。買到他家的李子,一口進嘴,嚼碎就能往肚里吞。那么,李子是如何改良的呢?其實,李子還是那個李子,只不過核都被王戎事先挖出去了。你可能會贊嘆這樣的服務(wù)真是周到!錯了,這可不是王戎服務(wù)意識好!原來,王戎害怕別人得到李子核,會種出同樣甜的李子,搶走自己生意,所以提前把每個李子的核都挖出來了?!盁o核”李子火了,但王戎“吝嗇鬼”的名聲也留在了史冊。
司馬遷在《史記》里評價名將李廣時留下了名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崩顚④娚怨⒅闭\實,不善言辭,看上去像個鄉(xiāng)下農(nóng)夫,但他去世時,舉國上下無不默哀悲悼。
桃樹、李樹不能言語,但它們的花朵艷麗、果實甜美,招人喜歡,于是人們絡(luò)繹不絕地到來到桃樹和李樹下賞花、品果,使得樹下被踏出了一條小路。司馬遷是以此來比喻李廣用真誠和高尚的品德感動了大家,贏得了人心。
猜你不知道
在《西游記》故事發(fā)生的唐朝,李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相當高。唐朝人李肇編寫的《唐國史補》中提到,當時有個叫李直方的官員,挑選了唐朝人最喜歡的5種水果,并綜合各方面因素,再按照科舉考試的排名方式給這5種水果劃分了等級:“綠李為首,楞梨為副,櫻桃為三,甘子為四,蒲桃為五?!崩钭?,或者說綠皮李子,是唐朝人心目中的最佳水果。
現(xiàn)代植物學(xué)認為,李子廣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味酸,能促進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因而有改善食欲、促進消化的作用。新鮮李子肉中的絲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有利尿消腫的作用。此外,李子中抗氧化劑含量也非常高,確實是有益身體健康的最佳水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