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以連作2年(4茬)的西藍花菜地為研究對象,以常規(guī)施肥為CK,采用大田試驗,從西藍花的生長發(fā)育、品質、產量以及根際土壤養(yǎng)分和菌群數量變化等角度,綜合評價配施不同生物菌肥對西藍花生長發(fā)育和土壤改良效果的影響,為生物菌肥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結果表明,與CK相比,配施“金臨門”生物菌肥(T5)可顯著提高土壤堿解氮含量,配施“貝特”生物菌肥(T6)可顯著提高土壤速效鉀含量;與CK相比,配施生物菌肥對土壤蛋白酶活性有顯著影響,但配施“復土歸康”生物菌肥和“貝特”生物菌肥可顯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配施生物菌肥對西藍花品質指標影響各異,規(guī)律性不強,但配施“貝特”生物菌肥可降低硝酸鹽含量3.90%~22.44%;與CK相比,配施“海藻菌動力”生物菌肥可顯著提高連作土壤中細菌數量、真菌數量、放線菌數量;配施“貝特”生物菌肥西藍花的株高與CK無顯著差異,僅蓮座期株幅投影面積顯著高于CK,其他時期與CK無顯著差異,實現增產6.13%。綜上所述,在本試驗條件下,“貝特”生物菌肥對連作西藍花生長、品質、產量以及土壤改良效果更好。
關鍵詞:西藍花;生物菌肥;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3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871(2024)08-158-09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fertilizer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broccoli under continuous cropping
CAO Shaona, WU Lixiao, WANG Kexiong, ZHANG Qiannan, GUAN Yaobing
(Guyuan Branch,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Guyuan 756000, Ningxia,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broccoli vegetable plots with 4 crops for 2 years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 field cultiv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fertilizer (using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er as the control)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roccoli and soil impr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rowth, quality, yield, rhizosphere soil nutrients and microbial population change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fertili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CK,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Jinlinmen biofertilizer(T5)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alkali-hydrolytic nitrogen and Beite biofertilizer(T6)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otassium. Compared to CK, the application of biofertilize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otease activity, but the application of Futuguikang and Beite bio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soil protease and sucrase.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iofertilizer had varying effects on the quality indicators of broccoli, with weak regularity. However,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eite\" biofertilizer could reduce nitrate content by 3.90% to 22.44%. When compared to CK, the application of Haizaojundongli bio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bacteria, fungi and actinomyces i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nt height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Beite biofertilizer and the CK, except for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jected area of plant width during the rosette stage. In summar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experiment, Beite biofertilizer had better effects on the growth, quality, yield, and soil improvement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f broccoli.
Key words: Broccoli; Biological fertilizer; Yield; Quality
土壤是農業(yè)賴以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其質地、肥力狀況、水分含量、土壤生物活性及其他理化特性等可直接影響蔬菜的生長發(fā)育和品質[1]。常年連作可改變土壤養(yǎng)分及酶活性等土壤理化性狀,進而影響土壤養(yǎng)分供給、細胞膜脂合成代謝等途徑,從而導致根際微生態(tài)失衡,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土壤質量退化[2]。目前,針對菜地連作土壤性狀變化以及菜地連作障礙防控技術的研究較多,但主要集中在設施蔬菜上,而對于露地冷涼蔬菜的研究相對較少。冷涼蔬菜產業(yè)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六特”產業(yè)之一,是寧南山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產業(yè)。截至2020年固原市冷涼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3萬hm2,其中西藍花種植面積為0.67萬hm2[3]。西藍花又稱青花菜,是一種半耐寒高營養(yǎng)蔬菜,頗受消費者青睞。但隨著種植面積逐漸擴大,菜農在種植過程中常年連作和盲目施肥用藥,造成菜地土壤板結、次生鹽漬化、緩沖性差,導致西藍花的品質退化、產量下降,土壤連作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
隨著對生態(tài)效益的重視,以及國家對于農藥化肥“雙減”項目的持續(xù)推動,生物菌肥作為一種可以改良土壤的含有活體微生物的功能性肥料,在緩解連作障礙和替代化肥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在諸多作物上效果顯著[4]。已有研究表明,除含有較多有機質外,還含有特定功能的有益微生物,不僅能活化土壤養(yǎng)分,改善土壤環(huán)境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5-6],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7],還可促進作物養(yǎng)分吸收,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8-10],增強作物抗病性和抗逆性[11]。
筆者選擇符合生產要求的6種生物菌肥,以連作西藍花菜地為對象,研究生物菌肥對寧南山區(qū)連作西藍花生長、品質、產量以及根際土壤養(yǎng)分和菌群數量變化的影響,以期為生物菌肥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為連作菜地土壤質量提升和綠色調控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和材料
試驗于2022年4—7月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頭營鎮(zhèn)蔣河村蔬菜生產基地進行,于4月20日采用105孔穴盤開始育苗,5月28日定植。該區(qū)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氣溫6.9 ℃,無霜期平均152 d,年降水量350 mm。試驗地土壤為黃綿土,基本性質:0~20 cm土層pH值為9.22,EC值0.42 mS·cm-1,全鹽含量(w,下同)1.11 g·kg-1,有機質含量17.18 g·kg-1,堿解氮含量59.72 mg·kg-1,有效磷含量41.01 mg·kg-1,速效鉀含量268.42 mg·kg-1。
供試品種為耐寒優(yōu)秀,由固原豐樂園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種苗。供試肥料為不同種類的商品生物菌肥,分別是由濟南谷泉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固體菌肥海藻菌動力,主要含有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其中有效活菌數≥10億·g-1;由環(huán)潤農用微生物菌肥有限公司生產的固體顆粒菌肥環(huán)潤農用微生物菌肥,主要含復合菌種,其中有效活菌數≥1億·g-1,有機質含量≥40%;由河北冉邦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生產的粉劑全水溶型菌肥復土歸康,主要含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其中有效活菌數≥200億·g-1,哈茨木霉菌≥5億·g-1;由英國康普恩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研發(fā)生產的粉劑全水溶菌肥根菌消,主要含枯草芽孢桿菌、膠凍樣類(膠質)芽孢桿菌、側芽孢桿菌,其中有效活菌數≥2.0億·g-1;由寧夏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固體顆粒菌肥金臨門和貝特,主要含復合菌種,其中有效活菌數≥0.8億·g-1,有機質含量≥40%。
1.2 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設置6種不同種類的生物菌肥和常規(guī)施肥(CK)處理,其中常規(guī)施肥是整個生育期僅施40 kg·667 m-2復合肥、3 m3·667 m-2雞糞和水溶肥40 kg·667 m-2,不施任何生物菌肥。所有處理分別記為T1處理(海藻菌動力);T2處理(環(huán)潤農用微生物菌肥);T3處理(復土歸康);T4處理(根菌消);T5處理(金臨門);T6處理(貝特);CK(常規(guī)施肥)。共設7個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共21個小區(qū)。小區(qū)長8 m,寬7.2 m,小區(qū)面積為57.6 m2,每小區(qū)起6壟,壟寬80 cm,溝寬50 cm,采用一壟雙行栽培模式,其中,株距45 cm,行距40 cm,定植密度37 500 株·hm-2。所有處理均深施復合肥、有機肥和雞糞,其中復合肥(N16-P2O516-K2O16)按照40 kg·667 m-2施用,雞糞按照 3 m3·667 m-2施用;所用生物菌肥均按照其田間推薦劑量和方法施用,利用機械起壟。整個生育期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措施與當地傳統(tǒng)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1.3 測定指標和方法
1.3.1 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壤酶活性測定 采用5點法取樣,取0~20 cm土壤,先除去約5 cm厚表面土壤,挖取西藍花的完整根系,輕輕抖去沒有根系的大土塊,用刷子刷去附在根毛上的土壤,即為根際土壤。將取好的土樣平均分為3份放在無菌自封袋中,帶回實驗室測定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壤酶活性。其中采用電位法測定pH值;采用電導率儀法測定全鹽含量;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測定有機質含量;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堿解氮含量;采用0.5 mol·L-1 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磷含量;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速效鉀含量;采用苯酚鈉-次氯酸鈉比色法測定土壤脲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蔗糖酶活性;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過氧化氫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鈉比色法測定堿性磷酸酶活性;采用改良茚三酮比色法測定蛋白酶活性。
1.3.2 生長指標、品質指標的測定 在苗期、蓮座期、花蕾形成期、花球膨大期,每小區(qū)隨機選擇10株西藍花,3次重復,測定其株高和株幅投影面積。
株高:植株自然狀態(tài)下,植株最高處距離地面的垂直高度。
株幅投影面積:用精確度為0.1 cm的直尺先測量已標記植株最大株幅(A),然后十字交叉測量較小株幅(B),利用橢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換算得出株幅投影面積。
株幅投影面積/cm2=π×A×B/4。
π-圓周率;
A-最大株幅;
B-較小株幅。
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采2個西藍花鮮樣,3次重復,測定品質指標:用鉬藍比色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用蒽酮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硫酸-水楊酸法測定硝酸鹽含量;用TD-45手持式數顯糖度計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3 西藍花花球產量構成因素的測定 收獲期,每小區(qū)隨機選擇5株西藍花,3次重復,測定花球外莖粗、花球橫徑、單球質量、單株總質量。
花球外莖粗:花球正常收獲期,成熟花球外莖中部的橫徑;
花球橫徑:花球正常收獲期,成熟花球與其縱徑垂直的最粗處的直徑;
單球質量:花球正常收獲期,除去蓮座葉及花球外部短縮莖,留兩層小葉的花球凈質量;
單株總質量:花球正常收獲期,去根、帶外葉和花球的植株總質量。
1.3.4 西藍花植株鮮質量和干質量的測定 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選取3株,保證根系完整,洗凈,分為根、外葉、花球3部分,3次重復,測定地上部和地下部鮮質量,在120 ℃殺青2 h后80 ℃烘干,測定其干質量。
1.3.5 土壤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三大菌數量測定采用平板計數法:細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真菌采用馬丁氏培養(yǎng)基,放線菌采用高氏一號培養(yǎng)基。
1.4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20 和SPSS 21.0 對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及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菜地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生物菌肥對西藍花根際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無顯著影響,但對根際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質影響各異。其中,T3處理pH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達到9.30;T6處理電導率最小,僅為0.25 mS·cm-1;T1處理電導率和全鹽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為0.40 mS·cm-1和1.34 g·kg-1;T6處理堿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均達到最高,其中速效磷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但堿解氮含量和速效鉀含量與T5處理間無顯著差異??梢?,只有T6處理使用的生物菌肥對西藍花根際土壤理化性質有顯著改善作用。
2.2 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菜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生物菌肥對西藍花根際土壤酶活性影響各異。其中,T6、T3處理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達到了5.32、5.19 mg·g-1·min-1和5.59、5.68 mg·g-1·min-1;各處理過氧化氫酶活性范圍為8.34~8.39 mg·g-1·min-1;T2、T3和T6處理的堿性磷酸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但這三者之間并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T4處理堿性磷酸酶活性最低,僅為3.98 mg·g-1·min-1;蛋白酶活性從高到低依次為CKgt;T5處理gt;T3處理gt;T6處理gt;T1處理gt;T2處理gt;T4處理,且各處理之間均有顯著差異??梢?,配施生物菌肥對土壤的蛋白酶活性有顯著影響,T3處理和T6處理可顯著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
2.3 不同生物菌肥對西藍花生長指標的影響
由圖1可知,不同生物菌肥對西藍花不同生育期株高的影響,總體隨生育進程呈現先快后慢變化趨勢,不同生育期T6處理的株高均大于其他處理。其中,在苗期,T6、T5處理和CK株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6處理株高最大,為16.87 cm;在蓮座期,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差異,但T6處理比其他處理高出1.40%~14.12%;在花蕾形成期,T6處理株高顯著高于T5處理,但與其他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在花球膨大期,T6處理僅顯著高于T5處理、T1處理和T2處理。
由圖2可知,不同生物菌肥對西藍花不同生育期株幅投影面積的影響,總體隨生育進程呈現均速增長,除苗期外,T6處理的株幅投影面積均達到了最大。在苗期,T4處理株幅投影面積顯著高于CK、T5、T6處理,但與其他處理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在蓮座期,T6處理株幅投影面積顯著高于CK、T1、T2、T5處理;在花蕾形成期,T6處理株幅投影面積最大,僅顯著高于T1、T2和T5處理;在花球膨大期,CK、T3、T6處理株幅投影面積顯著高于T1,T6處理株幅投影面積分別比其他處理高出2.81%、30.41%、15.79%、3.28%、10.30%和8.83%。苗期至花球膨大期,株幅投影面積增幅最大的為T6處理,達到了521.88%,增幅最小的為T1處理,僅為351.28%。相比之下,從蓮座期開始,T6處理株高和株幅投影面積均大于其他處理,生長相對更加旺盛。
2.4 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西藍花品質的影響
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西藍花品質指標的影響各不相同。由圖3可知,T2處理的西藍花維生素C含量(w,后同)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達到了112.66 mg·100 g-1,含量最低的為T4處理,僅為92.78 mg·100 g-1。由圖4可知,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為T1處理,顯著高于除T5處理外的其他處理,可溶性糖含量最低的為CK。由圖5可知,T5處理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CK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僅為0.28%,說明增施生物菌肥可以顯著提高連作西藍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由圖6可知,CK和T6處理硝酸鹽含量顯著低于其他處理(除T2處理),其中硝酸鹽含量最低的為T6處理,分別比其他處理低3.90%、12.68%、4.88%、11.22%、22.44%和20.98%。由圖7可知,T5處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7.85%,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的為T6處理,僅為6.98%。綜上可知,配施生物菌肥對西藍花品質指標影響各異,規(guī)律不明顯。
2.5 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西藍花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西藍花地下部鮮質量和干質量影響未達顯著差異水平。其中,T1處理地下部鮮質量和T4處理地下部干質量達到最大,各處理地下部鮮質量范圍為59.08~68.36 g,地下部干質量范圍為12.49~15.09 g;T3處理地上部鮮質量和地上部干質量均達到最大,分別為1 884.27 g和150.55 g,比其他處理分別高出2.59%~25.07%和8.75%~31.74%;根冠比最大的為CK,顯著高于T2處理和T6處理,但與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6 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西藍花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T3、T4處理花球外莖莖粗顯著大于T1處理和T2處理,但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花球直徑最大的為T6處理,達到了139.77 mm,但與CK、T3和T5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單球質量最大的為T6處理,顯著大于T1和T2處理,比其他處理分別高出6.13%、21.53%、27.81%、0.72%、4.11%和8.11%;單株質量最大的為T3處理,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梢?,T6、T3、T4、T5處理所施菌肥對西藍花的產量無顯著影響。而T1、T2處理所施用生物菌肥則對西藍花無增產作用。
2.7 不同生物菌肥對連作西藍花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5可知,T2處理產量和產值均顯著低于除T1外的其他處理,T1處理的產量和產值與T2、T5差異不顯著,顯著低于其他處理。產量、產值最高的為T6處理,其次是T3處理;除去生產投入,T2處理經濟效益最低,顯著低于除T1外的其他處理;T1處理經濟效益次低,與T2、T5處理差異不顯著,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經濟效益最高的為T3處理,其次是T6處理,但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
2.8 不同生物菌肥對菌群數量的影響
土壤微生物是評價土壤健康質量的重要指標。菌肥中的有益菌與土壤微生物一起參與了土壤中幾乎全部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代謝。由表6可知,T1處理土壤中的細菌數量、真菌數量和放線菌數量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為40.00×104 cfu·g-1、63.33×103 cfu·g-1、17.67×104 cfu·g-1,T4處理的細菌數量、真菌數量和放線菌數量均為最少??赡苁且驗門1處理所用生物菌肥(海藻菌動力)含有效活菌數較多。
2.9 土壤各理化指標與產量之間的相關性
由表7可知,pH與蔗糖酶活性呈極顯著負相關,EC值與全鹽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但與堿性磷酸酶活性和產量分別呈極顯著負相關和顯著負相關,說明蔗糖酶活性主要受土壤pH影響,土壤EC值主要影響堿性磷酸酶活性和產量,且土壤EC值越高,則產量越低。堿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且三者與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三者之間也互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說明土壤堿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對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均有促進作用。
3 討論與結論
生物菌肥作為綠色肥料,能產生對蔬菜生長有益的各種生理活性物質,刺激和調控蔬菜生長,進而改善蔬菜的口感、耐貯運性等,同時增產增收,為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農產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12]。前人研究表明,施用生物菌肥的處理與單純施用化肥的處理相比,生物菌肥與復合肥配施可顯著提高辣椒產量,尤其是以施用高量生物肥料的效果更好[13],其中,功能菌型復合肥能有效提高結球甘藍的維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鹽含量。
在本試驗條件下,T5處理對根際土壤理化性質改善效果更好。T4處理地下部干物質積累最多,這與陳建生等[14]、張迎春等[15]指出的生物菌肥配合適量常規(guī)化肥可顯著提高花生、萵筍干物質的積累量相吻合。
配施生物菌肥對土壤蛋白酶活性有顯著影響,與CK相比,T3處理和T6處理可顯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這與李敏等[16]研究得出的沖施生物菌肥可提高蔗糖酶活性29.02%的結論一致,但與提高蛋白酶活性20.21%的結論并不一致。程偉等[17]研究表明,增施生物菌肥可顯著提高堿性磷酸酶活性,這與本試驗結果相吻合。T2處理抗壞血酸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5.08%~21.43%,這與王亞玲[18]、周旋等[19]在設施黃瓜和露地甘藍上得出的結論一致,即無機肥配施生物菌肥能有效提高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硝酸鹽含量。
T6處理的株高和株幅投影面積均達到最大,其中T6處理株幅投影面積增幅達到351.28%~521.88%,植株更加健壯、生長更加旺盛,T6處理硝酸鹽含量比其他處理低3.90%~22.44%;T6處理單球質量比其他處理高0.72%~27.81%,這與周進[20]、葉勇等[21]研究得出的施用生物菌肥能提高辣椒的生長量和產量、改善辣椒的品質、提高經濟效益的結果一致。
細菌、真菌和放線菌作為土壤三大類微生物,是維持農田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關鍵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T1處理配施生物菌肥土壤細菌數量、真菌數量和放線菌數量均顯著增加,與張迎春等[15]、王亞玲[18]指出的無機肥配施生物菌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細菌數量和放線菌數量、土壤的微生物數量、土壤質量的結論一致。說明在無機肥基礎上添加生物菌肥,有利于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和穩(wěn)定性的提高。
綜合考量不同生物菌肥對西藍花生長發(fā)育、產量及對連作菜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得出施用T6處理(貝特生物菌肥)后,連作2 a(4茬)的西藍花植株生長更加旺盛,品質改善效果更佳,增產效果更好,生產上優(yōu)先推薦使用T6處理(貝特生物菌肥)。
參考文獻
[1] 田恬,田永強,高麗紅.設施菜田土壤質量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21(10):35-44.
[2] 王雙雙.河北省設施蔬菜土壤質量調查及改良技術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19.
[3] 魁妍,田寧,馬曉瓊.供應鏈視角下固原市冷涼蔬菜流通渠道發(fā)展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1(20):74-75.
[4] 包昌艷,趙晉,賀占雪,等.不同種類生物菌肥及用量對獼猴桃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21(2):262-269.
[5] 王廣印,郭衛(wèi)麗,王勝楠,等.秸稈、生物菌肥和土壤調理劑施用對日光溫室越冬茬番茄生長、坐果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5):55-59.
[6] 于會麗,徐國益,徐變變,等.施用生物菌肥對桃園土壤養(yǎng)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20,38(6):91-97.
[7] 范娜,彭之東,白文斌,等.微生物菌劑對土壤酶活性及高粱生長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21,23(2):185-192.
[8] 王丹,趙亞光,馬蕊,等.微生物菌肥對鹽堿地枸杞土壤改良及細菌群落的影響[J].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20,28(8):1499-1510.
[9] 鄧妍,王娟玲,王創(chuàng)云,等.生物菌肥與無機肥配施對藜麥農藝性狀、產量性狀及品質的影響[J].作物學報,2021,47(7):1383-1390.
[10] 閻世江,柴文臣,王生武.生物菌肥與化肥配施對青椒生長、產量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土壤通報,2020,51(1):159-163.
[11] 武杼華.不同菌肥對溫室連作土壤的短期改良效果研究[D].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12] 瞿云明,徐小燕.氰氨化鈣處理酸化土壤后配施微生物菌肥對花椰菜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3,36(5):115-119.
[13] 劉廣友.復合肥與生物菌肥配施對大棚辣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D].長春:吉林農業(yè)大學,2019.
[14] 陳建生,李文金,康濤,等.花生上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21,53(7):73-76.
[15] 張迎春,頡建明,李靜,等.生物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對萵筍及土壤理化性質和微生物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9,33(4):196-205.
[16] 李敏,王勝楠,邵美樂,等.生物菌肥沖施對黃瓜生長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5(16):153-156.
[17] 程偉,隋躍宇,焦曉光,等.土壤有機質含量與磷酸酶活性關系研究[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8,24(3):305-307.
[18] 王亞玲.單控和組配施肥模式對設施黃瓜養(yǎng)分利用、品質及土壤性狀的影響[D].河北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20.
[19] 周旋,楊嬪玲,彭建偉,等.功能菌型復合肥減施對結球甘藍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22,24(2):184-192.
[20] 周進.生物菌肥施用對溫室辣椒光合特性、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北方園藝,2021(1):42-47.
[21] 葉勇,吳康云,肖玖軍,等.不同生物菌肥對山地辣椒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2,35(1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