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的良師,黨務工作者的益友?!边@是我對《黨課參考》的“認識”。今年,《黨課參考》迎來創(chuàng)刊25周年,而我與其“結緣”也有10多年了。
記得在2012年,我由區(qū)直部門調到區(qū)委組織部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辦公室看到了《黨課參考》,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之下,翻閱了它。
看目錄、讀內容……很快,我就被其精彩的內容所吸引。此后,我時常在辦公室尋找它的“身影”。
在閱讀《黨課參考》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別人寫的文章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經驗,內涵豐富、文筆精彩,可學習、可借鑒的東西很多,實用性、操作性都很強。
看多了,一向就對“文字”感興趣的我也有了“手癢”的感覺??墒俏恼驴粗菀?,寫起來卻很難,我一連投了好幾篇稿件,都沒有被采用。不過,我并不灰心,而是開始學習借鑒他人的寫作手法、技巧等。終于在不久后,我撰寫的稿件質量有了很大提升,并逐漸在網絡媒體上“初露頭角”。我圍繞黨建工作,寫了《落實“三抓三強化”推動黨員教育新常態(tài)》《產業(yè)鏈上建支部 拓寬果農增收路》《黨員干部樹威立信要在“三抓”上下功夫》等多篇通訊和網評,并得以發(fā)表。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由于堅持向《黨課參考》投稿,我終于收到了來自編輯部的“信息”。那是2017年12月份的一天,我收到《黨課參考》編輯的來電,激動萬分。編輯告訴我,有一篇《“智慧黨建”為基層黨建插上智慧的翅膀》的稿件整體寫得不錯,但需要進行一些補充修改。隨后,在這位編輯的指導下,我完成修改,稿件得以在2018年第2期《黨課參考》的“工作探討”欄目刊發(fā)。
隨后,《黨課參考》編輯又多次向我約稿。在他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黨務公開的“東港實踐” 》《讓“三會一課”強化黨內生活》《增強“三會一課”實效的著力點》等多篇文章在《黨課參考》“前沿觀點”等欄目刊發(fā)。其中,《增強“三會一課”實效的著力點》還被推送到“學習強國”上發(fā)布。
2019年底,由于工作調整,我寫稿的時間少了,但《黨課參考》帶給我的鼓勵、動力令我難以忘懷。仔細想來,《黨課參考》如同我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益友”,對我寫作能力的提高、眼界的開闊提供了很多“幫助”和“機會”。在此,我想說,謝謝《黨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