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抖音”平臺為觀測點,對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的現(xiàn)狀進行深入、具體、細致的虛擬民族志考察,以便親身體驗和直觀感受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的真實情況和實際效果,并總結出其中的共性規(guī)律和優(yōu)秀經(jīng)驗,從而指導和促進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在“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上的積極嘗試和有效開展。
關鍵詞: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虛擬民族志、“抖音”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湖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工藝新媒體傳播研究——以土家織錦為例”(23Y135)研究成果。
“虛擬民族志(Virtual ethnography)”,也被稱為網(wǎng)絡民族志(Network ethnography),是指“在特定時間內,通過持續(xù)的網(wǎng)上參與式觀察(觀察并參與網(wǎng)絡社區(qū)的討論),描述虛擬社區(qū)(論壇、網(wǎng)絡圈子、博客、QQ群等)中的族群及其文化現(xiàn)象的過程”[1],它“是在網(wǎng)絡虛擬環(huán)境中構建民族志的過程,是對傳統(tǒng)民族志研究方法的調整和改進”[2],其主要“應用于對‘線上社區(qū)和文化’的研究……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信息與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網(wǎng)絡與人類生存、生活、交往的互嵌性不斷深入,網(wǎng)絡民族志逐漸成為理解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相關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重要方法”[3],對于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活動的研究而言,也同樣適用?!岸兑簟盇PP(以下簡稱“抖音”),也稱“抖音短視頻平臺”,它是由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字節(jié)跳動”推出的一款創(chuàng)意型短視頻社交軟件,在2016年9月20日正式上線運營?!岸兑簟庇脩艨梢允褂迷撥浖臄z和剪輯短視頻,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時也可以在平臺上添加好友,了解各種奇聞趣事。目前,“抖音”是我國最大的短視頻傳播平臺。根據(jù)“抖音”CEO張楠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截至2023年1月,抖音用戶數(shù)量達到8.09億,國內抖音的日活躍用戶突破1.5億,月活躍用戶破3億。2022年6月發(fā)布的《抖音非遺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全年抖音上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播放總數(shù)達3726億,獲贊總數(shù)為94億,抖音視頻覆蓋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達99.74%;獲直播打賞的非遺主播人數(shù)同比增長427%。另外,根據(jù)2021年6月發(fā)布的《抖音非遺數(shù)據(jù)報告》,通過抖音電商獲得收入的手藝人數(shù)量同比增長61%。平臺上非遺傳承人帶貨總成交額較上一年增長了15倍,受眾們每一次的播放、點贊,都在認識非遺,繼而保護非遺、傳承非遺。所以選擇“抖音”平臺上關于土家織錦的短視頻作品及其創(chuàng)作者,作為本次“虛擬民族志”考察的對象,是符合當下新媒體傳播趨勢的最佳選擇。
2023年12月,筆者開始在“抖音”平臺上尋找有關土家織錦的新媒體傳播內容和傳播主體。筆者將本次考察關注的地域范圍,聚焦到了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主要發(fā)源地之一的湖北恩施州,經(jīng)過搜索、瀏覽和推薦,筆者找到了以下幾位在“抖音”平臺上知名的湖北恩施州的“網(wǎng)紅”(即網(wǎng)絡紅人,英文名稱為“Influencer”,指在現(xiàn)實或者網(wǎng)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wǎng)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xù)輸出專業(yè)知識而走紅的人)和“UP主”(即英文“Uploader”的縮寫和音譯,網(wǎng)絡流行詞,指在視頻網(wǎng)站、論壇、FTP站點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及其傳播內容,作為自己跟蹤考察土家織錦“抖音”短視頻傳播活動的對象,以下就是筆者對幾位知名“網(wǎng)紅”及“UP主”的虛擬民族志考察紀要。
一、土家族導游譚桂英
首先,是有近85萬人關注其帳號的土家族導游譚桂英,她是恩施大峽谷景區(qū)一位有著12年豐富工作經(jīng)驗的優(yōu)秀講解員,也是恩施州人大代表和2016年全國旅游系統(tǒng)勞動模范及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更是恩施州形象和土家族文化的傳播者、代言人之一。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名“網(wǎng)紅”及“UP主”,筆者也在“抖音”上關注了譚桂英。在她的“抖音”帳號“大峽谷土家幺妹譚桂英”里,總是能看到她作為一名土家族女性,用熱情、生動、活潑的方式傾情介紹她的家鄉(xiāng)和景區(qū),并對包括土家織錦在內的土家族特產(chǎn)進行直播帶貨。筆者也會經(jīng)常收看譚桂英的“抖音”直播和短視頻內容,筆者通過私信給她留言,說明了筆者是一位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的研究者,并詢問了她對于傳播土家織錦和其他土家族文化的一些感想——在此需要說明一下,為了使虛擬民族志訪談內容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筆者向幾位作為調查對象的土家族抖音“網(wǎng)紅”提出了同樣的一組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么來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
譚桂英在私信中認真回復了筆者的問題,她說:“非常感謝你對我的關注,作為地地道道的土家族女孩,能夠利用‘抖音’這個平臺,帶著大家參觀、了解我美麗的家鄉(xiāng),是我最喜歡和最應該做的事情!土家織錦,是我們土家族最美麗的藝術之花,更是我們土家族女性的智慧結晶,我當然要傳播好它!也感謝你對我們土家族文化的喜歡和關注!”
第二個問題是:“你在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
對此,譚桂英也認真回復說:“困難還是有的,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我自己對于土家織錦本身不太熟悉。雖然我也是土家族女孩,但現(xiàn)在身邊會這些傳統(tǒng)手藝的人確實不多了,所以在進行介紹的時候,我自己先要去了解和學習,這也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之前我就直播過我去一個土家山寨找老藝人學做‘原汁原味’土家織錦的過程,開車好久,還要走山路,挺累的,不過很值得。另一個是網(wǎng)友們對我們土家族土家織錦或者說土家織錦確實知道的很少。因為對于全國網(wǎng)友來說,土家織錦屬于小范圍的文化,一般商場里也沒有賣的,所以,我需要花力氣幫助他們去知道和關注。不過,即使有困難,我覺得只要我努力去引導網(wǎng)友,吸引他們的關注,土家織錦這些個土家族文化,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歡的?!?/p>
第三個問題是:“你對于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對于這個問題,譚桂英明確回答說:“我當然是希望土家織錦能走向全中國、全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我們土家族女性的心靈手巧和土家族文化的絢麗多彩。我覺得,我們土家族有很多好東西,都應該宣傳出去,我們土家人自己也要愛護它們,這也是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繁榮做了貢獻?!?/p>
筆者在對話結束后感謝了這位年輕的土家族文化代言者,她話語中的期望或建議其實也很有參考價值,值得筆者去進一步思索。因為作為直播“網(wǎng)紅”時間是非常緊張的,所以雖然回復的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但這是土家女性譚桂英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對于土家織錦的喜愛和對于愛好土家族文化的各民族朋友的情誼的真情流露,筆者也還會繼續(xù)關注這位土家族文化新媒體傳播者。
二、土家族歌手覃誠芳
其次,是有著90多萬粉絲關注的土家族青年歌唱家覃誠芳。她是湖北宜昌長陽人,曾在全國山歌演唱比賽中屢獲殊榮,多次榮登各大春晚舞臺演唱,并被評為“全國十大山歌王”之一,被稱為“山歌女神”,并在2016年重慶黔江全國首屆最美寨主大會上,被選為土家十三寨總寨主。
覃誠芳的歌聲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以及自己的個人風格,歌曲大多采用既具有鄉(xiāng)土韻味又略帶現(xiàn)代氣息的土家“打溜子”演唱方式,打造出了極具獨特意味的土家族風情。筆者出于對土家織錦的研究和對土家族音樂等文化事項愛好的原因,也關注了覃誠芳,并時常也進入其“抖音”直播間觀看或者觀看其上傳的短視頻。
在覃誠芳的“抖音”帳號“覃誠芳《幺妹住在十三寨》”里,目前有700多個短視頻,其中不光是音樂、歌唱類作品,還有許多其他土家族文化內容,其中包括土家族國家級“非遺”的土家織錦織品和織造過程展示、擺手舞表演等,也有她自己及周圍親朋好友的真實、純樸、新鮮的土家族日常生活記錄。這些都是很好的土家織錦及土家族文化的傳播素材,每一個視頻都代表了她作為土家族音樂人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解讀,傳達著專屬于她的土家生活的“山野民謠”。
筆者也將問過譚桂英的問題,發(fā)給了覃誠芳,她也做了簡要的回復:
首先,第一個問題同樣是:“你為什么來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
對此,覃誠芳回復說:“我作為土家族兒女,肩上有一份責任和義務去傳播土家織錦和土家族文化,要是我自己都不傳播、不重視的話,別人還能傳播和重視嗎,是吧?所以,先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而且,我唱了很多年的民族歌曲,做了很多年的民族音樂,在家鄉(xiāng)和民歌這個行業(yè),也有了一些名氣和資歷,所以,我去傳播土家織錦和土家族文化,也有一點基礎和優(yōu)勢,效果也是會有的,那么我就更有責任去傳播了,有句話不是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嘛?!?/p>
第二個問題是:“你在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
對此,覃誠芳回復說:“困難主要是我自己是做歌曲和音樂的,其他土家族文化的東西我之前涉及不多、不深,比如這個土家織錦,所以,我自己要先熟悉,再傳播,這也是一個過程。另外,就是土家織錦不像民歌民樂,比較容易吸引人,它是個手工活兒,需要靜下心來做,這就要考驗觀眾的耐心和我的傳播功力了,所以可能觀看的人數(shù)沒有聽山歌和看舞蹈的人多——不過,總會有喜歡它的人。我還是會盡力用好的形式,去把土家織錦傳播好,比如把織錦的過程拍進我歌曲的MV中。”
第三個問題是:“你對于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對此,覃誠芳認真回復說:“我期待著土家織錦和土家族文化會越來越知名,有一天我和別人說起它們來,大家都能知道一些。然后在我們土家族群眾中間,會做土家織錦的人也越來越多,土家織錦成為一種土家族女孩們日常生活里的‘必備項目’,即使做不到很好看,但至少要會做,這樣土家織錦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也就是讓它成為我們土家族的文化標簽?!?/p>
筆者在對話結束后,感謝了這位土家族的靈魂歌者,她臨時發(fā)言中的期望或建議,其實也很有參考價值,值得筆者去以此為思路進行深入的思考。筆者同樣也還會繼續(xù)關注這位有著動聽歌喉和美麗容顏的土家族文化新媒體傳播者。
三、土家族舞者譚琴琴
再次,是有數(shù)萬人欣賞過其舞姿的土家族舞者譚琴琴。她是恩施州利川市人,也是國家級非遺“利川燈歌”的傳承人和市人大代表。譚琴琴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土家非遺及民間文化,抖音帳號“土家幺妹譚琴”目前粉絲近9萬人,單條作品播放量最高達到400多萬次。
筆者也關注了譚琴琴的“抖音”帳號,并時常觀看其直播表演或上傳的視頻。經(jīng)過跟蹤收看,我發(fā)現(xiàn)其“抖音”帳號里的視頻內容豐富多彩,大部分是關于舞蹈表演的,其他也有不少關于當?shù)氐娘L土人情的展示,例如土家織錦、土家族山歌等內容的演示和介紹,這些也都是很好的土家織錦及土家族文化的傳播素材。同樣,筆者也將前文中的問題,同樣發(fā)給了譚琴琴,她也談了她的一點想法。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么來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
對此,譚琴琴回復說:“我自己就是土家族,對于土家織錦我小時候是見過的,但長大了就不多見了,特別是我到城市里讀書和學習舞蹈之后,身邊現(xiàn)代化的東西越來越多,時髦潮流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談論的都是網(wǎng)絡啊、新聞啊、電影啊、明星啊,很少有人提到土家織錦這些個土家族文化,我一開始也沒覺得什么,但我在學習我們土家族民族舞蹈的時候,就突然覺得,如果大家都不去關注了,不去關心了,不去喜歡了,那這些傳統(tǒng)文化還能存在下去嗎?包括我學的舞蹈也是啊!所以,我有種被驚醒的感覺,覺得自己有一份責任去傳播土家織錦,我想讓它們都活下去!就是這么簡單的想法!”
第二個問題是:“你在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
對此,譚琴琴回復說:“困難是有一點,我是學習和表演歌舞的,很小出來進城里讀書、學舞,對土家織錦和織錦不太熟悉,只是有點小時候淡淡的印象,所以,在宣傳土家織錦時,可能會不太專業(yè)。不過,我們土家族舞蹈中,有一些動作其實就是模仿織錦的動作,這個我在舞蹈視頻中會專門去提到,也是讓觀眾們能知道一點土家織錦知識。這些關于舞蹈動作的背后的含義,是我今后要加強學習的地方。其他覺得還好,只要是來看我直播或短視頻的觀眾,很多還是喜歡土家織錦這些個土家族文化的,有的是確實喜歡,有的可能是喜歡我的舞蹈,然后被感染,愛屋及烏吧。”
第三個問題是:“你對于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對此,譚琴琴回復說:“我很希望土家織錦這些個土家族文化被發(fā)揚光大,我也能為此出一份力。當然,這些傳統(tǒng)文化可以結合一點現(xiàn)代元素,就像我跳的土家族傳統(tǒng)舞蹈,有些動作也會融入現(xiàn)代舞的一些動作,這樣更有創(chuàng)新和特色,符合時代要求,這叫與時俱進吧。土家織錦也可以這樣,比如圖案啊、花紋啊、造型啊,加一點現(xiàn)代的東西,應該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歡?!?/p>
筆者在對話結束后,感謝了這位土家族年輕的舞者,她臨時發(fā)言中的建議,其實也很有參考價值,和筆者的相關研究也不謀而合。筆者也仍然還會繼續(xù)關注這位有著曼妙舞姿和執(zhí)著精神的土家族文化新媒體傳播者。
四、土家族拍客“拍客恩施”
最后,是一位有超百萬人欣賞和分享過其照片和視頻的恩施州青年攝影家,其抖音賬號名為“拍客恩施”。“拍客恩施”用他那雙善于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之美的眼睛,深情地記錄下了身邊的一情一景、一草一木,并將其剪輯成精美、簡潔的照片集或短視頻,讓恩施州一些特色村落和土家民俗的美,走出“深閨”,驚艷世人。筆者也及時關注了“拍客恩施”,并經(jīng)常上去觀看、點贊。他的視頻充滿了濃郁的土家族傳統(tǒng)氣息和對家鄉(xiāng)風土人情的深厚感情,是體現(xiàn)土家族文化的一個理想的窗口,在“抖音”平臺上吸引了數(shù)十萬人給他拍攝的恩施州的美景和生活瘋狂點贊,并主動在“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分享這些美景、風俗和傳統(tǒng)。而這些點贊和分享,使恩施州的人氣越來越旺,吸引了紛至沓來的游客,也有越來越多的和“拍客恩施”一樣的恩施州居民,以及游客朋友,開始選擇在“抖音”上分享恩施州的美景。他們一起拍攝有關土家族文化的照片和視頻,里面有土家織錦精細的織造過程、有土家族擺手舞優(yōu)美的肢體動作、有土家族姑娘出嫁時的哭嫁習俗等。這些土家族文化內容深深吸引了和筆者相似的廣大受眾。
筆者也一樣私信留言給“拍客恩施”,向他提出了和前文中同樣的問題,他也給筆者回復了他的一些思考。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么來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
對此,“拍客恩施”回復說:“我從小就喜歡這些土家族文化和我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對家鄉(xiāng)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有一種眷念,在我眼里它就像一個世外桃源。我也去大城市短暫呆過,但感到不適應那些城市的嘈雜和喧鬧,所以我選擇留下來,記錄和宣傳家鄉(xiāng)小鎮(zhèn)的寧靜祥和,以及土家織錦、哭嫁、擺手舞之類的土家族文化,我也找到了我的愛好、追求和事業(yè)?!?/p>
第二個問題是:“你在傳播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
對此,“拍客恩施”回復說:“土家織錦我還算是比較熟悉下,因為我家里長輩就有人會做,所以在拍攝、傳播它時,自己心里還是有數(shù)的。但是困難在于,土家織錦是紡織手藝,比較緩慢,內容單一,如果就是一直拍一直播,收視效果不會太好,比較沉悶,所以我會把這些拍攝的織錦過程剪輯壓縮,配上音樂、采訪、搞笑等內容,搭配起來播出,會更加適合觀看,但這個就比較花費時間和精力,素材的尋找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點特色,就是這個過程比較麻煩點,其他都還好,不過我現(xiàn)在也比之前熟練多了。”
第三個問題是:“你對于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對此,“拍客恩施”回復說:“我的愿望是更多人看到我的‘抖音’視頻內容,更多人加入到我傳播家鄉(xiāng)風土人情、傳播土家織錦這一些土家族文化的行列中來。傳播力量壯大了,傳播效果也會壯大,到時候,大家一談到恩施州、一提到土家族,就會聯(lián)想起土家織錦和其他土家族文化活動,然后也有更多的人會做土家織錦。在平常生活或節(jié)慶日子里,大家都能用上土家織錦,讓土家織錦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筆者在對話結束后,再次感謝了這位土家族的傳統(tǒng)文化記錄者、傳播者,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喚起了人們對土家族地區(qū)發(fā)展和文化傳承現(xiàn)狀的廣泛關注,令人欽佩,筆者也一定會繼續(xù)關注這位有著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的土家族文化新媒體傳播者。
通過以上的筆者對“抖音”平臺的實際考察,可以明顯感受到短視頻是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的重要渠道,其傳播效果遠遠高于許多其他的新媒體平臺,這個直觀的發(fā)現(xiàn),也可以作為土家織錦新媒體傳播者選擇合適傳播渠道的一個重要參考和借鑒。經(jīng)過跟蹤觀察與互動交流,可以確認在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世界中,我們能夠更加直接地領略到土家織錦等土家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平臺用戶們可以與那些流傳千年的土家族文化產(chǎn)生“共情”,不受時空限制地感受短視頻鏡頭中土家織錦的精美、哭嫁習俗的悠婉、共飲摔碗酒的豪情和齊跳擺手舞的壯觀。
五、結語
總之,“抖音”短頻作為新媒體傳播的一種最新形式,能夠為土家織錦的傳播帶來強大動力,特別是其用戶群體具有年輕化的特質,就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受眾,接觸到土家織錦并對其產(chǎn)生興趣,從而一同加入到保護、傳承和開發(fā)土家織錦工藝的隊伍中來,讓這項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蓬勃生機。
參考文獻:
[1]朱潔.網(wǎng)絡田野考察——網(wǎng)絡傳播學研究的新方法[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20-122.
[2]卜玉梅.虛擬民族志:田野、方法與倫理[J].社會學研究,2012(2):217-236,246.
[3]庫茲奈特.如何研究網(wǎng)絡人群和社區(qū):網(wǎng)絡民族志方法實踐指導[M].葉偉明,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6:9.
作者簡介:李勁松,博士,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傳播、非遺數(shù)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