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閱讀了繪本《凱迪和一場很大的雪》后,了解到故事中的凱迪是一臺拖拉機,在公路局工作,它的職業(yè)是鏟雪員,因此孩子們對工作和職業(yè)的話題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還一起討論起了爸爸媽媽的工作。其中一位小朋友說:“我的爸爸是圖書館管理員?!贝蠹覍D書館管理員這個職業(yè)充滿了好奇……
隨著孩子們對管理員的興趣日趨濃烈,討論也越來越深入,也開始共同探討班級中需要管理員的地方,并對擔任管理員這一職務躍躍欲試,于是老師和孩子們開展了關于“管理”的大調查。
管理員該干什么呢?—同伴間相互出點子,責任意識外化為責任行為
對于要設什么樣的管理員,管理員該干什么,自愿報名上崗的孩子們有點蒙。最后,小伙伴們開始互相出主意,并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來想法:
吃飯管理員—穿上廚師帽,戴上口罩,為每位小朋友分發(fā)午餐,他們能記住每個小朋友飯量的大小,讓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大大減少;
頭發(fā)管理員—從只會扎馬尾到會編各種各樣的辮子,是美發(fā)高手;
垃圾管理員—把垃圾分類知識研究得明明白白,垃圾絕不亂扔。
……
有了具體工作目標的小管理員們苦練本領,各司其職。他們把承擔小小管理員的責任感落實到具體的每一件事情中,盡心盡職地為小伙伴們服務,責任意識已經(jīng)外化為責任行為。
輪崗制誕生—同伴間的榜樣作用,責任感在集體交往中同化
隨著管理員對自己的崗wgFqzY8K8CztDoMCe7/IIboF4jG6KomkRlf5kqBMIn0=位日趨熟悉,孩子們對管理員們也越發(fā)崇拜,想當管理員的孩子越來越多,可崗位只有那幾個,怎么辦呢?
于是輪崗制誕生了,孩子們決定輪流當管理員。為了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擔任不同的管理員,細心的孩子們還做了輪崗記錄表,在榜樣的作用下以及集體監(jiān)督中,每個孩子的自我價值都得到了認同,而且責任心培養(yǎng)也變得更加有效。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從日常生活小事著手,讓孩子們在討論中逐步感知、理解“責任”到底是什么,進而引導孩子們做出更多承擔責任的行為。
案例一中,老師通過對孩子們收拾玩具狀態(tài)的觀察引導孩子們想出玩具柜管理員的角色,接著再組織孩子們討論這個角色的具體任務,并在過程中通過積分制強化孩子們的責任意識。案例二則圍繞管理員的職業(yè)體驗,幫助孩子了解每類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并引導孩子們在實際工作中切實當好一名管理員,在為他人服務中理解責任的內涵。
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多參與家庭生活,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逐步地把責任意識培養(yǎng)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就能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格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