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家公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對京劇藝術(shù)的傳承、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梅蘭芳先生在京生活50余年,除了在抗戰(zhàn)開始后,梅家遷居上海、后居香港的那一段。他出生、成長、學戲、成名、終老,都在北京城。這讓北京中軸線附近與梅蘭芳先生有關(guān)的胡同成為京劇發(fā)展史的重要見證。
北京曾有梅先生的9處居所,這些地方雖因時間的推移而改換了模樣,但仍有不少地方能讓人追憶他的風采。
重新尋找這些老地方,懷想斯人,也可從中找到京劇發(fā)展的足跡。
他的9處宅院,有6處在老北京所說的“南城”,而且就在珠市口西到珠市口東一帶。
出生地
“姬兄,巧得很,56年以前,我就出生在這條街上。就在對面,只隔開三五間門面,明天我指給你看。”1950年6月,梅蘭芳回到北京,住在李鐵拐斜街的遠東飯店,老朋友許姬傳來拜訪,他說了如上的一番話。
如今遠東飯店還在,這所宅子鐵樹斜街101號,也還在。大門上了新漆,刷著金字對聯(lián)。
該寓所為其祖父梅巧玲購置,是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原宅院外沿街建有高墻,門樓與宅門相對,街門對聯(lián)上聯(lián)“門庭香且寶”,下聯(lián)“家道泰而康”。
1900年,梅家把李鐵拐斜街的老屋賣掉,搬入不遠的百順胡同,只是現(xiàn)在的百順胡同已找不到他曾落腳的宅院。
1907年,梅蘭芳全家遷到珠市口東的北蘆草園胡同9號。他后來在書中回憶說:“這大概是我住過的房子里面算是最窄小簡陋的一所了。”
當時他已經(jīng)搭班喜連成,有了一些收入,每天只能拿到一點“點心錢”;“我記得第一次出臺,拿到這很微薄的點心錢,回家來雙手捧給我的母親。我們母子倆都興奮極了。”那一年梅蘭芳14歲,第二年的7月,他的母親便在這座簡陋的房子里去世。四歲父親就去世的他,這時已然成了孤兒。
但蘆草園是梅蘭芳早期完成新戲和學昆曲的重要場所:“每天除了早晨我們可以出去遛彎兒、喊嗓子之外,別的時候,我就在這個屋子里,站在木架子前面對著壇子口,提高了調(diào)門兒,練習唱腔和道白,免得有礙鄰居們的安寧?!?/p>
鴿子與眼疾
1909年,梅蘭芳搬到鞭子巷頭條(現(xiàn)名錦繡頭條),1912年又搬到鞭子巷三條(現(xiàn)名錦繡三條)26號一座四合院。
梅蘭芳對鞭子巷三條住所的印象深刻,他描述:“鞭子巷三條,是一所極平常的四合房。上房五間,左首兩間是祖母的臥房,右首兩間是伯父、伯母帶了兩位未出閣的妹妹住的。當中這間,布置了一個佛堂。我祖母喜歡看經(jīng)念佛,拿這個來消磨她的暮年歲月。閑時常替孫輩做活,縫縫補補,到老她的眼力還是不差。我們傳統(tǒng)的家規(guī),是不許賭錢的。我到今天不會打牌,就是從小我在家里沒有看見過有斗牌一類游戲的緣故。我住在左面的廂房里。對面是廚房,廚房的隔壁,就是鴿子棚。外面靠大門一帶的倒座(北方的四合房,對著上房的屋子,稱為倒座),是兩間客廳、一間書房,開間都小得可以的。這兩間小房子,從前常有一般愛好戲曲的朋友們,來向我伯父討教一些有關(guān)昆、亂方面音樂上的問題。這是我那時住的房子的大概情形?!?/p>
就是在鞭子巷居住時,他開始養(yǎng)鴿子,因為養(yǎng)鴿子而治好了眼睛的毛?。骸拔矣啄甑纳眢w并不結(jié)實。眼睛微帶近視。姑母說我眼皮下垂是實在的。有時迎風還要流淚,眼珠轉(zhuǎn)動也不靈活。演員們的眼睛,在五官當中,占著極重要的地位。觀眾常有這樣的批評,說誰的臉上有表情,誰的臉上不會做戲,這中間的區(qū)別,就在眼睛的好壞。因為臉上只有一雙眼睛是活動的,能夠傳神的。所以許多名演員,都有一對神光四射、精氣內(nèi)涵的好眼睛。當時關(guān)心我的親戚朋友,對我這雙眼睛非常顧慮,恐怕影響到前途的發(fā)展,我自己也常發(fā)愁。想不到因為喜歡養(yǎng)鴿子,會把我的眼睛的毛病治好了。”
他還總結(jié)了養(yǎng)鴿子的三大好處:“養(yǎng)鴿子的人,第一,先要起得早,能夠呼吸新鮮空氣,自然對肺部就有了益處。第二,鴿子飛得高,我在底下要用盡目力來辨別這鴿子是屬于我的,還是別家的,你想這是多么難的事。所以眼睛老隨著鴿子望,愈望愈遠,仿佛要望到天的盡頭,云層的上面去,而且不是一天,天天這樣做,才把這對眼睛不知不覺地治過來的。第三,手上拿著很粗的竹竿來指揮鴿子,要靠兩個膀子的勁頭。這樣經(jīng)常不斷地揮舞著,先就感到臂力增加,逐漸對于全身肌肉的發(fā)達,更得到了很大的幫助?!?/p>
也是在這座宅子里,梅蘭芳的兒子大永、女兒五十相繼病夭,夫婦倆大為傷感,決定另覓新居。
養(yǎng)花之所
1915年,他以兩千多銀元典了北蘆草園西口青云巷8號寓所(今青云胡同29號)。房子由兩所四合院合并而成,共有20間房。其中4間房被打通,用作書房,梅蘭芳每天在這里吊嗓、排戲、讀書、作畫。
他說:“我用兩千幾百兩銀子在蘆草園典了一所房子。那比鞭子巷三條的舊居是要寬敞得多了。它是兩所四合房合并起來,在里邊打通的。上房是十間,南房也是十間。南房這部分除了一間是大門洞,一間是門房,再緊里邊靠墻是堆雜物的一間之外,其余的七間:外面的三間打通了是我的客廳;里面的四間也打通了,是我用做吊嗓、排戲、讀書、畫畫的地方。我們都叫它書房。有些熟不拘禮的朋友,和本界的同仁來了,就在這一大間書房里談話?!?/p>
這一時期,梅蘭芳開始養(yǎng)花,最多的是牽?;ǎ骸拔覐男【蛺劭椿ǎ搅硕q,我才開始自己動手培植。每年的秋天,養(yǎng)的是菊花,冬天養(yǎng)梅樁盆景,春天養(yǎng)海棠、芍藥和牡丹,夏天養(yǎng)的是牽牛花。差不離一年四季里面,我對于栽花播種的工作,倒是‘樂此不?!乩喜婚e著的。”
每逢他家中各色牽?;ㄊ㈤_之時,畫家齊白石一定來觀賞。后來,齊白石以牽?;轭}材,為榮寶齋畫過一套信箋。
國際聲譽
1920年,梅蘭芳購置了東城無量大人胡同24號(現(xiàn)為紅星胡同61號)一處帶假山花園的大院。此后直到1932年,這里一直是梅蘭芳居住的宅邸,也是京城人文薈萃的地方,梅蘭芳在這里的書房叫“綴玉軒”,他自稱“綴玉軒主人”。這處宅邸,可以說是他眾多故居中最出名的一處。
梅蘭芳在此編排了許多新劇,如《霸王別姬》《洛神》《西施》等。在梅家花園,梅蘭芳還為新劇《紅樓夢》拍攝了不少劇照。
1924年10月,梅蘭芳第二次赴日演出。1927年6月,他被《順天時報》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1930年1月,梅蘭芳赴美演出72天,被美國兩所大學分別授予文學榮譽博士學位,享譽海外。此后,許多外賓來京希望做三件事情:一是逛故宮,二是看梅劇,三是訪梅宅。
1920年至1932年,梅蘭芳在這里先后舉行過上百次茶會,接待過六七千次外國賓客,包括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美國好萊塢影帝范朋克、英國作家毛姆、瑞典王儲夫婦(即后來的古斯塔夫六世)、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夫人等。
這處宅邸于1987年春被拆除,造了南北兩座辦公樓。紅星胡同現(xiàn)在也被氣勢磅礴的新式四合院建筑――香港馬會一分為二,攝影協(xié)會搬遷走了以后,曾經(jīng)星光熠熠的“綴玉軒”如今香消玉殞。
最后十年
如今被辟為梅蘭芳紀念館的護國寺街9號,是梅蘭芳1951年遷入的,他在這里度過了人生的最后10年。
梅蘭芳紀念館成立于1986年10月,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qū)護國寺街9號,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為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一部分,占地1000余平方米。朱漆大門上懸掛著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匾額“梅蘭芳紀念館”。
進門后迎面青石磚瓦的大影壁前,安放著一座梅蘭芳的半身塑像。在屏門內(nèi)小影壁前,擺有四個石質(zhì)刻花小圓墩和一個漢白玉的魚洗。東、西、北房筑有穿廊,紅漆圓柱,廊沿上有鮮艷的彩繪。院內(nèi)有兩棵柿子樹,兩棵海棠樹,寓有“事事平安”之意。
梅蘭芳紀念館現(xiàn)有兩部分,正院保存故居原貌,會客廳、書房、臥室和起居室內(nèi)的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狀陳列。東、西展室為專題展覽,不定期更新展覽內(nèi)容,外院展覽室,以大量珍貴圖片扼要地介紹梅蘭芳一生的藝術(shù)和社會活動。
1954年,梅蘭芳買下西舊簾子胡同29號的一座大四合院,將自己所有藏品和物品存放于此。
現(xiàn)在的西舊簾子胡同也已經(jīng)被拆除……
時間的大潮湮滅了許多舊跡舊事,然而梅先生的戲卻在歲月的打磨下愈發(fā)璀璨,《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天女散花》《鳳還巢》《宇宙鋒》……他的諸多精神財富也依然在京劇的戲脈中蓬勃跳動。我們總能看見他,在各大劇場的舞臺上,在戲校孩子的唱念做打中,在早晨遛彎大爺手中新款的“戲匣子”里,在載著游客“北京胡同游”的“現(xiàn)代祥子”的口述里,在每天清晨傍晚放飛鴿群的哨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