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沃柑具有皮薄多汁、果肉嫩滑等特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我國沃柑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廣西由于具有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沃柑種植經濟效益較好。為進一步提高沃柑的產量和品質,促進沃柑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以桂林市為例,根據沃柑形態(tài)特征和生長習性,分別從地塊選擇、苗木選擇、整地、定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及花果管理等方面深入探討優(yōu)質沃柑栽培技術,并針對炭疽病、潰瘍病、黃龍病、潛葉蛾、銹壁虱及紅蜘蛛等常見病蟲害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沃柑;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廣西桂林市
中圖分類號:S6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62
桂林市地處廣西東北部,總面積2.78萬km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冬短夏長,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為1 974 mm,年均日照時間達1 550 h,無霜期達300 d,年平均氣溫為19 ℃,氣候溫暖,光照充足,熱量豐富,且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氣候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都較適宜沃柑的種植。沃柑屬柑橘類,截至2022年,桂林市柑橘產量達692萬t,占廣西柑橘總產量的40%,產值約200億元[1]。沃柑具有產量高、抗性強、適應性廣等優(yōu)點,在廣西大規(guī)模推廣種植,種植面積也逐漸擴增。
1 沃柑形態(tài)特征和生長習性
沃柑植株高大,枝葉茂盛,葉片呈闊披針形;果實中等大小,扁圓形,單果質量在100~200 g,果皮光滑,顏色多為橙色或橙紅色,果肉橙紅色,果肉細嫩,具有香、甜、多汁等獨特風味。
沃柑耐寒性中等,適宜生長在年均氣溫超過17.5 ℃的地區(qū),且要求冬季最低溫度不低于0 ℃。此外,沃柑對光照的要求不高,在散射光的照射下生長較佳。在沃柑生長期,最好保持種植地土壤濕潤。因此,為保證沃柑更好地生長,種植地土壤最好是肥沃且深厚的黏土,保水性強。
沃柑主要以早秋梢作為結果母枝,結果枝梢多為有葉花枝,一般樹冠中下部著果率較高。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沃柑可以快速生長,一般需要3~4年便可進入豐產期,單株產量可達45 kg。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地塊選擇
選擇合適的種植地能為沃柑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以最大限度發(fā)揮沃柑的生長潛力,提高其產量和品質。根據沃柑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長習性,桂林市沃柑主要種植在坡度小于15°的緩坡上,確保果園光照充足、排水性良好。土壤以土層厚度大于等于60 cm、土質疏松肥沃、pH值在5.5~6.5的紅壤或者黃壤為宜。
2.2 苗木選擇
選擇具有優(yōu)良品質和適應性強的沃柑苗木進行種植,是提高沃柑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步驟[2]。對于沃柑苗木,果農應選擇通過農業(yè)部門評(審)定且適合當地推廣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和無性系,如091無核沃柑等。此外,在選擇沃柑苗木時,應優(yōu)先選擇苗高50~65 cm,地徑超0.6 cm,分支3~4個的苗木,且要求苗木生長健壯、根系完整、頂芽飽滿。
2.3 整地
2.3.1 整地方法
一般情況下,果農應在種植前30 d內對種植地塊進行整理。先將種植地內的雜草、灌木、石塊等清理干凈。由于種植地的坡度小于15°,整地方式可采用機械全墾方式,順坡由上至下墾地,墾地深度在25~35 cm,將土塊翻轉草根朝上,避免其復活。按oj3oLka79jBZCPR8P8cE5Q==“品”字形挖穴,株行距為2.5 m×4.0 m,穴規(guī)格為60 cm×50 cm×50 cm。
2.3.2 施基肥
桂林市土壤類型以紅壤為主,土壤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嚴重缺乏。為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為實現(xiàn)沃柑豐產奠定基礎,在整地完成后,果農可對種植地施加腐熟有機肥作為基肥,以提高種植地土壤的肥沃度,保證沃柑產量和品質。在施肥量上,每穴可施加腐熟有機肥5~10 kg。將基肥施加在穴底部,再用除凈雜草、石塊的表土回填至穴深的1/3處,將基肥與表土混合均勻后用表土回填整個穴,直至穴面略高于地表,待雨后土壤沉降即可定植。
2.4 科學定植
2.4.1 定植時間
基于桂林市的氣候特點,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逐漸上升,早晚溫差較小,溫度逐漸趨于穩(wěn)定,降水量逐漸增多。因此,春季較適宜沃柑苗木的定植,尤其3—4月,可促進苗木快速生長。
2.4.2 定植
在苗木運輸、移栽過程中需要保持苗木根部濕潤,避免過度曝曬[3]。定植前,果農需要小心剝掉營養(yǎng)缽,避免弄散營養(yǎng)缽中的基質,且適當修剪果苗頂端的嫩枝。定植前,先挖出一個大小與苗木冠幅相近,深度比營養(yǎng)缽高5 cm左右的定植穴。將沃柑苗木正直放入穴中,確保苗木根部正常舒展,再用泥土覆蓋,稍微提起苗木讓根部土壤落實,并用力踩實。重復覆土、踩實操作,直至穴面高出缽面2~3 cm,并用力踩實,確保苗木根部與營養(yǎng)土緊密接觸,最后覆蓋厚3 cm左右的松土,以促進水分下滲,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5 水肥管理
2.5.1 水分管理
1)合理灌溉。在種植沃柑過程中,一旦在陰天發(fā)現(xiàn)葉片枯萎,或者高溫條件下卷曲的葉片在傍晚不能恢復正常,需要做好灌溉工作,為沃柑提供充足的水分。一般情況下,沃柑在3—4月春梢萌發(fā)、6—9月果實膨大期對土壤濕度較敏感。果農需要注意檢測土壤水分含量,當果園土壤水分含量小于15%時,需要及時灌溉。2)適當控制水量。在沃柑秋梢成熟后,需要及時控制水量,避免水分過多影響花芽的分化;抑制冬梢抽發(fā),增加樹體營養(yǎng)累積;增加果實糖分,提高果實貯藏性能。采摘前20~30 d,需要合理控制水分,提高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從而提高果實品質。
2.5.2 施肥管理
沃柑定植當年,果農需要施肥4次。2—3月,每株施尿素0.3 kg;3—4月,每株施尿素、復合肥各0.4 kg;5—6月,每株施復合肥0.6 kg;7—10月,每株施尿素0.2 kg、腐熟有機肥10~15 kg,再噴施0.2%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促進植株花芽分化,確保植株安全過冬。
定植第2年,利用擴穴改土的方式,每株施腐熟有機肥15~20 kg+復合肥(N、P、K總養(yǎng)分含量不低于30%)0.3~0.5 kg,施肥后再覆蓋泥土厚20~30 cm。
定植第3年,觀察果樹的生長情況,若沒有掛果,則按第2年追肥方式施肥。若果樹已掛果,則1年需要追肥4次,分別為春肥、夏梢肥、秋梢肥及冬肥。其中,春肥為每株施高氮鉀型復合肥0.2~0.4 kg,夏梢肥為每株施速效氮肥0.5~0.7 kg,秋梢肥為每株施高氮鉀型復合肥0.5~0.7 kg,冬肥為每株施腐熟農家肥15~20 kg、鈣鎂磷鉀肥0.7~0.9 kg。
2.6 整形修剪
沃柑幼樹以整形為主,修剪為輔[4]。一般在幼樹距離地面30 cm處定干,待幼樹抽發(fā)新枝后再留取3~4個不同方向的新枝作為主枝,主枝上再留2~3個副主枝,其余的枝條全部剪除,形成一個枝條分布均勻的高產樹形。待沃柑進入產果期后,及時將病蟲枝、腳枝、過密枝、重疊枝、枯死枝剪除,以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性,提高沃柑的產量和品質。
2.7 花果管理
沃柑定植第2年,一般在春季會抽出許多花蕾,消耗很多養(yǎng)分,不利于樹冠擴大。通常在11—12月秋梢成熟時,采用3%赤霉酸乳油50 mL+尿素50 g兌水15 kg,持續(xù)噴灑1~2次。在春梢抽發(fā)前15 d,可施加速效氮肥促進春梢生長,削弱花蕾、幼果的生長,以達到疏花疏果的效果。同時,可人工摘除花蕾和幼果,促進春梢抽發(fā)生長。
為實現(xiàn)沃柑高產,每年沃柑開花前,可每隔3~5 d搖晃主枝,以確保其能獲得充足的光照。定植4年后,在花期前要及時施加速效氮肥,為果樹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促進果樹結果。此外,要適當對果樹進行疏果,一般在花蕾掉落后10 d左右開展疏果工作,將病果、壞果、畸形果摘除。對于結果較密集的枝條,可留取7~9個較大的果實并將其余果實都摘除。
2.8 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2.8.1 炭疽病
炭疽病是桂林市沃柑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該病發(fā)生高峰期為7—8月。炭疽病主要為害沃柑的葉片、果實,被該病感染的葉片會逐漸腐爛、枯萎,嚴重時會造成落葉、落果,不利于沃柑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該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做好果樹枝葉修剪工作,保持果園的透氣性和透光性。2)做好果園的灌溉與排水工作,雨后要及時開溝排水。3)在春季抽梢時,可采用1%波爾多液或者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每隔7~10 d噴施1次,持續(xù)噴施2~3次。
2.8.2 潰瘍病
潰瘍病在8—9月蔓延較快,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可通過風雨、昆蟲等媒介快速傳播。潰瘍病主要為害沃柑的果實和葉片,受害葉片背面出現(xiàn)黃色油漬狀的斑點,之后逐漸發(fā)展成圓形、淡褐色的病斑,葉片出現(xiàn)黃化等癥狀,嚴重時會造成整株果樹死亡。該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嚴格執(zhí)行檢疫制度,嚴禁將病苗帶入果園,從源頭減少病菌的入侵。2)冬季清園時及時將果園中的病果、病枝剪除,并清理干凈[5]。3)發(fā)病初期,采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800倍液噴灑,每10~15 d噴施1次,持續(xù)噴施3~4次。
2.8.3 黃龍病
黃龍病又稱黃梢病,是桂林市沃柑種植中危害最嚴重的病害,7—9月為發(fā)病高峰期。木虱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黃龍病主要為害沃柑的枝梢、果實、葉片,其癥狀表現(xiàn)為果實畸形、無光澤,枝梢枯萎,葉片黃化、變小等,嚴重時會導致整株果樹枯死。該病防治措施如下。1)一旦發(fā)現(xiàn)病樹,要將病樹連根挖起,以減少傳染源。2)春梢抽發(fā)時,采用20%甲氰菊酯乳油600~800倍液噴灑,減少木虱的危害。3)發(fā)病初期,采用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灑,每年噴施2~3次。
2.8.4 潛葉蛾
在桂林市,潛葉蛾在4—6月開始為害,7—9月為盛發(fā)期。潛葉蛾的幼蟲會鉆入葉片表皮下部蛀食,形成蟲道,造成葉片卷縮、硬化、脫落,嚴重時將影響果樹的樹勢和來年的結實。潛葉蛾的防治方法如下。1)注重夏梢的修剪,并將果樹上零星抽發(fā)的新梢抹除,以促進抽梢整齊、統(tǒng)一。2)適當引入潛葉蛾的天敵,如寄生蜂、草蛉等,以減少潛葉蛾的數量。3)在潛葉蛾成蟲期,可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 000倍液或5%吡蟲啉乳油600~800倍液噴灑,每隔7~10 d噴施1次,持續(xù)噴施2~3次。
2.8.5 銹壁虱
銹壁虱是桂林市沃柑種植過程中常見害蟲之一,高發(fā)期為7—8月。其幼蟲主要為害嫩葉葉背,造成葉背呈黑褐色網狀紋,成蟲會吸取葉片和果實的汁液,嚴重時會造成葉片變黃、脫落,樹勢變弱,落果,嚴重影響果樹的健康生長。銹壁虱的防治措施如下。1)適當引入銹壁虱的天敵,如瓢蟲、多毛菌等,以減少銹壁虱的危害。2)對于銹壁虱幼蟲,可利用3%克螨特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在噴施藥劑時,先噴施樹冠的內側,再噴灑樹冠外側,重點噴施葉背和果實暗側,以充分發(fā)揮藥劑的效果。此外,銹壁虱對化學藥劑易產生抗性,因此果農需要交替使用多種藥劑防治,如40%氧化樂果乳油800~1 000倍液、0.2~0.3°Bé石硫合劑等。
2.8.6 紅蜘蛛
在桂林市,紅蜘蛛盛發(fā)期為6—7月,其以卵或者雌性成蟲在落葉及根部周圍淺土等處過冬[6]。紅蜘蛛主要刺吸葉片、果實的汁液,造成葉片無法正常光合作用,嚴重時導致落葉、落果。紅蜘蛛的防治措施如下。1)在沃柑成熟期對果實套袋,可降低紅蜘蛛的危害。2)在紅蜘蛛危害嚴重時,可采用41%金霸螨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施,每隔7~10 d噴施1次,持續(xù)噴施2~3次。
3 結語
沃柑種植是一項較復雜的工作,果農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促進沃柑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未來,筆者將持續(xù)關注沃柑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并結合實際生產中出現(xiàn)的問題,持續(xù)開展研究與探索,為沃柑產業(yè)的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更有效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秦麗云.央視報道“桂林老表”對“東北老鐵”的橙紅謝意[N].桂林日報,2024-01-07(1).
[2] 李善顏.優(yōu)質沃柑栽培技術與病蟲害有效防治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yè)科學,2022(11):29-31.
[3] 汪末根,劉靈敏,江雪芳,等.雜柑品種沃柑高品質設施栽培技術示范[J].浙江柑橘,2020,38(4):23-24.
[4] 何全棟.沃柑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yè)科學,2023(1):122-124.
[5] 覃麗玲.沃柑在南寧早結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yè)科學,2023(8):124-126.
[6] 朱秀紅.廣西藤縣優(yōu)質沃柑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家科技(理論版),2021(1):6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