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可提高玉米、大豆的產量與品質,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戶經濟收益,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基于此,為加快推進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應用,以廣西桂平市為例,從選種和種子處理、選地整地、種植模式、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方面總結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關鍵詞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廣西桂平市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13
桂平市位于廣西東南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4 ℃。桂平市土壤主要由濱海河流沉積物和海侵沉積物組成,以酸性紫色土、赤紅壤和紅壤為主,在玉米、大豆種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桂平市在農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嚴格遵循《2023年全國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指導意見》《自治區(qū)農業(yè)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做好2023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2023年,桂平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面積66.67 hm2,玉米、大豆每667 m2產量分別達到422.1 kg、103.5 kg,全面實現“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目標。因此,對桂平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先進經驗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選種和種子處理
適宜在桂平市種植的優(yōu)質玉米品種有粵甜32號、泰鮮甜2號、中甜228、江甜012及閩雙色6號等;優(yōu)質大豆品種有桂夏3號、桂夏7號、桂春15號、桂春8號、華春8號、桂夏1702、桂夏豆119、桂夏豆109及桂夏豆105等。購買的玉米和大豆種子應粒形飽滿、無病斑、無蟲口、無霉變、無破皮。
桂平市夏季高溫、多雨,為各類病蟲害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確保玉米、大豆產量,在播種前應進行種子包衣。大豆拌種可用62.5 g·L-1咯菌腈·精甲霜靈懸浮劑300~400 mL與大豆100 kg拌勻;玉米選用包衣種子即可。
2 選地整地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地應滿足透氣性好、土壤肥沃、土層深厚、pH值為5.8~7.0等條件。選好種植地后進行整地。整地以機械翻耕為主,深度通常在18~22 cm。翻耕后再耙2~3遍,從而使土塊保持平整、細碎的狀態(tài)。如果農戶使用機耕的犁鏵進行耕地,則應將表土上下翻耕。需要重視的是,土壤保墑性較差的地塊不宜連年種植,以3~5年種植1季為宜。
3 種植模式
在桂平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共有3種種植模式,即4∶2模式、5∶2模式、6∶2模式。其中,4∶2模式指4行大豆帶與2行玉米帶復合種植,大豆帶內行距35~40 cm,玉米帶內行距40 cm,帶間行距60~70 cm;5∶2模式指5行大豆帶與2行玉米帶復合種植,大豆帶內行距30~40 cm,玉米帶內行距40 cm,帶間行距60~70 cm;6∶2模式指6行大豆帶與2行玉米帶復合種植,大豆帶內行距30~35 cm,玉米帶內行距40 cm,帶間行距60~70 cm。
4 播種
在桂平市,玉米、大豆播種日期以6月中下旬為宜,玉米、大豆同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以4~5 cm為宜,大豆播種深度以2~3 cm為宜,通常采用機械播種。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種子管理站發(fā)布的《廣西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選種用種指導意見》,農戶可根據當地土壤肥力條件、品種特性確定大豆、玉米的種植密度。玉米每667 m2種植密度應在3 500株左右,保證帶狀復合種植的密度與當地單作玉米相當;春大豆每667 m2種植密度應在12 000株左右,夏大豆每667 m2種植密度應在15 000株左右,保證帶狀復合種植的密度不低于當地單作大豆密度的70%。
5 田間管理
5.1 施肥
玉米播種前,在玉米帶中間開施肥溝,施用玉米專用控釋復合肥作種肥,玉米播種在施肥溝兩邊。播種后,根據玉米不同生育期進行追肥。在玉米8葉期追施攻稈肥,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m(N)∶m(P2O5)∶m(K2O)=15∶15∶15]15~20 kg或尿素5~8 kg;在玉米12葉期追施攻苞肥,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m(N)∶m(P2O5)∶m(K2O)=15∶15∶15]30~35 kg或尿素7~10 kg、氯化鉀10~15 kg。施肥后可進行機械培土或人工培土蓋肥,后期視玉米長勢補施或葉面噴施少量氮磷鉀肥和微肥[1]。
大豆播種前,每667 m2施低氨平衡復合肥10~25 kg作種肥,后期視大豆長勢補施或葉面噴施少量氮磷鉀肥和微肥。
5.2 除草
桂平市氣候濕潤、多雨,為雜草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會導致雜草與大豆、玉米爭奪養(yǎng)分,導致大豆、玉米生長狀態(tài)不佳。在桂平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中,常見的雜草有稗草、狗尾草、馬齒莧等。在防治雜草時,農戶可用物理隔簾將玉米、大豆隔開,分開施藥。每667 m2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劑80~100 mL進行噴霧防治,每667 m2玉米用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劑0.8~1.2 g噴霧防治,防治率高達90%。在除草7 d后,在復合種植區(qū)域進行巡視,如果發(fā)現未除盡的雜草,應進行人工除草或機械除草[2]。
5.3 病蟲害防治
5.3.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在桂平市發(fā)生較為普遍,個別年份危害嚴重,常造成玉米葉片枯死,影響玉米產量。玉米大斑病多在玉米生長后期發(fā)生,發(fā)病初期玉米葉片上出現青褐色水漬狀斑點,很快發(fā)展為邊緣暗褐色、中部淡褐色的長紡錘形條斑,后期病斑上長出黑褐色的霉層。
防治玉米大斑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農業(yè)防治。收獲后把玉米病株殘余部分焚燒、深埋,消滅越冬菌源。2)藥劑防治。可用40%克瘟散乳油800倍液噴霧。
5.3.2 大豆炭疽病
大豆炭疽病可為害大豆幼苗和成株。幼苗發(fā)病時,子葉邊緣出現半圓形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干縮后凹陷破裂,進一步發(fā)展可使整個子葉干枯。適宜環(huán)境下,子葉上的病斑可擴延到幼莖,引起紅褐色至暗褐色條斑,致使幼苗干枯而死。成株發(fā)病時,葉片上出現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呈暗褐色,病斑上產生粗糙的小黑點。
防治大豆炭疽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農業(yè)防治。適時播種,做好保墑工作,促使幼苗早出土,有助于降低幼苗發(fā)病概率;收獲后處理田間病株殘體,減少初侵染源。2)化學防治。大豆開花后噴灑波爾多液,預防大豆炭疽病。
5.3.3 蚜蟲
蚜蟲是桂平市玉米、大豆苗期的重要害蟲,主要通過刺吸植株汁液,影響幼苗生長發(fā)育,甚至出現死苗現象。此外,在玉米穗期,蚜蟲會分泌大量“蜜露”,蜜露匯集后,常在葉面形成一層黑色霉狀物,嚴重影響玉米光合作用,造成玉米大規(guī)模減產。在桂平市,蚜蟲1年發(fā)生20代左右,4—5月危害最盛。
防治蚜蟲,可采取以下措施。1)物理防治。蚜蟲具有趨黃性,可在田間懸掛黃板進行誘殺,防蚜率高達70%。2)生物防治。韭菜對蚜蟲有一定趨避作用,因此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區(qū)域,種植少量韭菜,可以降低蚜蟲發(fā)生概率。3)化學防治。蚜蟲數量較多時,可用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進行噴霧。
5.3.4 紅蜘蛛
紅蜘蛛是桂平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區(qū)域常見蟲害,主要通過吸取玉米、大豆植株汁液,影響其品質、產量。在桂平市,紅蜘蛛1年能發(fā)生10~20代。桂平市7—8月干旱少雨,紅蜘蛛數量劇增,危害加劇,9月中下旬之后,氣溫逐漸下降,紅蜘蛛危害程度也隨之減輕。
防治紅蜘蛛,可采取以下措施。1)物理防治。使用噴霧器沖洗大豆、玉米植株,減少紅蜘蛛數量。2)農業(yè)防治。一旦發(fā)現受害葉片要及時摘除,并進行焚燒、深埋處理,如果發(fā)現受害嚴重的植株,要連根拔除并連同根部的土壤一起隔離或扔掉。3)生物防治。保護并利用異色瓢蟲、束管食螨瓢蟲、草蛉、小花蝽等天敵防治紅蜘蛛。4)化學防治。紅蜘蛛數量較多時,可用三氯殺螨醇、馬拉硫磷或雙甲脒噴霧防治。
5.3.5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別名蓮紋夜蛾、斜紋夜盜蟲、黑寶、露水蟲等。斜紋夜蛾主要以幼蟲為害玉米、大豆。初齡幼蟲啃食植株葉片下表皮和葉肉,僅留上表皮和葉脈,葉片呈紗窗狀,幼蟲危害性隨齡期增長而增加,危害嚴重時可將全部葉片吃光。斜紋夜蛾在桂平市1年發(fā)生8代,4月上旬至5月下旬發(fā)生較為嚴重。
防治斜紋夜蛾,可采取以下措施。1)物理防治。斜紋夜蛾具有趨光性,可在田間放置黑光燈進行誘殺,防治率在90%以上。2)化學防治。斜紋夜蛾數量較多時,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噴霧防治,防治率在90%左右。
5.4 防災減災
5.4.1 漬澇
在玉米、大豆生長期間,桂平市月平均降水量為231 mm,如果沒有做好疏通溝渠的工作,極易發(fā)生漬澇災害,影響玉米、大豆生長。因此,需要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區(qū)域設置排水溝,溝深為0.8~1.0 m,溝距為20 m,以提升排澇能力。同時,如果種植區(qū)域出現積水,排澇完畢后,應及時在玉米帶與大豆帶間追施復合肥[m(N)∶m(P2O5)∶m(K2O)=15∶15∶15],或適當噴施葉面肥。通過這一方式,可以減少漬澇災害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3]。
5.4.2 干旱
如果在大豆的苗期遇到干旱,對大豆的根系下扎極為有利,能夠起到蹲苗的效果。但需要重視的是,如果葉片的失水現象比較重,農戶應及時澆水。如果7—8月遇到旱情,應及時灌溉,避免出現大豆落花不結莢、玉米“卡脖旱”的現象[4]。
6 收獲
桂平市春大豆成熟季節(jié)為7月中旬,此時豆莢變黃,籽粒飽滿,植株上部葉片轉黃,中、下部葉片開始脫落,農戶應在晴朗天氣收獲大豆,避免因為雨淋,致使大豆霉爛,影響大豆市場競爭力。在收獲后,應將大豆攤開,待晾曬2~3 d,豆莢自然開裂,便可進行脫粒。在脫粒后,晾曬3 d,豆粒含水量低于12%,即可將其入庫存儲[5]。桂平市夏大豆成熟時期通常為國慶節(jié)前后,農戶可等大豆莖稈失綠、葉片掉落后進行收獲。在過去,桂平市多用人工收割,效率較低。近年來,桂平市大力推廣大豆收割機,提高了大豆收割機械化水平,根據桂平市農戶的農業(yè)生產經驗,機械收割的效率是人工收割的60倍,有效提高了大豆收獲效率[6]。
桂平市玉米一年可收獲兩次,分別在6月、11月收獲。玉米果穗苞葉變黃松散,籽粒脫水變硬、乳線消失,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現黑帽層即代表玉米已經成熟,可以進行收獲。目前,桂平市多用玉米聯合收獲機收獲玉米,可一次完成玉米摘穗、輸送、剝皮、莖稈切碎、果穗收集、根茬破碎還田等作業(yè),有效提高了玉米收獲效率。
7 結語
在桂平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得到大范圍推廣,提高了玉米、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其他地區(qū)在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可借鑒桂平市的先進經驗,并且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注重選種、播種、除草、施肥、防災減災、病蟲害防控等工作,從而提高玉米、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戶收益,助力農村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小麗,范擁軍,徐靜婷,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封閉化除試驗初報[J].上海農業(yè)科技,2024(1):138-139.
[2] 李文鋒,羅琳玲,甘國平,等.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玉米大豆性狀表現與綜合效益分析[J].現代農業(yè)科技,2024(2):13-16.
[3] 劉洋.正陽縣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試驗[J].河南農業(yè),2024(1):51-52.
[4] 龍厚元,姚繼剛,蒿呈龍,等.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麥后免耕直播的栽培特點及其關鍵技術[J].浙江農業(yè)科學,2023,64(12):2853-2857.
[5] 鄒露陽,陳悅.商丘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應用與建議[J].農業(yè)科技通訊,2024(1):124-126.
[6] 張羽剛.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大豆品種及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機,2024(1):81-8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