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推進科普閱讀是一條易于見效的重要途徑,它對于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大家探索科學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有科學家潛力的青少年起著重要作用。正如《知識就是力量》雜志所倡導的,通過科普閱讀,幫助青少年拓展知識面,錘煉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科學教育更具實效。
而新高考綜合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尤其強調對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考查,這同時對學生多維度掌握科技知識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堪稱青少年科學教育的“領航者”。不論是對前沿科技的通俗解讀、對自然奧秘的探究引領、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理性思考,還是對科學家精神的精湛闡釋和對價值觀、人生觀的有力引導,在雜志內容中都得到了完美呈現(xiàn)。這不僅可為同學們提供豐富的科技資源,而且還能助力大家通過科普閱讀為高考賦能。
作為《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的老讀者和老作者,我創(chuàng)作的多篇文章刊發(fā)在雜志上,其中《由雪引發(fā)的科學實驗》一文,還有幸入選2022年全國高考乙卷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
2024年高考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未來還有無數(shù)的考生將要面臨高考升學進階。那么,閱讀《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如何為考生應對高考賦能呢?考生們借此可以做怎樣的準備?讓我們一起根據(jù)高考改革的指導思想,找到閱讀積累的線索,把復雜的事情變簡單!
新課標Ⅰ卷以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為主題,要求考生以此為背景談談個人思考。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23年9月刊以《觸手可及的人工智能》為題,帶領讀者進入科技與智慧的城市,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秘密。
全國甲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選自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的專著《故宮建筑細探》,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古建筑領域科學實用的修繕加固方法——“偷梁換柱”。以故宮太和殿的修繕工程實例為題面,要求考生理解“偷梁換柱”的全過程。巧的是《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24年2月刊《抗震“大力士”——斗拱》一文由周乾撰寫,文中專門介紹了故宮的斗拱,生動體現(xiàn)了古代力學中蘊藏著的科學智慧,與全國甲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不謀而合。
新課標Ⅰ卷和全國甲卷均考查了雙曲線的知識點。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24年2月刊《屋檐上的數(shù)學密碼》一文,探索了中國古建筑中凹曲屋面蘊含的數(shù)學密碼,介紹了雙曲線的應用及其背后暗藏著的數(shù)學信息。
北京卷第20題以我國天宮空間站采用霍爾推進器控制和修正軌道為背景,試題既有立體化的結構圖,也有平面化的截面圖。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24年4月刊《推動空間站的“耐力小勇士”霍爾電推進系統(tǒng)》一文,圍繞霍爾電推進系統(tǒng),講述了推進器如何結合霍爾效應,為航天器減重。
新課標卷第11題以我國科學家研制的一種生物相容性納米催化劑藥物為素材,考查學生對物質結構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22年1月刊《解密“催化黑匣子”》一文,講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團隊研發(fā)的“納米限域催化”項目,帶領讀者探尋催化劑的奧秘。
全國甲卷第31題以瀕危物種鳥類B的保護為例,展現(xiàn)保護過程中發(fā)現(xiàn)極少量野生個體、人工繁育、野外放飛并逐步擴大種群數(shù)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21年12月刊《在條子泥濕地邂逅“鳥中大熊貓”》一文,介紹了江蘇鹽城條子泥濕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在條子泥濕地上棲息的珍稀鳥類。
全國甲卷9~11題,以青藏高原東緣為背景,以沉積剖面中豐富的環(huán)境演化信息為載體,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多種地理要素與過程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全球變化等科學問題的探索興趣。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21年11月刊《青藏高原下的“洪荒之力”》和《青藏高原:帶你翻開這本讀不完的書》兩篇文章,為讀者介紹了青藏高原的氣候條件和地貌特征。
《孫子兵法》中講到了“謀定而后動”,對于未來即將參加中高考的考生而言,在當下學習準備階段進行廣泛閱讀極為必要,只有積極儲備,才能打好勝仗、順利進階。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