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別人問我有什么寫作類的書籍推薦時,我的推薦列表里總會有畢飛宇老師的《小說課》。
初讀《小說課》時,我是很驚訝的。在許多大學老師上課的內容是“朗讀PPT”時,他居然把上課的教案整理成冊出版了。上一次擁有同款驚訝,還是來自王安憶的《小說家的第十四堂課》。
兩本書都是關于小說的講解,《小說課》重在品鑒經典,《小說家的第十四堂課》重在講解技法,都是趣味和干貨并存,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枯燥。
畢飛宇和王安憶是我很喜歡的當代作家,一位是南京大學的文學院教授,一位是復旦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他們將上課時講給學生聽的東西整理成冊,成了萬千文學愛好者讀來如沐春風的書。
閱讀時的感覺就像是在“蹭課”,當不了他們的學生,當當旁聽生也挺快樂的。
每每此時,我都會感慨念一所好大學的重要性。拋開那些最世俗的學歷和薪資,好大學對人最大的吸引力是好的學習氛圍。
好大學最大的魅力,不是拿一個耀眼的文憑,也不是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而是盡情享受最純粹的時光。
我很喜歡太宰治在《心之王者》里寫的這樣一段話:
“學生原本的面貌,一定是神的寵兒,即使在大地上毫無作為,只憑那自由而高貴的憧憬,就足以與神同住。學生們,請牢記自己的特權,請為這特權驕傲。你不會永遠擁有這種特權,光陰真是倏忽即逝,因此請務必好好珍惜,切勿玷污了自身。待你們從學校畢業(yè),地上的瓜分之事自會找上門來,縱使厭惡也必須接受。你們會成為商人,成為編輯,成為官員。但在神的寶座上與神并肩而坐這種事,走過學生時代便不會再有,錯過后便永遠不再來?!?/p>
最近高考季,有很多人討論大學教育的話題:“高考能改變命運嗎?”“不讀大學去學手藝,是不是更好的選擇?”“讀一所好大學,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這些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得看你想要什么。
如果你想要的只是掙錢,那掙錢的方式有千百種,好大學可有可無,甚至不念大學早幾年出來打拼,還能多不少工作經驗。如果你想要穩(wěn)定的工作和生活,那好大學可以讓你多一些成功的概率,但這個概率因人而異,不是非上好大學不可。
但如果你想要的是濃厚的學習氛圍、開闊的眼界、有學識的老師、高水平的同學、更多的選擇,那么,越好的大學,擁有這些因素越多。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里寫道:“如果你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巴黎會一生都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背鞘腥绱耍瑢W校也一樣。你年輕時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會在你身上留下印記,如果它很好,它給你留下的印記會是見識、審美、勇氣;如果它不好,它留給你的可能是抱怨、敷衍、消極。
好大學不是人生的必需品,考上好大學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但在好大學里純粹的時光,會一生都跟隨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