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引進一款最新降脂藥,并在治未病中心成功推出。一名長期受高脂血癥困擾的陳先生得知消息后,第一個預約并完成首次注射。
這款全球首款且目前唯一一款小干擾RNA降膽固醇藥物樂可為?(英克司蘭鈉注射液)于2023年8月22日在我國獲批上市,它能夠精準靶向肝臟,從上游阻斷前蛋白轉(zhuǎn)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蛋白的表達,降低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并且一年給藥2次即可將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圍。
高脂血癥定義及危害
高脂血癥也被稱為“血脂異常”,是指人體內(nèi)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質(zhì)含量超過正常范圍,積聚在血液中的一種狀況。
高脂血癥可謂健康的隱形殺手,若長期不加以重視,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血脂沉淀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質(zhì)斑塊,日積月累,脂質(zhì)斑塊逐漸堆積,導致血管狹窄,影響血液流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的風險。當血管阻塞嚴重時,可能引發(fā)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后果。
高脂血癥的常規(guī)療法
血脂異常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兇”,LDL-C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核心危險因素。血脂管理,對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而言十分重要,能夠從根本上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方法就是降膽固醇。
他汀類藥物是首選的降脂藥,可以減少肝臟膽固醇的合成,最終促進肝臟清除循環(huán)中的膽固醇。他汀類藥物一直是主動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方法。但是,他汀類藥物存在“療效6%效應”,即任何一種他汀類藥物劑量倍增時,LDL-C進一步降低的幅度僅約6%。劑量倍增,但降脂效果增加不明顯,是他汀類藥物目前最大的局限。
其次,很多患者對他汀類藥物不耐受。肝酶升高是常見的不良反應;其他不良反應包括肌肉損傷,如肌痛、肌無力、肌酶升高,甚至肌溶解及新發(fā)糖尿病等,使用他汀類藥物劑量越大,糖尿病風險增高越明顯。
再者,他汀類藥物需要患者每日用藥,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要求更高,也間接導致了他汀類藥物單藥治療達標率低。
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人群而言,LDL-C的指標要求降得更低。臨床上對于更加精準、高效、長效的降血脂藥物的需求,始終存在。
新型降脂藥樂可為?的臨床療效
樂可為?是諾華重磅降脂藥,作為一款降低LDL-C的創(chuàng)新藥物,其能從源頭上阻斷LDL-C升高的“幫兇”——PCSK9蛋白的合成,從而可以長期穩(wěn)定降低LDL-C水平。
根據(jù)已發(fā)表的全球關鍵性Ⅲ期臨床試驗結(jié)果,樂可為?每年僅需皮下注射2針,即可長久平穩(wěn)地降低LDL-C水平,降幅為50%以上。
從一項針對全球多個中心3000余位受試者的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看,小干擾RNA藥物可以持續(xù)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已經(jīng)歷過心臟病發(fā)作或腦卒中的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LDL-C,部分受試者最長接受了6年以上的治療,小干擾RNA藥物仍然顯示了長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在國內(nèi)市場,樂可為?1針要9988元,這也意味著一年2針的費用不超過2萬元。
另外,在當前的血脂管理療法中,他汀類藥物需要每天服藥,PCSK9單抗需要2周注射1次,患者依從性難以得到保證。而小干擾RNA藥物,一年僅需給藥2次,就能有效降低LDL-C。如果從早年開始用藥,LDL-C降到目標范圍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時間就可能推遲到60歲、70歲,甚至100歲。
樂可為?的出現(xiàn),將打破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治療頻繁用藥帶來的依從性管理束縛,為血脂管理帶來突破性變革,其適用人群:成人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或混合型血脂異?;蛩☆愃幬锊荒褪芑颊?。
注意事項:經(jīng)醫(yī)生評估后,符合用藥指征的人,在完成初始治療后3個月注射加強針,此后每半年須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