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支撐的微課為學科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后,為課程內容的拓展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有效促進了小學生數學探究學習行為的深度落實。基于此,立足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合理利用微課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教學體會,不斷探索實踐基于微課教學條件下的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以有效促進小學生的數學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探究能力。
〔關鍵詞〕 微課;教學;發(fā)揮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4) 18 130-132
自從信息技術不斷融入課程教學以來,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顯現出了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微課,更加貼合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其在豐富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收集、師生教學互動、課堂教學反饋、課后拓展學習等方面都具有極為有效的作用。能夠有效拓展學生探究、獲得和整理數學知識的路徑,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微課,豐富數學教學資源,拓展學生數學學習空間,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應引導學生針對數學學習中的問題主動探究,順利實現數學知識點的內化,確保課內外學習資源的相互補充與相互融合,進而實現激活學生數學探究興趣、提升其數學學習品質的目的。
一、為學生提供邏輯思維訓練空間
從數學知識的來源和運用指向分析,學習數學課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應用數學原理主動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實現有效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因此,對于年齡小、探究興趣高但是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小學生而言,教師需要借助微課,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將數學學科中的說理性、思辨性的內容,以感性和形象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順利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微課教學發(fā)揮了強大的功能。運用微課講解數學學科中的關鍵知識點和難點,可以讓小學生產生興趣,長時間地保持學習注意力,并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數學原理,從而促進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同時,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營造了良好的問題情境,擴充了課堂容量,為學生節(jié)約了思考時間,生成了供學生主動探究的課堂教學資源,使數學知識教學過程能夠順利和有效實施,強化了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訓練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圓柱圓錐體積公式”這一內容時,針對本課教學目標,就可以很好地借助微課對學生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引導。由于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教學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圓、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為了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形狀的知識,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角度出發(fā)。教師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邏輯思維規(guī)律出發(fā),設計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有關活動,通過視頻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受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并借助判斷、推理等思維步驟順利推導出圓柱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一來,在微課的引導下,學生的空間概念得到拓展。微課為學生提供了邏輯思維訓練空間,為其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也為學生后續(xù)接受難度更高的數學知識鞏固了基礎。
二、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注重對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手段過于單一,習慣于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學習任務和硬性要求,學習活動設計枯燥乏味,無法有效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結合教材、學情,通過微課這一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激活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全面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與魅力所在,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技術順利實現這一目標,將枯燥乏味、理解難度較大的數學概念知識,通過微課形式以更活潑、更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保證數學課程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有效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引領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例如,在“長方體”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技術制作短小精悍的視頻講解,把圖像和聲音相結合,向學生介紹長方體的定義、性質和相關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動態(tài)的圖像和實際場景的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概念。設計互動課件,讓學生通過點擊、拖動等操作,參與長方體的學習過程中,實現主動探索和學習。例如,可通過拖拽長方體的邊長觀察長方體體積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掌握其體積計算公式。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虛擬不同規(guī)格的長方體模型,學生可以自由地改變長、寬、高等參數,觀察其體積和表面積發(fā)生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長方體的特征。還可以利用視頻演示長方體拼圖游戲,讓學生通過拼裝長方體,對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產生較大的探究欲望。從實踐中得知,在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訓練中,微課的使用能夠很好地激活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三、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情境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便捷地鏈接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確保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內化。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和價值,深度關注日常生活場景的數學元素,借助微課創(chuàng)設具有探究元素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一系列的數學生活化元素,引導其在數學學習中,密切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元素與數學知識之間存在的必然聯(lián)系,從而引導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實現學以致用。
例如,在“余數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錄制余數除法的講解視頻,并通過家校平臺提供給學生在家預習新課時觀看。視頻講解可以包括對余數除法的概念、方法和解題步驟的詳細解釋和示范。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講解后,可以對余數除法的知識點進行預習,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觀看微課視頻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互動。師生可以互相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思考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并進行實際計算。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余數除法的實際問題或應用題,讓學生運用微課視頻中所學的余數除法知識進行解答。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和不同需求,繼續(xù)使用微課視頻進行個別的、差異化的教學和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效果。微課的使用,方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反復學習和練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四、調動學生探究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yǎng),是要求小學生能夠主動深入地投入探索活動之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心理,以保障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其積極主動地通過探究性學習獲取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采用微課教學形式,將數學知識以生動、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建立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幫助學生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程度與理解程度,以有效滿足小學生群體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活其數學知識學習興趣,顯著提升小學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為了引導小學生在已掌握的對平行四邊形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全面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邊長、周長、面積等相關知識,教師需借助微課引導小學生開展探究學習,訓練其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首先,使用微課視頻展示平行四邊形拉伸的動畫,展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面積計算方法。通過動態(tài)的圖像和過程演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平行四邊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其次,通過微課教學視頻介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和實例,借助實際案例的展示和講解,可以讓學生通過點擊、拖動等操作參與面積計算的過程。之后,讓學生自己嘗試使用電子畫板設計制作微視頻,探究不同平行四邊形的變化軌跡和規(guī)律,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形式,師生之間實現有效的互動交流。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各類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學習,主動探索和學習,從而掌握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的形成過程。還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創(chuàng)建問題探析和解決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感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自主操作,進行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練習。微課形式的學習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了一個基本的數學知識點后,通過及時觀看微課視頻,主動對照和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學習效果,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角度理解和探究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正是在這種體驗和實踐過程中,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探索能力,提升了邏輯思維能力訓練效果。
五、培養(yǎng)學生科學質疑能力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良好學習習慣、思維能力都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因此,面對較為生硬枯燥的數學知識,他們不能長時間維持有效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率低下,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引入微課模式,不僅可以有效豐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元化數學練習題目,確保學生在解答練習題目的過程中,在與教師的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能夠保持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tài),主動投入數學知識的體驗和探究過程。微課教學,使教學活動不受外界因素以及內部不穩(wěn)定因素的影響,節(jié)約大量的理論知識講解時間,確保學生擁有自主發(fā)展空間與自主學習時間。促使學生在問題探究、質疑問難環(huán)節(jié)對一系列數學問題提出疑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質疑能力。
例如:在“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微課,在微課視頻中為學生播放一些大家熟悉的標志性建筑物或者自己出去游玩的圖片,并且對學生展開科學引導,說明這些圖片都結合特定的比例進行了縮小或放大。在實物刺激下,學生對圖形進行放大縮小的探究欲望越來越高,會產生很強的質疑能力。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就由被動式轉化為主動式,從而保證其數學學習效率得以穩(wěn)固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教學資源的選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秉承科學性原則、教育性原則以及思想性原則,通過整合資源,將文字素材、圖片素材、視頻素材結合特定的順序進行排序,確保微課內容與學科教學內容高度契合。以此,使微課能夠產生懷疑價值,從而作為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補充,構成完整的邏輯體系,實現提高學生科學質疑能力的目的。同時,微課教學還能夠建構起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降低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難度,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深入淺出的互動與交流,顯著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隨著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被不斷強化,在數學學科教學中,一定要激活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和探究主動性,大力拓寬學生數學學習視野,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核心學習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搞好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上,應當結合章節(jié)中所蘊含的核心知識點,大力發(fā)揮微課技術在有效降低數學知識理解難度方面、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在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方面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與作用,激活學生的探究興趣。應借助微課引入拓展性的教學內容,擴充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促使學生在輕松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實現拓展性數學知識的探究,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視野,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孫久燕.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故事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4):35-36.
[2]葛興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J].中小學電教(下),2012(3):59.
[3]王文國.談激勵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10):37-38.
[4]宋云山.基于微課應用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方式探究[J].吉林教育,2024(6):43-46.
[5]朱建平.淺談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J].考試周刊,2022(47):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