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吉避兇是世界各地各種不同文化共有的一個現(xiàn)象,在這些文化中,都有一些在生活環(huán)境中共存的動物、植物、礦物乃至自然現(xiàn)象,被人們賦予了特定的或是保佑或是吉祥的含義,這些動植物逐漸轉(zhuǎn)化成一種圖案或者符號,成為了現(xiàn)在人們所熟知的吉祥圖案。到了夏季,蝙蝠又開始頻繁現(xiàn)身,但它作為一種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那么受歡迎的生物,又怎么會成為代表“福”的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呢?
趨吉避兇是世界各地各種不同文化共有的一個現(xiàn)象,在這些文化中,都有一些在生活環(huán)境中共存的動物、植物、礦物乃至自然現(xiàn)象,被人們賦予了特定的或是保佑或是吉祥的含義,這些動植物逐漸轉(zhuǎn)化成一種圖案或者符號,這些圖案被刻畫在石壁、陶器等器物之上,成為了現(xiàn)在人們所熟知的吉祥圖案。
很奇怪的是,蝙蝠這種動物,除了在吉祥裝飾圖案中是福氣的象征外,實際生活里似乎并不太招人喜歡。曹植寫過一首《蝙蝠賦》:“吁何奸氣,生茲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明伏暗動,盡似鼠形,謂鳥不似二足;為毛飛而含齒。巢不哺鷇,空不乳子。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陸,上不馮木”。這篇賦描述了蝙蝠既不是鳥類,也不是獸類,借由描寫蝙蝠的丑陋怪異,來抒發(fā)對奸邪小人的怒意。
蝙蝠在北京話里俗稱叫“燕么虎”,老北京人的民俗傳說里,認(rèn)為老鼠吃鹽吃多了,就會長出翅膀變成蝙蝠,所以有時候在餐館里聽人說,“這菜吃完了要變‘燕么虎’了”,意思就是菜太咸了。從老鼠到蝙蝠,可見現(xiàn)實里的蝙蝠是多么不招人待見。魯迅先生在《談蝙蝠》一文里評論道:“蝙蝠雖然也是夜飛的動物,但在中國的名譽卻還算好的。這也并非因為他吞食蚊虻,于人們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滞簟R赃@么一副尊容而能寫入畫圖,實在就靠著名字起得好?!?/p>
但在古人眼里,蝙蝠似乎也并不全然是負(fù)面形象,西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蝙蝠,一名仙鼠,又曰飛鼠。五百歲則色白腦重,集物則頭垂,故謂倒掛鼠。食之得仙?!惫糯苏J(rèn)為蝙蝠活了五百歲會變成白色,吃了可以升仙,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內(nèi)篇》記載這種白蝙蝠“得而陰干末服之,令人壽四萬歲”。“八仙”中的張果老,民間傳說里,他的前身就是白蝙蝠。蒲松齡有一首《驅(qū)蚊歌》,這首詩里寫到:“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這是因為一些品種的蝙蝠的食物是蚊蟲,所以有時候古人會將蝙蝠食蟲引申為掃除奸佞。
蝙蝠紋飾裝飾的器物或者蝙蝠造型的文物,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就屢有發(fā)現(xiàn)。國家博物館中收藏了一件商代早期的玉蝙蝠,這件玉蝙蝠高5.6厘米,寬2.5厘米,正面為帶冠獸面,以陰刻線刻畫,整體造型將蝙蝠展翅欲飛時的動作加以夸張,俯瞰又好像一個雙立耳神獸獸面,充滿了商代特有的神秘色彩。此后蝙蝠紋雖然時有出現(xiàn),但一直到明清時期,才成為了一種風(fēng)尚。此時蝙蝠在民俗中的寓意變得異常豐富,同花卉、鳥獸,山水,人物或者抽象圖案一起組成了各種吉祥圖案。比如,紅色的蝙蝠,諧音“洪?!保购万?,叫“福祿”,桂花和蝙蝠,寓意“富貴”;蝙蝠環(huán)繞壽桃,指“福壽”;蝙蝠、扇子、戟和磐的組合,叫“福善吉慶”;下方是山石和大海,上方有蝙蝠飛舞,叫作“壽山福?!?;鐘馗前方有蝙蝠飛舞叫做“鐘馗引?!?;因為蝙蝠倒吊著睡覺,因此人們認(rèn)為這個造型的寓意是“福倒(到)”……
最有趣的是,不同數(shù)量的蝙蝠,甚至都代表著不同的吉祥話。單只蝙蝠多和銅錢作為組合一起出現(xiàn),寓意“福在眼前”,這種紋飾多出現(xiàn)在建筑物、吉祥花錢和絲織品上,兩只蝙蝠一般和團壽紋、壽桃等組成一組圖案,寓意為“雙蝠捧壽”,這種圖案經(jīng)常作為器物的主題花紋,裝飾意味極強并且寓意吉利。故宮收藏有一件掐絲琺瑯雙蝠捧壽花果紋如意耳蒜頭瓶,在器腹上描繪了一對紅色的蝙蝠圍繞著一個壽字及一對壽桃飛舞,紋飾飽滿華麗,色彩鮮明亮麗。此外還有一件極為精美的碧璽雕雙蝠鼻煙壺,壺為粉色碧璽雕刻而成,腹部略扁,兩側(cè)面凸雕雙蝠,蝠口銜雙桃及卐字紋繩結(jié),紋飾寓意“福壽萬年”。
五只蝙蝠組成的五福捧壽是最為常見的吉祥圖案, 《尚書·洪范》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所以五福的含義,即是:長壽、富貴、身體健康、積德行善、沒有痛苦遺憾地安詳離世。此外,還常見多只蝙蝠圍繞一個中心圖案,如團壽、壽桃花卉等組合出現(xiàn)的情況。
蝙蝠紋在明清各類器物上均大量出現(xiàn),其中最為精美,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則是明清瓷器上的蝙蝠紋飾。
雍正粉彩瓷器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粉彩八桃福壽紋盤,這件瓷盤主題紋飾為粉彩桃蝠紋,桃干勁挺,樹葉嬌艷,桃實嬌嫩欲滴,幾只蝙蝠姿態(tài)輕盈秀美,藝術(shù)造詣極高,被認(rèn)為是雍正御窯藝術(shù)成就的代表之一。
乾隆時期紅綠彩螭蝠紋葫蘆瓶風(fēng)格則與雍正時期完全不同,此瓶呈寶葫蘆形,瓶內(nèi)施松石綠釉,外壁松石綠地礬紅彩云蝠紋裝飾。礬紅彩單方欄內(nèi)署礬紅彩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葫蘆諧音“福祿”,在古代因為瓜藤綿延和腹內(nèi)多籽的特點,被賦予多子多孫和子孫延綿不絕的含義,葫蘆又是神話傳說中仿制不老仙丹的容器,寓意長壽,因此葫蘆瓶又被稱為“大吉瓶”,紅色蝙蝠紋寓意“洪福齊天”的含義,這件瓶子,就蘊含著五福中福壽康寧的含義,可謂是非常的吉利。
此外,清代最出名的紅彩蝙蝠紋應(yīng)該是同治時期御窯廠專門為同治皇帝大婚及慈禧太后大壽燒制的系列瓷器。同治黃地紅彩百福盤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大婚用瓷,為了凸顯皇家喜慶氣象,這件瓷器通體明黃,外飾粉彩花卉圖案,盤內(nèi)繪紅彩百福圖,象征著福壽延年,非常符合皇帝大婚喜慶的氣氛。慈禧太后萬壽用瓷中有一件精美的黃地紅蝠金彩團壽字紋盤,盤子外壁白釉地上均勻分布3枝粉彩折枝花紋,盤內(nèi)淡黃釉地上以金彩書寫29個團“壽”字,空白處點綴24個礬紅彩描金蝙蝠和12個藍料彩描金“卍”字,蝠眼以黑彩涂點。這套圖案寓意萬福萬壽,正是慈禧太后喜愛的吉祥題材。此外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這件蓋碗蓋里施白釉。蓋面和腹壁外均施黃釉為地,均勻分布4組五福捧壽紋,圖案空間上下各繪4組折枝桃,每組空間繪4個結(jié)帶“卍”字。造型規(guī)整,釉面瑩潤亮澤,紋飾排列疏密有致,纖巧美觀。
蝙蝠除了作為瓷器、琺瑯器,家具,絲織品上的紋飾之外,獨立造型主要出現(xiàn)在玩器和首飾上,清宮蝙蝠造型的首飾中,有一件金鑲珊瑚桃蝠雙喜簪極為精美,這件發(fā)簪以黃金累絲做蝙蝠型,下抓一金壽桃,邊緣做點翠,蝙蝠身體以珍珠鑲嵌而成,以珊瑚鑲為眼睛,翅膀及壽桃上鑲嵌紅藍寶,整件發(fā)簪造型精巧,裝飾華麗,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至于建筑上的蝙蝠紋飾,就不得不提到恭王府花園了,恭王府花園中的建筑中,運用了大量的蝙蝠紋樣?;乩戎刑K式彩畫上多有五福捧壽圖、天降鴻福圖(五只蝙蝠圍繞云氣)、四面來福圖(四只不同方向飛來的蝙蝠)等吉祥圖案,上下椽頭部分也裝飾有蝙蝠紋樣,梁枋上也描繪飛翔的蝙蝠形象,甚至園中水池、假山以及部分建筑都被修剪成蝙蝠形狀,即“蝠池”“蝠山”和“蝠廳”,甚至蝠池周圍還種滿了榆樹,當(dāng)榆錢兒每年掉落到蝠池中時,也是一種吉祥的寓意——“福錢”滿盈。據(jù)傳說,花園各處蝙蝠造型中的“?!?,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加上滴翠巖秘云洞中的康熙御筆“?!弊直?,則正好為一萬個福字,因此又被叫作“萬福園”。這個說法的真?zhèn)螘簳r無從可考,但恭王府花園的確可以稱得上遍地都是“?!?。
蝙蝠紋飾的諸多組合,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富貴康寧,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家庭和睦等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凝結(jié)了國人對生命與生活的思考,這種思想從上古萌發(fā),綿延了數(shù)千年,依舊影響著現(xiàn)代人的審美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