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春蘭
摘要:飲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保障飲水安全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責。然而,在我國的農村地區(qū),飲水安全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qū)農村供水管理不夠完善,飲水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加強農村供水管理,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當前非常重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從加強農村供水管理入手,探討了如何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關鍵詞:農村供水管理;飲水安全;農村發(fā)展
引言:農村供水管理一直是我國農村飲水安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盡管我國政府在農村供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供水設施老化、水源污染等。這些問題給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因此加強農村供水管理以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對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推進農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當前農村供水管理存在的問題
1.1管理機構不健全
農村地區(qū)供水管理機構相對于城市地區(qū)來說,規(guī)模小、人員少、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比較突出,這也導致管理機構的工作難以得到有效開展。同時,農村供水管理機構的管理手段也存在問題,由于管理機構的人員和資金資源較為有限,導致管理手段比較單一、不夠靈活,很難及時解決供水問題。
1.2技術設備落后
由于農村地區(qū)資金短缺,投入不足,無法進行設備更新和管網改造等大規(guī)模的投入,導致許多農村地區(qū),供水設備已使很多年,很多設備已經老化、損壞或者超過了使用壽命,這導致了供水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由于管網老化,漏損嚴重,也導致了供水能力的下降和水質的下降。
1.3供水資金不足
相對于城市地區(qū),農村地區(qū)的供水設施建設和運營維護所需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且由于農村地區(qū)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無法自行承擔大量資金投入,因此飲水問題難以得到有效地解決。此外,由于農村地區(qū)供水設施建設的復雜性和運營成本較高,也使得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的投資熱情受到一定的制約。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僅是供水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甚至是基礎設施的維護和更新等問題都會受到資金短缺的影響,導致農村地區(qū)的飲水問題難以解決。
1.4水源受到污染,水質不達標
水源污染是指水中含有人工或自然的污染物,如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等,從而導致水質下降,危害人類健康。當人們飲用這些被污染的水源時,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例如肝腎損傷、胃腸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一些重金屬、化學物質等污染物還可能對人的免疫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等造成損害,影響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水質不迭標表現為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學物質濃度會超過安全限值,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例如,水中含有的細菌和病毒可能導致胃腸炎、霍亂、腹瀉等傳染??;水中的有害物質可能導致癌癥、骨質疏松、口腔問題、皮膚疾病等問題。
2加強農村供水管理,提高飲水安全的措施
2.1建立科學合理的供水管理機制
政府部門應在農村供水的監(jiān)管和管理上發(fā)揮領導作用,加強對農村供水的監(jiān)管,推動建立健全的農村供水管理體系和標準,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確保供水工作的有序開展。有助提高農村供水的水質和供水能力,保障農村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除此之外,農村居民應該加強對自身供水設施的管理和維護,按照相關標準規(guī)范使用供水設施,減少對水質的污染??梢酝ㄟ^村委會、居民委員會等組織,積極參與到供水管理和監(jiān)督中來,發(fā)揮群眾的力量和作用,共同維護農村飲水安全。
2.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
為保證設施的完好性和供水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滿足農村人民的供水需求,應當及時更新老化的設施,逐步完善供水網絡。并加強對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以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轉和使用壽命的延長。為防止設施故障和水質問題,政府還應定期對供水水源進行監(jiān)測和檢測,及時發(fā)現和解決潛在問題。農村居民也應積極參與并支持農村供水設施的建設和維護,遵守供水規(guī)定,減少對設施的損壞和污染,為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
2.3加強技術支持
為了保障農村供水的質量和可靠性,政府可以向農村供水企業(yè)提供技術支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高供水的水質和供水能力。政府可以引進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如膜技術、生物降解技術、紫外線消毒技術等,提高農村供水的水質和供水能力。這些技術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機物、重金屬等污染物,使供水更加清潔、衛(wèi)生。政府可以鼓勵農村供水企業(yè)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提高供水的水質和供水能力??梢酝ㄟ^政策支持、技術轉移等方式,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農村供水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結束語:綜上所述,農村供水管理是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農村供水管理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強化管理機構建設、改進供水設備、加大投入力度等。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加強政策支持,注重宣傳教育,為農村供水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確保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