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連梅
曉婧:老師,您好!我成績還算不錯,經(jīng)常有同學來問我題目。有些難度大的題目,我會盡心為同學解答,但有些基礎性的題目,我就不太愿意多說,想讓他們多思考。因此,同學都對我有非議。我錯在哪里?
知心老師:曉婧,你好!你的想法沒錯,值得贊賞。同學問你基礎性的題目,你不愿多說,目的是促使同學多思考。老師也認為,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識,有益于學習的持續(xù)進步。問題是,如此好意,同學為什么不能理解呢?是不是你和同學溝通不到位?或許,你可以嘗試這樣做:
1.換位思考,耐心解答。同學求助的時候,盡量耐心一些,因為在你看來簡單的東西,對那些基礎差的同學來說未必簡單。所以,你可以仔細地詢問,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清楚而簡潔地回答同學,讓他們滿意而歸。一般來說,同學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不會來麻煩你,向你請教,他們或許也是下了決心的,所以請你善待他們,耐心一些。
2.啟發(fā)引導,事半功倍。當同學問基礎性的題目時,你不要一下把思路全告訴他,而是采用啟發(fā)的方式,一點點引導他去思考,讓他自己慢慢領會解題的思路。這樣,他既能解決問題,又能獲得成就感。同學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了思考方法,鍛煉了思考能力,請教你的次數(shù)也會越來越少。
3.面授機宜,高效助人。你不妨找個適當?shù)臅r機,比如在大家閑聊的時候,把你的想法直接說給同學聽:你希望同學能扎實掌握基本知識、獨立思考,從而有效地提升成績?;蛘?,你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給大家一些啟發(fā)。群體的進步,會促進個體的進步。請記住,說話的方式和內容同等重要,只要你持之以恒,同學終會理解你的。
4.團結同學,獲得信任。你很友善,但仍需要與同學多接觸。在忙碌的學習之余,你應該盡可能多地參加群體活動,和大家一起打球、爬山、玩游戲。有些事情看似浪費時間,實則意義重大:能促進彼此了解,增進同學友誼。大家認可了你這個人,自然會支持你的做法。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