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蘋果產業(yè)發(fā)展迅速,但受傳統(tǒng)栽培模式的限制,存在土地利用率低、勞動力投入大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技術應運而生。以臨沂市為例,分析了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的優(yōu)勢,并提出了該技術的具體要點,旨在為蘋果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蘋果;矮化密植栽培;病蟲害防治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shù)為2 414.7小時,平均無霜期為191.7 天,年均氣溫為12.3 ℃,年降水量約800毫米,土壤肥沃,為該地區(qū)發(fā)展蘋果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條件。截至2023年,臨沂現(xiàn)有的蘋果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年產量約為90萬噸。為大力發(fā)展蘋果產業(yè),采用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技術對提高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1 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技術優(yōu)勢
1.1 生長周期短,較早進入結果期
在傳統(tǒng)栽培模式下,從種植蘋果樹到開始結果通常需要5~8年。而采用矮化密植技術后,由于樹體高度大大降低,樹冠縮小,一般在種植后2~3年蘋果樹就可以進入結果期。矮化樹冠減少了樹體對營養(yǎng)和水分的需求,使光合產物更多積累到果實中,促進早期結果。同時采用規(guī)范化栽培和管理技術,改善了蘋果樹生長環(huán)境,提高了各生育階段的生長速率,因此縮短了整個生長發(fā)育周期而盡早結果 [1]。
1.2 土地使用率高,防災減災能力強
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圖1),可以顯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防災減災能力。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每畝可增加植株近一倍,單位面積產量提高30%以上。這種栽培方式可使單位面積內果樹數(shù)量從之前的400~500株/公頃提高到800~1000株/公頃,每畝增加蘋果樹數(shù)量20~30株,顯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同時,矮化密植栽培的樹冠較矮小,抗風力強,根系發(fā)達,抗倒伏能力強。
1.3 方便管理,降低勞動成本
在傳統(tǒng)栽培模式下,樹冠較大,行間距較遠,需要大量人工進行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等操作,增加了勞動強度和人工成本。研究表明,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可以將行距縮小到2米,樹高控制在3米以內。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除草、灌溉等繁瑣勞動,也可減少30%~50%的農藥用量、30%~40%的施肥量。與傳統(tǒng)栽培模式相比,矮化密植栽培可以節(jié)省人工成本1/3以上。
2 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要點
2.1 科學選址
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能確保樹體生長環(huán)境優(yōu)良,促進果樹早期結果、結果量高。種植區(qū)域最好坡度在15°以內,海拔在400~800米。溫度以年均氣溫在10~15 °C為宜,最低氣溫不低于-20 °C,最高氣溫不超過38 °C,無明顯凍害即可。濕度以年均相對濕度在65%~75%為最適。一般要求年日照總時數(shù)超過2000小時。土壤方面,最適宜的土壤類型是黏壤占50%左右、含砂量30%~40%的沙壤土,既保證了水肥保持能力,又有利于排水通氣。土層厚度不低于60厘米,pH值稍堿性,在6.5~7.0。
2.2 苗木選擇
選擇的苗木要品種純正、枝條粗壯、根系發(fā)達、芽眼飽滿。如采用矮化中間砧嫁接,要控制砧木長度在20~25厘米,過長會影響樹形,過短不利于結果。
由于栽培密度較高,苗木選擇時應考慮樹干粗細和樹冠大小,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既利于生長又便于栽培操作。幼樹期樹高宜控制在160厘米以內,樹冠直徑在100厘米以內。此外,矮化密植樹根系較淺,對土壤質量和pH值要求較高,應選擇適應性強的砧木和品種,M9砧對土壤適應性強,M26砧抗逆性強,紅富士、澳洲青蘋等品種都是較好的選擇[2]。
2.3 栽植方式
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種高效、集約化的種植模式,它的關鍵在于合理設置株行距,易于實現(xiàn)精細化管理。這種方式將植株間距縮小,使樹冠受到一定限制,從而促進花芽分化和結果,同時也有利于機械化操作和日常管理。理想的株距通常在2~2.5米,而行距則維持在4~4.5米。對于采用M26等中間砧的蘋果樹,每公頃的適宜株數(shù)為1200~1500株;而對于M7中間砧則以850~950株/公頃為佳。通過調節(jié)株行距,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實現(xiàn)高密度種植,從而顯著提升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經濟效益。對于不同類型的蘋果樹,栽培距離也有所不同。M9-T337矮化砧,栽培密度以每畝地200株為宜。在栽培過程中,控制樹高在2米以內,并做好日常的松土除草、防治病蟲害等管理工作。
2.4 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關系到蘋果樹的生長發(fā)育狀況?;释ǔT谠灾睬?個月施用??梢赃x擇尿素、過磷酸鈣等無機肥,也可以與有機肥如雞糞肥(必須腐熟)等配合施用。每公頃基肥量以氮肥300千克、磷肥150千克、鉀肥100千克為宜,有機肥按氮肥總量的30%左右施用。基肥最好采用溝施或者撒施的方式,與土壤充分混合后覆土。追肥時間根據(jù)蘋果樹的生長狀況來確定。通常從蘋果樹萌芽開始到采收結束,間隔1~2個月進行1次,每次用量以氮肥50~100千克/公頃為宜。常用的追肥包括硝酸鈣、硝酸鉀等,也可以間隔施用尿素等。灌溉需要應根據(jù)蘋果樹不同的生長階段來確定。一般從4月中下旬開始進行第一次灌溉,此后根據(jù)土壤含水量定期補充水分。盛花期和果實生長期是水分需求高峰期,這兩個時期的灌溉量可占全季灌溉總量的60%左右。進入8月份后可逐步減少灌溉量。具體來說,每株樹從花期到果實膨大期的用水量以400~600升為宜,灌水次數(shù)以7~10天1次為宜。澆水時既要保證水分供應又要防止根系缺氧死亡。
2.5 整形修剪
蘋果樹整形修剪應堅持“抑強扶弱、平衡樹勢、簡單自然、低耗高效”的原則。培育合理的樹形結構,協(xié)調樹體與枝組、生長與結果間的平衡,改善樹體營養(yǎng)積累,減少不必要的養(yǎng)分消耗,實現(xiàn)早果、豐產、穩(wěn)產、優(yōu)質、高效。冬季常采用短截、回縮、疏枝等修剪方法;夏季常采用疏枝、拉枝、拿枝、扭梢、摘心、環(huán)剝等修剪方法。
每年冬季和夏季各修剪1次,冬季修剪去除交叉和過密枝條,促進新梢生長;夏剪及時除弱梢、病蟲枝等[3]。
2.6 疏花疏果
蘋果花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根據(jù)樹勢強弱和預計結果量,可以進行適當?shù)氖杌ㄊ韫?。具體疏花量還要考慮品種特性,早熟品種可保留較多花朵,中晚熟品種則要嚴格控制花量。疏果時要疏去病蟲果、畸形果、邊果和發(fā)育不良小果。
2.7 病蟲害防治
2.7.1 褐斑病 褐斑?。▓D2)是由蘋果雙殼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在蘋果上主要侵害葉片,其次是果實和葉柄??稍诎l(fā)病前使用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預防。在發(fā)病期間交替使用43%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噴霧。
2.7.2 蚜蟲 矮化密植蘋果園蚜蟲危害嚴重,主要危害嫩枝、葉片、花及果實??稍谘料x高發(fā)期每7~10天噴灑1次55%馬拉硫磷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也可以使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8000~10 000倍液輪換使用。
2.7.3 卷葉蛾 卷葉蛾以葉片為食,后期可導致果實畸形、脫落。應在卷葉蛾一代若蟲高峰期每7天噴灑1次2.5%六溴環(huán)十二烷乳油2000倍液,也可以使用3%吡蟲啉水劑1500倍液防治。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臨沂市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要點的全面闡述,可以看出相比傳統(tǒng)栽培模式,矮化密植栽培能夠顯著提早結果 ,提高產量和土地利用率,降低勞動強度,這對實現(xiàn)標準化操作與規(guī)模經營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發(fā)揮矮化密植栽培的優(yōu)勢,促進高產高效優(yōu)質,推動蘋果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還需要不斷優(yōu)化樹形,規(guī)范管理,預防病蟲害,積累更為豐富的技術經驗。只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才能使蘋果產業(yè)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旺盛活力。
參考文獻
[1] 牟麗麗.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2(13):138-140.
[2] 劉長軍.山東沂水縣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現(xiàn)狀、優(yōu)勢與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技術,2022(7):59-61.
[3] 鄭紅軍.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關鍵技術探究[J].種子科技,2022,40(9):49-51.
作者簡介:王曉泰(1977年—),男,大專學歷,助理農藝師,從事果樹栽培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