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之說,一般認(rèn)為始于宋代。在宋代,茶與柴米油鹽醬醋一樣,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文人對茶多有關(guān)注,其中就有一件梅堯臣詩懟進士販私茶的趣事。
梅堯臣,北宋著名詩人,安徽宣城人,世稱“宛陵先生”,曾任桐城等三縣主簿、建德縣令、屯田員外郎和尚書都官員外郎等職,被稱“梅都官”。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母親去世,梅堯臣回老家宣城為母親守孝。居喪期間的梅堯臣,不僅研讀醫(yī)藥書籍,常為鄰里農(nóng)民治病,還十分關(guān)心時事。一天,當(dāng)?shù)毓賵龅呐笥褋戆菰L,給他講了一件怪事,就是官府查獲了幾起進士文人販私茶的事,以及被查出的文人丑態(tài)百出的情形。梅堯臣聽后,非常氣憤,沒想到士子文人也如此有辱斯文,竟干起了走私的勾當(dāng)。朋友走后,他心有怒意,奮筆疾書寫下了《聞進士販茶》一詩:“山園茶盛四五月,江南竊販如豺狼。頑兇少壯冒嶺險,夜行作隊如刀槍。浮浪書生亦貪利,史笥經(jīng)箱為資囊。津頭吏卒雖捕獲,官司直惜儒衣裳。卻來城中談孔孟,言語便欲非堯湯。三日夏雨刺昏墊,五日炎熱譏旱傷。百端得錢事酒卮,屋里餓婦無糇糧。一身溝壑乃自取,將相賢科何爾當(dāng)?”
宋代茶葉消費劇增,成為大宗商品,由于茶的運銷量大,收入可觀,宋朝廷把茶的產(chǎn)銷完全收歸官營,建立了“榷茶”官買制度,在全國各重要產(chǎn)區(qū)設(shè)置榷貨務(wù)都茶場來收購私營“民茶”,進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
梅堯臣畫像。
正是由于國家對茶葉的專營,造成了茶葉利潤大,所以在宋代私販茶葉十分興盛。豐厚的茶利也誘使特權(quán)階層利用自身權(quán)力從事私販活動。據(jù)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他有一個名叫任術(shù)的友人,曾擔(dān)任過延州臨真縣尉。一次任術(shù)在攜家人出城門時,“家人懷越茶數(shù)斤,稠人中馬驚,茶忽墜地。其人陽驚,回身以鞭指城門鴟尾。市人莫測,皆隨鞭所指望之,茶囊已碎于埃壤矣”??梢娍h尉任術(shù)一家還干著販賣私茶的勾當(dāng),這可是嚴(yán)重的違禁品啊,好在他急中生智,轉(zhuǎn)移路人注意力,成功地化解了一場災(zāi)禍。不僅如此,除了地方官員,就連使臣也私自夾帶茶葉出境。據(jù)王明清《揮麈錄》載,“太守王彥恭趯,雖不學(xué)而有識,適使臣者行囊中有私茶,彥恭遣人捕獲,送獄奏治,別差使臣護送,仍厚餉以濟其渡海之費?!惫賳T都憑借自己擁有的特權(quán),無視朝廷的法令法規(guī),甚至搞權(quán)錢交易,把私販茶葉當(dāng)作生財之道,廣大小商小販、失業(yè)園戶、茶盜茶寇以及無業(yè)游民,因生活所迫鋌而走險私販茶葉,則更為普遍。
梅堯臣這首詩中寫到的進士販私茶就是突出的表現(xiàn),說明私販茶葉蔓延到了士人雅士階層。本來士人學(xué)子負(fù)笈求學(xué)、進京趕考,書箱里裝的是書,可是現(xiàn)在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加入私販茶葉的大軍中來,把書箱作為便利工具,裝上茶葉,憑著僥幸心理走私過境,一旦被查獲就撒潑耍賴,“津頭吏卒雖捕獲,官司直惜儒衣裳。卻來城中談孔孟,言語便欲非堯湯”,實在令人可惡,所以梅堯臣聽說此事后,立即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歌,予以揭露和譴責(zé)。
宋代盛行的茶葉私販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朝廷的茶葉專賣政策,不僅影響到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而且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經(jīng)濟秩序。
對此,朝廷沒有坐視不管,先后出臺法律法規(guī),對私藏或私販茶葉的予以重處。據(jù)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載,宋朝廷規(guī)定:“置榷貨諸務(wù),百姓有藏茶于私家者,差定其法著于甲令。匿而不聞?wù)?,許鄰里告之,賞以金帛。咸有差品仍于要害,處縣法以示之。詔從其請,凡出茶州縣民輒留,及賣鬻計直千貫以上,黥面送闕下,婦人配為鐵工。民間私茶減本犯人罪之,半榷務(wù)主吏盜官茶販鬻錢五百以下徒三年,三貫以上黥面送闕下。茶園戶輒毀敗其叢株者,計所出茶論如法?!摈裘?,就是在臉上刺字、涂墨,以表示其犯罪的身份。就像《水滸傳》中的宋江、武松都曾被黥面,而成為他們一生中的恥辱,所以這種刑罰很是嚴(yán)厲了,但仍然擋不住不法之徒偷販茶葉的決心。梅堯臣在《聞進士販茶》一詩開頭寫“山園茶盛四五月,江南竊販如豺狼。頑兇少壯冒嶺險,夜行作隊如刀槍”,寫的就是這種不顧性命的亡命之徒,他們甚至武裝起來,對抗朝廷的管理,來達到販賣私茶謀取高額利潤的目的。
梅堯臣還有一首《黃敏復(fù)尉新城》詩也寫道:“新城接桐廬,山茗久所利。江東亡命兒,販不為黥劓。堂上千金子,捕以操兇器??址俏嵬綖?,勇少乃可避?!边@首詩是說,即便私販茶者被抓獲,受到黥劓之刑,但高額的利潤依然誘惑著這些亡命之徒鋌而走險。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為此,梅堯臣在任建德縣令時,曾深入所轄官港茶區(qū)親自考察茶葉生產(chǎn)銷售的全過程,寫出了《南有佳茗賦》一文,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剖析,他指出:“一之日雀舌露,掇而制之以奉乎王庭。二之日鳥喙長,擷而焙之以備乎公卿。三之日槍旗聳,搴而炕之求乎利贏。四之日嫩莖茂,團而范之來充乎賦征。當(dāng)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nóng)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取之由一葉而至以掬,輸之若百谷之赴巨溟。華夷蠻貊,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不時啜而不寧。所以小民冒險而競鬻,孰謂峻法之與巖刑?!闭且驗椴枞~的特殊性,最高級的作為貢品獻給朝廷,二等都給了公卿,三等投入市場來賺取高額利潤,最后一等的是用來完成賦稅的。為此,男女老幼,荒廢了耕織,晝夜不息,為了采茶制茶而拼搏;有的人則不畏嚴(yán)刑酷法,冒險競相私販茶葉,攫取利益。
梅堯臣等文人們的大聲疾呼,以及私販茶葉日趨嚴(yán)重的現(xiàn)實,讓宋朝廷不得不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而后采取了積極的改進措施。
參知政事歐陽修是梅堯臣的好朋友,他們之間經(jīng)常唱和賦詩,歐陽修不僅通過梅堯臣的茶詩了解到了很多私茶販賣的情況,他自己也調(diào)查過榷茶的弊端,為此他沒有等閑視之,制定了新的茶葉通商法,上奏宋仁宗。
宋仁宗對此很是重視,也感覺到了榷茶制度的確需要改變了,于是在嘉祐四年(1059年),采納了歐陽修的建議,下詔書開始實行通商法,規(guī)定商人與園戶可自由交易,只需交納茶稅。
就這樣,宋仁宗廢除舊法,全面通商,農(nóng)戶稅收一下子就減少了一半,官府也只抽取商販利潤而不參與實質(zhì)性經(jīng)營。朝廷的收入并未減少,人們花同樣價錢終于可以買到好茶了,而園戶、茶販、官員、士人等私賣走私現(xiàn)象更是一時絕跡,這也許與梅堯臣的詩懟進士販私茶不無關(guān)系吧。不過,通商法下,以大茶商、交引商為代表的豪商富賈的利益受到影響,引起他們及其朝中代理人的強烈不滿。后來,向宋徽宗邀媚取寵的蔡京,借茶租、茶稅錢的流失影響財政收入為由,于崇寧元年(1102年)罷通商,復(fù)行禁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