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四大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聚焦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挖掘剪紙藝術資源,整合豐富的剪紙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文章以“苗族服飾剪花”選修課程為例,探究在高中美術課堂中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策略,以實現(xiàn)民族藝術文化的傳承。
一、課程分析
“苗族服飾剪花”選修課程由四個單元構成:認識苗族服飾剪花、苗族服飾紋樣和構圖探究、學剪花之法品苗族服飾之美、傳承民族文化精髓探究新時代文化內(nèi)涵。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苗族服飾剪花藝術,同時能運用剪花技法創(chuàng)作剪花作品,形成保護民間藝術的意識,推動苗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正處于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階段,以往的美術學習讓學生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也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和技能。雖然學生大多來自苗族地區(qū),但對本土美術資源了解較少,沒有深入了解苗族服飾剪花技藝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內(nèi)涵。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呈現(xiàn)本民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苗族服飾剪花技藝的歷史發(fā)展和技法等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剪花技藝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以拓展學生的發(fā)展空間。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苗族服飾剪花文化,掌握一些圖案的剪花技法。
2.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苗族特色文化的熱愛之情,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豐富學生對自然、民族的認識,使其拓展關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知識面,樹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使其掌握基本技能,積累實踐經(jīng)驗,全面提升美術核心素養(yǎng)。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了解苗族服飾剪花的歷史文化背景,感受剪花技藝的特色和文化內(nèi)涵。
2.鑒賞苗族服飾剪花紋樣和作品,感受苗族服飾剪花的藝術美和精神內(nèi)涵,使學生形成審美意識。
3.了解苗族服飾剪花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技法。
4.幫助學生樹立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促進苗族服飾剪花的“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
(二)教學難點
1.通過苗族服飾剪花探索民間藝術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
2.通過鑒賞苗族服飾剪花紋樣和作品,感受其獨特的藝術性和不同圖案的寓意,感悟苗族剪花作品的精神,使學生樹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意識。
3.能夠剪出苗族服飾剪花中一些復雜的圖案。
4.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苗族服飾剪花
1.了解苗族剪花的起源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苗族服飾和剪花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進行鑒賞。
教師:同學們,通過欣賞苗族的服飾,你們能發(fā)現(xiàn)苗族服飾的特點嗎?
學生:這些服飾色彩艷麗,裝飾繁復。
教師:沒錯,苗族服飾燦爛多彩,悠久的刺繡藝術衍生出服飾剪花,這與漢族、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剪紙文化不同。下面我們欣賞民歌《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了解剪花的來源吧(多媒體播放民歌)。
教師:歌曲中有一句話“姑姑叫嫂嫂,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剪花?!贬樉€和剪花對于苗族婦女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她們會在刺繡中使用剪紙。因為在刺繡時剪紙圖案不會將繡面弄臟,所以人們通常在剪出圖案后,根據(jù)圖案在衣服上刺繡。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苗族服飾剪花紋樣,探索紋樣有哪些種類,又具有什么特征吧。
2.鑒賞苗族服飾剪花紋樣
教師展示精美的苗族服飾剪花作品,以提問的形式引出剪花紋樣的常用題材。
教師:看了苗族剪花藝人們的優(yōu)秀作品,大家可以看出這些紋樣都是什么嗎?
學生:有花朵、日、月、龍……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苗族服飾剪花想象大膽、造型夸張,紋樣的題材也十分豐富,大多取材于人物、花鳥、走獸等,用作刺繡花的底樣,如衣袖花、鞋花等,能夠體現(xiàn)苗族生活,民族特色十分濃郁。
教師:苗族服飾剪花紋樣的種類十分豐富,大家可以根據(jù)圖案總結(jié)紋樣的特征嗎?
學生:圖案十分豐富,多以紅色為主。
教師:苗族服飾剪花具有:構圖造型圖案化、色彩明快簡潔、藝術裝飾韻味濃郁的特點。
(二)探究苗族服飾的紋樣和構圖
1.欣賞苗族服飾的紋樣圖案
教師播放一段苗族民歌,在學生了解苗族服飾剪花紋樣的常用題材后,利用多媒體展示以剪花為藍本的苗族服飾上的紋樣,讓學生觀察。
教師:同學們,苗族服飾上的紋樣與我們平時見到的紋樣有什么異同點?
學生:苗族服飾上的紋樣栩栩如生,在其他民族的服飾上并不常見。
教師:沒錯,不僅如此,苗族服飾上的很多紋樣都有不同的寓意。
教師展示苗族服飾中與楓樹相關的圖案,向?qū)W生介紹背后的寓意:楓葉造型是苗族服飾中常見的紋樣圖案,很多刺繡、銀飾上都能看到各種類型的楓葉。通常孩童服飾上的楓葉是單片呈現(xiàn)的,而成人服飾上的楓葉繁多,寓意子孫健康成長。楓葉在銀飾上的寓意則是多子多福,多是用一個葉尖作為媒介連接其他紋樣。
教師:苗族服飾紋樣在創(chuàng)作時會融入傳統(tǒng)吉祥文化內(nèi)涵,大家觀察其他圖案并思考寓意。
學生思考并積極討論。
2.學習苗族剪花的構圖形式
苗族服飾剪花中有很多人物、動物、自然物象,并且蘊含著很多神奇的故事。在鑒賞苗族服飾紋樣和剪花紋樣后,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剪花的構圖形式。教師展示課件,分別呈現(xiàn)采用六種苗族剪花構圖形式的作品,包括中心式、中心對稱式、花邊式、整體式、米字式和左右式。在服飾上刺繡的位置是決定剪花構圖形式的主要因素。
教師:(多媒體展示圖片)這種袖腰剪紙通常會以象、獅、龍、虎等大型動物為主,占據(jù)畫面的中心,周圍搭配一些蝶、魚、鳥等小紋樣。苗族剪花藝人在構圖時會根據(jù)刺繡位置選定構圖形式,這種構圖體現(xiàn)了各種物象的動態(tài)和生命力。
(三)學習苗族服飾剪花的技法
1.學習剪花的一般技法
學生在鑒賞不同的苗族服飾剪花作品后,了解苗族服飾剪花的悠久歷史,感受這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夸張變形的獨特性,能夠根據(jù)紋樣思考蘊含的寓意。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苗族服飾的藝術魅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剪花的一般技法。
教師:接下來我們觀看一段剪紙視頻,大家要認真觀察苗族服飾剪花的工具和剪法。
教師通過課件播放苗族服飾剪花的視頻資料。
教師:同學們,你們能看出苗族服飾剪花是如何制作的嗎?
學生:使用了剪刀和刻刀。
教師:沒錯,現(xiàn)在老師會教給大家一些剪花技法,請同學們嘗試剪出一些常用紋樣。
通常苗族剪花是使用刀口尖細的小剪刀創(chuàng)作,需要先在表層紙上畫好圖案再剪。
步驟一:選擇質(zhì)地平整、柔軟、不反光、纖維細膩的彩色宣紙。
步驟二:打印剪紙圖案,根據(jù)圖案大小裁剪宣紙。
步驟三:將裁剪好的宣紙用訂書器固定好,準備剪刀和刻刀。
以苗族小伙的圖案為例:
(1)將紅紙附在樣稿后面,并使用訂書器固定。
(2)先將人物部分剪出來,注意人物褲子上五瓣花的圖案,這是苗族服飾中的常見圖案,掌握五瓣花的剪法。人物帽子部分需要運用陽剪(剪掉圖案以外的部分),下剪時注意細線條;衣服部分運用陰剪(剪掉圖案部分),保留外部線條。
(3)剪人物的眼睛時要注意不能鏤空過度,要沿著線條下剪。
(4)剪好人物后,沿著外邊框剪下整個外輪廓,完成作品。
在學生練習剪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苗族服飾上選擇感興趣的圖案,學習對折、三折、四折等剪法,并思考哪些圖案需要運用折疊紙張的剪法,掌握剪花的基本技法。
2.欣賞美麗的苗族服飾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精美的苗族服飾圖片,吸引學生的目光,結(jié)合美術知識引導學生欣賞苗族服飾。
教師:同學們知道苗族“五色衣服”指的是哪五種顏色嗎?
學生:紅色、黃色、藍色……
教師:這五種顏色是青、赤、黃、黑和白。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苗族服飾色彩的圖片。
教師:看到這張圖片,你們第一眼看到的顏色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藍色,感覺心情非常舒暢、涼爽。
教師:對,這是因為藍色是冷色調(diào)。那么衣服上的圖案呢?
學生:大紅色的圖案讓人覺得很溫暖。
教師:對,紅色是暖色調(diào)。我們常說的三原色是紅、綠、藍,苗族服飾中常用這種冷暖色的對比手法,這也是苗族服飾獨特的審美特征。
教師準備一套苗族服飾,并為學生展示穿法:首先打上綁腿,根據(jù)自己是否結(jié)婚調(diào)整綁帶的長短;其次圍上及膝百褶裙,并系上有傳統(tǒng)刺繡裝飾的圍兜;最后用一把梳子將頭發(fā)在頭頂綰成發(fā)髻。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穿苗族服飾,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和認同感。
(四)開展傳承活動
1.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校園活動
開展“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校園”活動,邀請幾位苗族手工藝人、剪紙藝人到班級中與學生近距離接觸,為學生上一堂生動有趣的剪花課。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隨時提問,并在剪紙藝人的指導下實踐,豐富對苗族剪花文化的認知。
2.課外實地考察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如到苗族傳統(tǒng)建筑群——蚩尤九黎城參觀,感受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到彭水苗繡基地、刺繡陳列館近距離欣賞苗族刺繡作品,深入了解苗族刺繡文化;到彭水剪紙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馮英老師的剪紙工作室參觀,實地感受和學習苗族服飾剪花文化。教師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極體驗,并將收獲記錄下來,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
六、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在高中美術課堂中融入苗族服飾剪花文化,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苗族剪花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了解苗族服飾剪花構圖的規(guī)律,掌握相關的剪紙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能夠深入感知苗族服飾剪花藝術,并對苗族服飾剪花文化進行全面了解,滿足學生對學習苗族文化的需求,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還拓寬了苗族服飾剪花技藝的傳承渠道。
(作者單位: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中學校)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