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向日葵》讓我對這種花產(chǎn)生了興趣,畫面中鮮艷的色彩和對生命的渴望讓我感受到了向日葵的魅力。我嘗試臨摹,卻難以捕捉其熱情。向日葵的生長與太陽緊密相連,象征積極向上。我們大學生應像向日葵一樣,保持激情和樂觀,不斷提升自我,積極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因此,我決定通過繪畫來表達向日葵的精神。
向日葵的精神傳達
寫意花鳥畫是作者的人格、真情、學識和功力鑄就的。我之所以選擇秋日里的向日葵作為表現(xiàn)對象,是因為秋是成熟的季節(jié)、收獲的時節(jié),它滿載生命的碩果,是生命輪回的重要過程。秋日里的向日葵散發(fā)出濃郁的生活氣息,洋溢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抒發(fā)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深深地喚起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賦予人們積極樂觀、努力拼搏的精神力量。
立意與構思
潘天壽先生用“中國畫以意境、氣韻、格調(diào)為極高境地”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畫藝術鑒賞的最高標準,同時指出了中國花鳥畫的審美特征。秋日艷陽下的向日葵流動著金黃的色彩,充滿熱情的生活氣息,恰能展現(xiàn)我們對生活的激情、對生命的熱愛,這正是本次創(chuàng)作立意所在。在我看來,向日葵所體現(xiàn)的熱情、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年輕人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拼搏道路上所需要的寶貴精神。
在構思方面,我想借用不同角度下成熟的向日葵,將它們合理組織起來,運用枝干向上的形態(tài)來表現(xiàn)向日葵向上沖的態(tài)勢,通過花朵的疏密來把握畫面的節(jié)奏。在交錯的向日葵中,我用色彩強調(diào)視覺中心或者用墨色深淺的變化來襯托視覺中心。另外,我用動物來打破畫面的靜態(tài),以此增加畫面美感。在繪畫過程中,我借助傳統(tǒng)文化符號,利用水墨語言的特色,結合以下實踐過程,來表達我此次創(chuàng)作的期望。
素材收集與選擇
在秋日的旅途中,我偶遇一片向日葵花海,花朵絢爛綻放,果實飽滿誘人,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生機勃勃。我被這片美景深深吸引,拍下了許多照片。金黃的向日葵不僅象征著豐收的喜悅,更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正是我心中那份熱情與激情的真實寫照。于是,我選擇合適的地點進行速寫,并搜集了大量向日葵素材,學習觀摩照片、畫作等材料,同時還收集了相關圖文資料。
在布局上,我將鳥置于畫面下方,兩只鳥的動態(tài)和神情與垂落下來的芭蕉相呼應,起到點醒作用。通過觀摩、篩選花鳥作品素材,我對接下來的景物選取、構圖方式有了初步的思路。
構圖的推敲
顧愷之稱“構圖”為“置陳布勢”,謝赫在《古畫品錄》中稱其為“經(jīng)營位置”,張彥遠認為這是“畫之總要”。選取大量精美的素材后如何將其表現(xiàn)在畫面中,是我創(chuàng)作前期一直考慮的問題。
在構圖上,我對向日葵進行提煉和集中,打破現(xiàn)實空間關系,拼接不同形態(tài)的花朵,借鑒李錫芝作品《凝》的構圖比例,使畫面左寬右窄,向日葵聚集在中上方,與下半部分形成對比。左邊的向日葵比右邊大,向日葵隨枝干走勢向空白處靠齊,形成團塊對比。畫面留白處增加縱深感,至此完成初稿。
在初稿的基礎上,我豐富了畫面細節(jié),調(diào)整了花朵與枝干的遮擋關系以表現(xiàn)層次;將大向日葵置于中心,花瓣與籽朝前;右邊雖小,但也合理分布著向日葵以增加節(jié)奏感;邊緣添加側面和朝下的向日葵以豐富形態(tài);上方添加小鳥以打破靜態(tài),通過聚散分布增添趣味。
我細化了向日葵和枝葉的外觀,添加葉片、籽和花瓣,使畫面更加豐富。最初用彩鉛涂色,嘗試不同色調(diào),最終選擇自然的黃綠配色。調(diào)整中心點,減少了下方的向日葵,添加了枝葉空白處。枝葉朝向統(tǒng)一,畫面有聚有散。上方小鳥換成鵪鶉,置于下方枝干后,形成自然景象,增加了靈動感。整體構圖優(yōu)化,局部細節(jié)豐富,突出了視覺中心,符合心理預期。
用筆的方式與用墨的嘗試
石濤曾言:“墨非蒙養(yǎng)不靈,筆非生活不神。”我希望通過向日葵形象表達主觀意念和審美,展現(xiàn)大自然的生機和人類的憧憬。我借鑒畫冊中的作品《惟有葵花向日傾》,通過色墨結合使畫面生動美麗,色彩艷麗,筆法流暢遒勁,墨跡濕潤深沉,這些技巧賦予了作品飄逸婉潤的品質(zhì),是我創(chuàng)作的重要部分。
在繪畫中,我嘗試多種用筆方式。花瓣用書法“寫”的形式,淡墨勾勒外形,重墨強調(diào)細節(jié)。枝桿用粗筆肯定地畫出,結合斗筆與顫筆表現(xiàn)筆觸變化。枝葉用大筆點寫,方筆觸概括形象,與向日葵勾法形成對比,豐富畫面。鵪鶉用筆干脆利落,概括特點,以線條體現(xiàn)書寫性。
在用墨方面,我嘗試了多種方法。最初,葉子多水少墨,導致墨色不濃,畫面重心不協(xié)調(diào)。調(diào)整后,我合理調(diào)配墨色與水的比例,但筆觸單薄。通過與人交流和探索,我學會大膽用筆,控制水墨比例,體會筆墨變化。多次嘗試后,我熟悉了水墨比例和筆觸大小,畫面逐漸豐富。枝葉采用濃破淡的潑墨技法,中心的枝葉墨色偏重,用不同筆勢表現(xiàn)葉子變化。同時,我注重畫面關系,區(qū)分用墨的干濕、濃淡和用筆的轉折?;ò暧玫蠢眨嘤脻窆P,表現(xiàn)潤澤輕盈感;葉子用重墨,通過不同筆觸和墨色深淺以及干濕變化,與花朵形成對比,突出主次關系,以增強畫面的聯(lián)系性和形式感。
水墨渲染的韻味
在畫向日葵時,我用方折頓挫的筆法勾勒花瓣,濃墨描繪枝桿,并采用潑墨渲染枝葉,以展現(xiàn)其獨特的美感。在畫面中,潑墨的葉子與勾畫的花瓣形成對比,增強了藝術效果。在描繪枝葉時,我利用半干的墨色點重墨,以增加層次感。葉筋的描繪則通過淡墨點枝葉后加濃筆勾勒,達到了深淺滲化效果,既表現(xiàn)了葉的特征,又增添了墨色的潤澤感。在繪畫中,巧妙融合水的流動性與筆墨,能更好地展現(xiàn)水墨韻味和向日葵的形體美。
在此次創(chuàng)作中,我結合主觀情感與筆墨技法,主要采用潑墨寫意手法描繪向日葵,展現(xiàn)其堅韌之美,形成嚴謹?shù)男懸猱嬶L。我使用現(xiàn)代色彩,以藤黃和胭脂為主色,強調(diào)了向日葵的視覺中心地位,表現(xiàn)了秋季的自然氣息。畫面邊緣以淡墨表現(xiàn)結構,增加了層次感。鵪鶉啄食的場景為畫面增添了動靜結合的趣味。通過水墨渲染,向日葵顯得生動,易被大眾接受。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努力描繪陽光明媚、枝繁葉茂的自然風光,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