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究大學生父親在位、拒絕敏感性與親密關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采用父親在位中文簡式版量表、拒絕敏感性量表和親密關系滿意度量表,選取了572名有戀愛經(jīng)歷的在校大學生施測,使用相關分析探索父親在位、拒絕敏感性和親密關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利用回歸分析和Bootstrap方法驗證拒絕敏感性在父親在位和親密關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父親在位、拒絕敏感性和親密關系滿意度之間兩兩相關。父親在位的水平對親密關系滿意度有正向預測作用,對拒絕敏感性有負向預測作用,而拒絕敏感性對親密關系滿意度有負向預測作用。拒絕敏感性在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的影響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結(jié)果表明:父親在位顯著影響著親密關系滿意度,并且會通過拒絕敏感性影響親密關系滿意度。
關鍵詞:大學生;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拒絕敏感性;中介作用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11-00107-04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Father Presence
on the Intimacy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u Yanji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ther presence,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intimacy satisfaction among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ather presence in Chinese simple version scale, rejection sensitivity scale and intimacy satisfaction scale were administered to 572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love experience,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ther presence,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intimacy satisfac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Bootstrap method were used to verify rejection sensitivity in the father presence and intimacy satisfaction.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a two-by-tw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ther presence,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intimacy satisfaction among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level of the father presence positively predicted intimacy satisfaction and negatively predicted rejection sensitivity, which negatively predicted intimacy satisfaction. Rejection sensitivity partially plays a intermediary role that mediates the effect of the father presence on intimacy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her presen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intimacy satisfaction and can affect intimacy satisfaction through rejection sensitivity.
Keywords: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ather presence; intimacy satisfaction; rejection sensitivity; intermediary role
大學生正處于獲得親密感克服孤獨感的特殊心理成長階段,親密關系的體驗對于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以至于日后的方方面面都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在影響親密關系的諸多因素中,家庭是親密關系研究的焦點。父親在位是個新興概念,由Krampe最先提出[1]。2017年發(fā)布的《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顯示,由母親陪伴長大的孩子占到中國家庭的50%,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僅占12.6%,孩子心中的父親在位水平對他們的影響是比較廣泛的,父親對子女親密關系質(zhì)量的影響非常顯著。
親密關系滿意度是使用最為廣泛的親密關系衡量指標,有過良好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個體在成年后能夠積極地看待自我和親密關系,他們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伴侶是可靠的[2]??梢灶A見,在一段親密關系中這樣的個體愿意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也更愿意友善地和自己的另一半溝通,在處理與伴侶的沖突時更積極,擁有更滿意更持久的親密關系。
Boyce和Parker則把拒絕敏感的概念界定為對他人的拒絕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定預期,準備性知覺和對此過度反應的一種傾向[3]。在一些不是很明確的人際場合中,高拒絕敏感性個體會將對方的一些動作和言語自動化加以夸大和誤解,并且會認為對方在針對自己,個體的這種拒絕敏感性大都是在童年階段或多或少被拒絕或者忽視而發(fā)展起來的。
目前直接研究父親在位與親密關系滿意度關系的很少,更多研究關注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溝通模式等方面,而父親這一角色直接影響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父母參與程度。有學者在對拒絕敏感性影響因素的探究中發(fā)現(xiàn)有依戀、社交焦慮、抑郁情緒等[4]。父親作為子女社會化過程當中重要的角色,除了提供一定的物質(zhì)保障外,還會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影響子女人格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大學生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以及拒絕敏感性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且拒絕敏感性在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的影響中起到中介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采用線上隨機抽樣法,通過問卷星在浙江、內(nèi)蒙古等地的省屬高校選取78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刪除無戀愛經(jīng)歷,剔除部分無效問卷后,剩余有效問卷57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3.33%,被調(diào)查對象中男生為194人(33.7%)、女生為379人(66.3%)。
(二)研究工具
1.父親在位中文簡式版量表。由Krampe和Newton編制,經(jīng)蒲少華等人[5]修訂的父親在位問卷中文簡式版量表包含3個高階維度與8個分量表,共31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制。個體感知到父親在位的水平高低即量表的所有項目總得分,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921。
2.親密關系滿意度量表。采用Patriek和Knee編訂的簡版親密關系滿意度量表的中文翻譯版[6]測量被試的親密關系滿意度,共有6道題目,采用7點計分法,1分代表非常不贊同,7分代表非常贊同,總分越高說明對關系的滿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920,內(nèi)部一致性良好。
3.拒絕敏感性量表。拒絕敏感性量表經(jīng)由李霞[7]翻譯而來,共有18道題,采用5級評分制,1代表很不同意,5代表很同意。1、2、4、9、10、17這6個題目采用反向計分,所有題目相加得出總分,量表總得分越高,則個體的拒絕敏感性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718。
(三)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5.0對調(diào)查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相關性分析,最后利用PROCESS程序進行中介作用的檢驗。
二、研究結(jié)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通過Harman單因素因子分析對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共有13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中最大因子的方差解釋率為22.95%,低于40%的臨界值。因此,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大學生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與拒絕敏感性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對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和拒絕敏感性在性別(表1)、是否獨生子女(表2)以及是否異地戀(表3)三個方面進行差異性比較。從結(jié)果可以看出,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和拒絕敏感性在性別上存在著顯著差異;父親在位在是否為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差異,但親密關系滿意度和拒絕敏感性則在是否獨生子女上沒有顯著差異;父親在位與拒絕敏感性在是否異地戀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親密關系滿意度在是否異地戀上存在顯著差異。
(三)大學生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與拒絕敏感性的相關分析
通過對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與拒絕敏感性的相關分析結(jié)果可知,大學生的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與拒絕敏感性之間兩兩相關,并且父親在位與拒絕敏感性呈負相關,親密關系滿意度也與拒絕敏感性呈負相關,見表4。
(四)拒絕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以親密關系滿意度為因變量,父親在位為自變量,拒絕敏感性為中介變量,在控制性別、是否獨生子女以及是否異地戀之后,利用PROCESS插件,采用Bootstrap檢驗來分析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以及拒絕敏感性在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影響中的中介作用,結(jié)果見表5、表6。
三、討論
(一)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與拒絕敏感性的差異分析
大學生父親在位在不同性別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在是否獨生子女上也存在著顯著差異,這與蒲少華等人[8]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的父親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情感互動,而非獨生子女的孩子因為父親的精力分配不均,導致他們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高,子女更多是尋找父親之外的“玩伴”,這就使非獨生子女和父親的關系相對獨生子女與父親的關系疏遠一些,但是大學生父親在位在是否異地戀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親密關系滿意度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男性戀愛關系滿意度顯著高于女性。根據(jù)社會心理中的認知失調(diào)理論,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大眾社會要求男生在親密關系當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所以男生在親密關系當中就會付出更多一些,那么因為心血辯護理論,當個體為一件事付出越多,對它的態(tài)度就越偏向喜愛。
親密關系滿意度在是否異地戀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并且本地戀的親密關系滿意度要高于異地戀的親密關系滿意度,這與孫亞琴[9]的研究一致,因為異地戀的伴侶相較于本地戀的伴侶不能隨時隨地進行聯(lián)系,雖然科技的發(fā)展使得交流溝通更加方便,但是因為物理空間上的距離,會讓伴侶之間溝通的頻率更低,溝通的質(zhì)量更差。
拒絕敏感性在是否獨生子女以及是否異地戀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且女生的拒絕敏感性要高于男生的拒絕敏感性,這和李霞[7]的研究大致一致。以往大部分研究都指出女性的拒絕敏感性要高于男性。因為男性比較容易粗心,忽視細節(jié),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更加隨便大方,不太會在意別人的評價或者意見。女生較男生來說,生性更加敏感一些,會更在意人際交往中的細節(jié),尤其處于青春期的女性自我評價感較男生低,在之后的人際交往中,她們更容易注意到被拒絕的信號。
(二)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以及拒絕敏感性的相關分析
在對大學生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的影響上,引入拒絕敏感性,研究結(jié)果顯示,父親在位、親密關系滿意度、拒絕敏感性三者之間兩兩相關。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起正向預測作用,說明在高品質(zhì)的父親在位水平條件下,個體在親密關系中體驗到的積極情緒更高,他們的滿意度會更好。從家庭系統(tǒng)的整體角度可以看出,父母—子女關系越好,子女的親密關系質(zhì)量就越高。
同時,父親在位能夠負向預測拒絕敏感性,已有研究表明[10],拒絕式的教養(yǎng)方式會使得大學生的拒絕敏感性更高,在兒童早期,如果子女的情感經(jīng)常性被父母忽視或者表現(xiàn)出拒絕,會讓子女在之后的生活中發(fā)展出懷疑感和對他人是否接受自己的焦慮感,進而在以后的社會交往中會習慣性地預期拒絕,形成拒絕敏感性。
本研究表明,拒絕敏感性能夠負向預測親密關系滿意度。這與殷瀟瀟等人[11]的研究結(jié)果大致接近。個體的拒絕敏感性會表現(xiàn)為個體在進行信息交流時,會預期信息的負面性,容易感知到拒絕的含義。所以拒絕敏感性強的人更愿意產(chǎn)生拒絕信息的自動化思維,在親密關系當中就會將對方含糊不清的信息加工為拒絕,甚至高敏感拒絕個體在感知到拒絕信息時容易變現(xiàn)為憤怒,從而導致親密關系滿意度降低。
(三)拒絕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拒絕敏感性在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的影響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表明親密關系滿意度受到大學生父親在位水平的直接影響的同時還受到拒絕敏感性的間接影響。個體對父親在位的感受性越高,他們會獲得更高的親密關系滿意度。在個體的成長階段,他們具有高品質(zhì)父親在位水平時的親子依戀關系會更好,良好的自我認同在他們的身上表現(xiàn)明顯,在親密關系互動過程中會更加自信獨立,降低個體的拒絕敏感水平。拒絕敏感性低的個體,在親密關系當中更愿意真誠表達,不會主動去產(chǎn)生被拒絕的錯覺,同時使用良好的溝通模式對待親密關系,進而影響個體親密關系滿意度的程度。
四、結(jié)論
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在位、拒絕敏感性以及親密關系滿意度之間兩兩相關。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有正向預測作用,對拒絕敏感性有負向預測作用,同時,拒絕敏感性對親密關系滿意度有負向預測作用。父親在位對親密關系滿意度產(chǎn)生直接影響;同時,拒絕敏感性在父親在位與親密關系滿意度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比40.4%。
參考文獻:
[1]KRAMPE E M.When Is the Father Really There? : A Conceptual Reformulation of Father Presence[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9(7):875-897.
[2]康勝芳.大學生父親在位與親密關系質(zhì)量的關系:多重中介作用[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
[3]隗晶林,王希華.成人親密關系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19-123,145.
[4]王洪晶,凌輝,耿敏.拒絕敏感性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校園心理,2017(3):189-192.
[5]蒲少華,盧彥杰,吳平,等.父親在位問卷簡式版的制定及在大學生中的信效度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4):438-441.
[6]邱莎莎.成人依戀、親密關系動機與大學生親密關系質(zhì)量的相關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
[7]李霞.拒絕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7.
[8]蒲少華,盧寧,凌瑛,等.大學生父親在位的特點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2(8):591-593.
[9]孫亞琴.大學生親密關系適應及其與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
[10]顏華,冉光明.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癥狀的關系:同伴關系和拒絕敏感性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3(3):549-554.
[11]殷瀟瀟,王思文,劉銘洋,等.大學生依戀類型對戀愛關系滿意度的影響:拒絕敏感性的中介作用[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23(3):179-183.
作者簡介:茹彥杰(1997—),男,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樹人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助教,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