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薇
2008年3月28日,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張灣鄉(xiāng)紅旗村,下沉式窯洞,窯齡三十多年
攝影師胡力第一次走進窯洞是在河南陜縣。
在陜縣西張村鎮(zhèn)廟上村,八十幾座窯洞分散在平坦的黃土塬地下?!皬倪h處看不到房子,走到跟前才發(fā)現(xiàn)底下是黃土挖的方坑,聽得見聲音,卻看不到人?!?/p>
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特色民居,窯洞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地區(qū)——陜西、山西、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六?。▍^(qū))。居住在此的人們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
每座窯洞的結構布局也不盡相同,大致分為三類:靠崖式、獨立式和下沉式。攝影師第一次去的窯洞就是最后一種。“關著門,里面能做飯、住人生活。有廁所,有放置農(nóng)具和糧食的窯屋,也有喂牲口的地方,下雨了(有滲井)也淹不到,非常科學?!备G洞內的功能齊全,讓他覺得“個個宛若四合院”。
2008年3月30日,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杜馬鄉(xiāng)馬村,下沉式窯洞,窯齡49年
進入窯洞之前,先要經(jīng)過一個蜿蜒的坡道,從門洞窯進入下沉式(天井院、地坑院)窯院內?!罢龑χG進去的屋子叫主窯,主窯就像咱們的堂屋一樣。整個窯洞左為上,右為下。如果家里有孩子,老大就住在左邊第一間,老二則住在右邊第一間,依次排序?!?/p>
窯洞建在地下,為了防止夜晚經(jīng)過的老人兒童不慎掉落,窯洞四周會砌一道“安全護欄”——女兒墻。遇到雨天,四周砌了女兒墻的窯口不易被雨水沖刷而破損,起著保護窯壁的作用。
從2002年起,胡力開始拍攝黃土高原以及黃河中上游地區(qū)的窯洞,將近十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時整個黃土高原地區(qū)有約3000萬人居住在各種類型的窯洞中。他去過的窯洞中最常見的還是靠崖式窯洞,這些窯洞中不乏窯齡超過百年的,較新的也建造于三四十年前。如今在延安地區(qū),新修的窯洞會做防水、防潮處理,“窗戶與門修得特別大,采光極好”。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條件改善,土窯洞已成為一種貧窮的象征。年輕人現(xiàn)在一結婚,就在地面上蓋新房子了,不愿意住窯洞。”
傳統(tǒng)土窯半年不住人便有自然坍塌的風險,住在其中的人需要經(jīng)常通風和維護。“只要房子有人氣,就不會塌?!焙φf。但隨著生活的改變,民眾對住所有了更多的選擇,窯洞這一古老的民居也日漸減少。
2008年3月30日,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杜馬鄉(xiāng)馬村,下沉式窯洞,窯齡四十多年
2008年3月30日,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杜馬鄉(xiāng)馬村,下沉式窯洞,窯齡59年
2008年4月5日,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苗家溝,獨立式窯洞,窯齡一百多年
2008年4月27日,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zhèn)沙魚溝村,靠崖式窯洞,窯齡13年
2008年4月5日,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姬橋村,獨立式窯洞,窯齡二十多年
2008年10月5日,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中村鄉(xiāng)秦店村,靠崖式窯洞,窯齡一百多年
2002年10月,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西張村鄉(xiāng)廟上村,下沉式窯洞,窯齡八十多年
2008年4月26日,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zhèn)洛口村,靠崖式窯洞,窯齡一百多年
2008年10月4日,甘肅省平?jīng)鍪徐`臺縣中臺鎮(zhèn)下河村,靠崖式窯洞,窯齡五十多年
2008年10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彭陽縣古城鎮(zhèn)古城村,靠崖式窯洞,窯齡四十多年
2008年10月4日,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丁家鎮(zhèn)丁家村,下沉式窯洞,窯齡三十多年
2008年3月30日,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杜馬鄉(xiāng)馬村,靠崖式窯洞,窯齡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