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是英語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科育人價值導向的必然要求。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提升文化素養(yǎng)、厚植家國情懷和增強社會責任感。小學英語教學實質(zhì)上是一個跨文化交流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將西方的優(yōu)秀文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機融合,能夠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拓寬視野,體會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而學會尊重文化多元性。文章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教學為例,闡述了基于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以供參考。
一、學科有效融合,滲透文化知識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基于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并鼓勵學生在閱讀體驗中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同時,教師應積極整合課內(nèi)外文化資源,在課堂中引入相關文化知識,使學生更深入地感知文化、體會文化,在潛移默化中豐富知識儲備。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Good habits”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Judge and say”的活動。首先,筆者讓學生判斷課件中人物的學習習慣是不是好習慣,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荀子》中的“知而好問,然后能才”、《明日歌》中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畫禪室隨筆》中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最后向學生提出“What makes a good student?”等問題,引導學生圍繞關鍵句型“A good student should/ shouldn’t...”進行造句。有的學生基于名言并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說:“A good student should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when he has questions.”有的學生說:“A good student should finish homework first.”還有的學生說:“A good student should read lots of books and go travelling.”。由此可見,教師在學科融合中引入相關文化知識,能夠涵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表達能力,還能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理解中外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
又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Colour”中的“Story time”板塊為例,這一單元的話題為“談論顏色”。在教學中,筆者在閱讀環(huán)節(jié)之后設計了“Look and say”的活動,將中國的“臉譜文化”巧妙地融入活動,讓學生在辨認顏色的過程中了解臉譜色彩的含義。筆者向學生展示了不同顏色的京劇臉譜,讓學生了解不同臉譜顏色在中國文化里所代表的個性品質(zhì)。在此基礎上,筆者還組織學生進行英文互動問答,讓學生在“What colour is it?”“It’s...”的情境問答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強文化自信。
二、緊扣文本關鍵,比較文化異同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這并不意味著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提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占比,而是要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外國文化,并將其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尊重文化差異,學會多元包容,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在閱讀中鑒賞中西方文化,以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同時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Birthdays”為例,這一單元的話題為“談論中西方的生日活動”,該單元的對話語篇直觀地向學生呈現(xiàn)了不同國家在生日文化方面的差異。在教學中,筆者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語篇,比較教材人物生日活動的異同。然后,組織學生閱讀以生日為主題的繪本,讓學生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生日文化。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以加深他們對生日文化的理解。在該單元“Story time”板塊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向學生提出“What does Su Hai do on her birthday?”“What does Mike do on his birthday?”等問題,引導學生圈出文本對話的關鍵詞“have a big dinner”“have a party”“eat a birthday cake”“eat some noodles”等,讓學生共同討論中西方生日文化的異同。以下是教學片段。
教師:“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birthdays? What's the same theme about their birthdays?”
學生1:“Su Hai and Su Yang have a big dinner with their family. But Mike have a party with his friends at home.”
學生2:“Su Hai and Su Yang eat some noodles.But Mike eat a birthday cake.”
教師:“Why do Su Hai and Su Yang eat noodles? Why does Mike eat the cake?”
學生3:“Noodles are very long. They mean long and happy life. Cakes are sweet. And people can put candles on it. They can make wishes.”
教師:“Yes. Long noodles mean long and happy life. And cakes mean sweet life and good luck. They both stand for happiness, good luck and sweet love.”
筆者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通過設計文化比較這一活動,凸顯了中外文化的差異和特點,讓學生在對比辨析中體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妙之處,從而學會辯證地看待不同國家的文化。
三、主題拓展閱讀,開闊文化視野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僅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單元主題融合課外繪本等閱讀資源,引領學生在閱讀中開闊文化視野,領略不同國家的文化魅力。主題拓展閱讀具有情境性和真實性,是一種豐富的文化活動。教師應設計趣味多元的閱讀活動,如互動問答、創(chuàng)造演繹等,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更好地領悟文化的意義和內(nèi)涵。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Birthdays”的教學為例,筆者根據(jù)“Birthdays”這一主題,精心自制了關于不同國家生日文化的英文繪本,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首先,筆者組織學生通讀英文繪本以了解世界各地的生日文化,并設計了“Fill in the chart”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從Yummy food和Funny things兩個方面,在自主精讀中接觸墨西哥、丹麥、新西蘭、英國以及我國的生日文化。其次,筆者設計了“Try to say”活動,鼓勵學生嘗試用英語描述不同國家的人們慶祝生日的方式,以此讓學生不斷重復單元的核心句型。最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扮演不同國家的小朋友,并在小組互動問答中介紹不同國家慶祝生日的方法,從而在閱讀和表演中深刻地體會中外文化的差異。
又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The Lion and the Mouse”中的“Culture time”板塊為例,為了讓學生在經(jīng)典閱讀中感受故事背后蘊含的豐富哲理,筆者在教學中積極融合中國神話故事The Magic Paintbrush,讓學生體會到馬良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課堂上,筆者先向學生提出“If you had a magic paintbrush, what do you want to draw?”等問題,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然后,筆者設計了問題鏈,如“Who did Ma Liang help?”“What did Ma Liang draw?”“Did Ma Liang help bad people?”等,激發(fā)學生在深層閱讀時的情感共鳴,更好地體會故事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學科育人的價值導向,讓學生在閱讀中國經(jīng)典故事的同時涵養(yǎng)人文品格,學會用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從而在實踐中拓寬文化視野,提高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
四、設計項目任務,提升文化素養(yǎng)
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中了解、掌握單元核心語言知識,還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家國情懷,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為了全方位、多維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要秉承“學思結合、用創(chuàng)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念,在課堂中精心設計項目任務,促使學生在自主搜集、合作探究中豐富文化體驗,并在交流討論中提升文化素養(yǎng)。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從不同方面介紹感興趣的國家”,并在“Story time”板塊介紹了澳大利亞,在“Fun time”板塊介紹了英國。筆者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在單元復習課中設計了主題任務“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讓學生從多元角度介紹中國,促使學生在完成層次性推進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能力,樹立文化自信。首先,筆者提出“What aspects can we tell about China?”這一問題,使學生在單元回顧中概括并歸納開啟話題的關鍵要素,開拓學生的語言思維。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提出了Interesting places,Cities,F(xiàn)ood,Animals,Sports等描述層面。其次,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繪制可視化的思維導圖,并鼓勵學生根據(jù)導圖和筆者提供的圖片材料,展開個性化表達。在學生介紹完畢后,筆者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my country?”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語言詞匯稱贊祖國。最后,筆者設計了主題為“Make a picture book about China”的作業(yè),鼓勵學生制作英文繪本,在剪一剪、貼一貼、畫一畫、寫一寫的過程中豐富文化知識,涵養(yǎng)文化品格,增進對不同國家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見,教師設計豐富多元、層次漸進的主題任務,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豐富文化體驗,還能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加深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表達中增強文化自信,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又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Chinese New Year”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話題是“談論春節(jié)活動計劃”。為了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各地豐富多元的春節(jié)文化,筆者設計了“調(diào)查春節(jié)文化”的項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選擇不同的地區(qū)進行調(diào)查。在此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自主搜集資料,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的春節(jié)文化。同時,筆者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積極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并在問答中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此外,筆者向學生介紹了各個小組選擇的地區(qū)的名人,深化學生的文化知識,內(nèi)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價值和意義。這不僅能幫助學生領略源遠流長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還能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表達中增強使命感,深刻體悟不同春節(jié)文化背后蘊藏的共同價值內(nèi)涵——家人團聚。
結語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是一個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和體驗文化知識的過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還要將了解西方文化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精心設計遞進式閱讀活動,使學生在主題情境中體驗豐富文化,拓寬文化視野,在語言交流和實踐中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銀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