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成
沂源縣地處山東省的中部,是典型的沂蒙山老區(qū),因沂河發(fā)源地而得名。據(jù)說光照百分率為全國之冠!沂源蘋果個頭大、果型正、色澤鮮艷、風(fēng)味醇厚、含糖量高、脆而香甜!
民以食為天,三年生的沂蒙跑山老公雞則是老區(qū)的又一特色。沂蒙紅燒老公雞是老區(qū)人喜聞樂道的經(jīng)典菜肴,山滋生美味,也滋生代代相傳的味蕾。
記得有一年,我來到燕涯鄉(xiāng)史家峪村,看望多年不見的老戰(zhàn)友~~周國標!我們一起當兵時才十九、二十歲,印象中在部隊他種菜是把好手,一晃十多年未見,不知他現(xiàn)在是啥模樣?
車行谷底,蜿蜒曲折的山路頗有駕駛樂趣,時至晌午,滿山蘋果樹花開,一座座紅瓦房、石壘墻錯落其間。時而香風(fēng)拂過,時而炊煙裊裊,令人感到民風(fēng)中透著淳樸。溪水潺潺流過,不遠處一名中年漢子立于小石橋上,只見他一手抱著一個孩子,另一只手搭涼棚不停的眺望,身邊稍大點的女孩則緊抱著他的大腿。難道他就是國標?我的心一緊,不由得激動起來。轉(zhuǎn)眼就到了跟前,沒錯,就是他!他那張黝黑的臉龐仿佛鍍上了一層古銅色,看著我露出憨憨的笑。懷中和身邊的兩團火紅格外的顯眼!這小子真有福——兩千金!
老區(qū)人的招待自然少不了那道“紅燒老公雞”,雞對山里人是重要的,史家峪的早晨是雄雞的“喔喔”聲喚醒的,雞有“吉”意,雞更是待客的上品。這里的雞有山石之味,它們成群結(jié)隊打野于青山邊果林下,饑食山蟲,渴飲山泉,自然飽含了山石之氣。所以來此不吃這道菜就會留下遺憾。今天的這只雞據(jù)國標說是只上好的雞,威武而個頭大,前些時還和盤旋不止的山鷹搏擊過。
宰好的公雞,柴火灶大鐵鍋、山蔥、山蒜、山辣、山姜,輔助的一應(yīng)是山的元素。不一會兒老公雞便呈盤中,濃郁鮮香色澤紅亮,只感覺雞冠微翹,雞腿圓潤,雞翅欲拍,但肉有嚼勁,湯汁鮮美……主人和客人便大塊朵頤,持酒漫談,漫漫人生路,風(fēng)雨兼程中,回首激情燃燒的歲月,歡笑間早超越了雞肉的鮮美。軍營、往事、友情、山意、古道、熱腸,組合而成的是舌的流連、心的恣肆?!肮嗜司唠u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泵虾迫坏脑姷膱鼍胺路鹁驮谘矍埃?/p>
王朔曾說過,到了天涼的時候,就會莫名地憂傷起來,不為名利,不為生活,可能緣于骨子里殘存的一點詩意。揚州晚報《大家說》欄目作家程兆君女士也有共鳴,于是乎行者七八人,情趣共同路,組團奔赴老區(qū)沂蒙山,開啟“羊三”之旅!今年的秋天,沂蒙山是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山巒層疊,紅黃綠三色交織,構(gòu)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天然畫卷。
山還是那座山,史家峪溪邊幽草尚未枯黃,依然青幽誘人,不聲不響,遠離塵囂,靜靜地依偎在小溪邊,漠漠述說著春天的故事;狗尾草在秋陽的輝映下,星星點點,毛頭毛腦,毛頭毛腦,有風(fēng)飄來,也絕不彎腰;蘋果早就采摘入窖,溪水不急不緩,潺潺湲湲,嘩嘩啦啦富有節(jié)奏地流著,靜靜聆聽,仿佛隱者撫琴;小石橋上還是那個身影,只是少了身邊的兩朵紅,十幾年過去了,她們也長大了;遙望天空,天藍的無云飄動,空闊而高遠;紅彤彤的柿子卻驚艷小山村。沉甸甸的柿子垂在枝頭上,黃澄澄金燦燦,映紅了山崗。柿子樹下矮墻上,身著錦緞的五彩大公雞引頸高歌便成了這個季節(jié)小山村里獨具特色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