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課程思政改革不夠徹底、實踐活動不夠深入、師資隊伍力量薄弱以及育人效果評估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更好地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發(fā)展價值。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等教育機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這些問題都限制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進步和深化。
(一)課程思政改革不夠徹底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表示,高等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yǎng)是一個將教育和才能培養(yǎng)融為一體的過程。為了構建一個高質(zhì)量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必須貫穿其中,并且課程思政建設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為了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步發(fā)展,我們必須強調(diào)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價值觀的引導、知識的教授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三者的有機融合?,F(xiàn)階段,許多高等教育機構都在努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思政改革。但由于頂層教學設計的模糊性、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性以及教學體系的不完整性,這些課程在心理健康、思相政治和職業(yè)教育三個方面的整合程度尚未達到理想,導致教學成果難以真正實現(xiàn)。
(二)實踐活動不夠深入
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潛在效果,并增強價值觀念在學生思考和行為中的影響,我們必須努力加深實踐活動的深度。從本質(zhì)上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種社會實踐。實踐教育,作為連接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橋梁,不僅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和效果的驗證,更是助力學生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前途命運?,F(xiàn)階段,許多高等教育機構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活動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相當豐富,但與課程內(nèi)容的緊密結合仍然不足,許多實踐活動的實際應用場景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導致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明顯的斷裂;有些學校甚至將實踐活動簡單視為一種娛樂消遣或課余休閑,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些活動更多地關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和道德,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對學生品德的提升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三)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首先,在大學中杰出的人才是非常稀有的,這可能是由于工資、福利待遇和職業(yè)發(fā)展機會等多種因素,使得吸引和留住這些優(yōu)秀人才變得困難。此外,由于學校沒有給予教師培訓足夠的重視,這直接導致了教育質(zhì)量的下滑。再者,由于學科構成的不平衡,某些學科的教師資源相對匱乏,這使得學校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最后,由于學校在教師培訓、招聘和激勵方面的資金投入明顯不夠,這導致了提高教師團隊整體素質(zhì)的難度加大。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在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高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一趨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教育內(nèi)容,而是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成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實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首先,我們需要從課程設置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其次,要關注課程的實施方式和方法,包括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資源的整合以及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方面。同時,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課程評估機制,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有效實施。
針對課程設置,我們可以考慮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生社團活動課程以及校園文化建設課程等多個層面。通過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理解他人,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融入到其他課程中,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實施方面,高校應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的投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資源??梢圆捎枚喾N教學手段,如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心理測量等,以提高教學效果。另外,為了保障課程的實施質(zhì)量,需要建立完善的師資隊伍,包括心理教育專家、思想政治教育專家以及實際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在課程評估方面,可以考慮引入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專家評價等多維度評估方法,以全面了解課程的實施效果。
(二)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策略
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感悟人生、增長才干,同時也面臨各種心理壓力和挑戰(zhàn)。因此,結合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心理應對能力。其次,可以結合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的實踐課程,如心理健康素養(yǎng)培訓、心理應對能力訓練等。通過這些實踐課程,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會解決問題、調(diào)適心態(tài),提高心理素質(zhì)。
在實踐中,可以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師生志愿者團隊,為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務。同時,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后的心理健康輔導和跟進工作,及時排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成長。通過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可以全面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師資隊伍建設
一個團隊的專業(yè)和標準化程度是確保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在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首先,需要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一批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基礎和實踐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才。其次,高校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的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素養(yǎng)。增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發(fā)揮教師隊伍的關鍵作用。最后,建立跨學科的師資團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跨學科知識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只有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融合的教師隊伍,才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全員育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與個案跟進
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及時發(fā)現(xiàn)和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可以通過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評估,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其次,可以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輔導活動,如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咨詢服務、心理調(diào)適課程等,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調(diào)適能力。同時,可以借助校園網(wǎng)絡平臺、心理健康APP等現(xiàn)代化手段,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輔導活動,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其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