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濤
某個夜晚,古希臘天文學家泰勒斯仰望星空時一腳踏空,掉到坑里去了。身邊的婢女嘲笑他:“您只知道看天上,卻連腳下的事情都看不到!”兩千年后,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聽到這個故事,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p>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譽為“詩中之詩,頂峰上的頂峰”,其中有兩句是迷人的天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們同樣無法想象,當人類第一次抬頭看見滿天星斗,那種驚奇、驚嘆和神往的表情。
星空象征著渺遠、瑰麗和神奇,衍生出無數(shù)童話故事。多少科學家、藝術(shù)家遙望星空,以豐沛的想象力和才華灌溉了人類文明。星空是全人類的童話。
仰望星空代表著一種希望和力量——縱然星辰光芒微弱,也能給心靈帶來慰藉。星若在,夢就在。漆黑的夜晚,古人仰視夜空就能找到方向,甚至找到了北斗七星與四季更迭的關系。
隨著科技發(fā)展,人類漸漸擺脫了對星空的依賴,越來越多地被大地牽絆。地面上有越來越高的樓,越來越豐富的物質(zhì),越來越閃耀的金幣,還有多少人有閑暇仰望星空?
低頭看手機的人與日俱增。因為空氣能見度低,許多星星悄悄隱身。另外,大家都太忙太累了,每天一睜眼就被無數(shù)的大事小事纏繞,忙碌一天回到家,把沉重的軀殼扔在沙發(fā)里,除了劃拉幾下手機屏幕,吃飯的胃口都沒有。
孩子們困在校園、書城和作業(yè)中,抬頭尋找滿天星辰已經(jīng)成了一種奢望。頭越垂越低,腰越坐越彎,眼睛越來越暗,星星已經(jīng)從他們的眼睛里消失了。
但是,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
人永遠是思想的動物,行為是思想的奴隸。在人類的天空,蘇格拉底、孔子、老子,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如群星閃耀,萬古燭照。他們仰望星空,影響了幾千年文明進程。
我們一定記得錢學森先生的驚天一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的人才?”其實前面還有一句話:“這么多年培養(yǎng)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shù)成就,能跟民國時期培養(yǎng)的大師相比!”那的確是個大師云集、群星閃耀的時代。錢學森、鄧稼先、童第周、王國維、陳寅恪,以及梁啟超、章太炎、胡適、王力、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潘天壽、張愛玲、林徽因、蕭紅等,人數(shù)之眾,風采之盛,令人驚嘆。而他們對我國各個領域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何有此盛況?因為當時的辦學者是兼具“世界眼光”和“中國精神”的人。
北大校長蔡元培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系統(tǒng)地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五育并舉的思想。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推行通識教育,培養(yǎng)厚實基礎。他特別重視體育,認為這是學生“養(yǎng)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他的教育主張“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至今膾炙人口。
民主管理,教授治學,這是民國初期大學治理的觀念。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總長。他起草《大學令》為教授治學提供了制度保障。
當時的北大校園,學術(shù)思想可謂百花齊放:有的激進,有的保守;有的大講西方的民主科學,有的則弘揚國學的博大精深;有的鼓吹白話文的曉暢流利,有的捍衛(wèi)文言文的典雅莊重。教師隊伍中,既有博士頭銜的人,也有只讀過私塾的人。
清華大學碑刻陳寅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shù)精神。王國維先生認為,學術(shù)發(fā)展在于它的獨立性,以官為獎勵的學問,必將導致學者的官僚化,最后會毀滅學術(shù)。
真正的大學是“沒有用的”,因為大學是培養(yǎng)人的。人不是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而無用之用恰恰是大用。正如黑格爾所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話說前面提到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為了反擊俗人的哲學無用論,根據(jù)天象預測到來年橄欖豐收,提前租下全城的榨油設備,發(fā)了一大筆財。他借此向世人證明 :哲學家不難致富,只是他的志向不在金錢。
然而,和平時期的大學,大樓越修越高,卻沒有了大師。一些教授為利益站臺,成為老板;一些大學淪落為培訓機構(gòu),成為培養(yǎng)“工具人”和“螺絲釘”的場所。
今天,教育圈依然有各種紛擾、各種傷痛、各種困局,讓人不得開心顏。那就把視線暫時移開,往天上看看吧?;艚鹪f過:“記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頭看腳下。無論生活如何艱難,請保持一顆好奇心?!?/p>
痛苦難寐的時候,仰望星空,想想在遙遠的某個星球,還有一些更高級的文明,有理想的生活和無窮的快樂,或者真的有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走。
面對誘惑動搖的時候,仰望星空,星空浩瀚莊嚴,如一種崇高的道德律令,讓內(nèi)心充滿敬畏,復歸澄明。
糾結(jié)惶惑的時候,仰望星空,觀億萬斯年浮沉,頓覺人生渺小,滄海一粟,還有什么不能接受,有什么不會過去?
星空把我們的目光延伸,把我們的生命延長,把我們的境界推向高遠。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辈苊系乱髟伒碾m是滄海,但其實他內(nèi)心已經(jīng)擁有了星空。
星空澄明。讓我們在燦爛星漢里尋找希望,在北斗啟明里等待天亮。